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92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被动句(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郁洪千
在文言文中,表示被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用“动词+于”表示被动。
⑴不拘于时,学于余。----不被时俗所限制,向我学习。 (韩愈《师说》)
⑵智勇多困于所溺。----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⑶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个人,就是在蓼洲周公被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⑷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⑸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
(柳宗元《愚溪诗序》)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苏轼《赤壁赋》)
⑺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而你又被赵王宠信。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⑻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所以在内政上被郑袖迷惑,在外交上被张仪欺骗。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⑼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二.用“见+动词”表示被动。
⑴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他把头转向屋内,越来越被悲痛煎熬逼迫着。 (《孔雀东南飞》)
⑵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秦国的城恐怕不能得到,白白的被欺骗。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⑶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王,所以让人拿着和氏璧回去了。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信而见疑……能无怨乎? ----诚信却被怀疑……能没有怨恨吗?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⑸是以见放。----因此被流放。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⑹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保存持着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使自己被放逐呢?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三. “为+动词”表示被动。
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自己又死在别人的手里,被天下人嘲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贾谊《过秦论》)
⑵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这些人如今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⑶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自身被杀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耻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
⑷岂无山歌与村笛,岖哑嘲哳难为听。----难道此地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它们杂乱粗俗实在难
以让人听。 (白居易《琵琶行》)
⑸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四、 “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展开全文阅读
⑴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⑵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秦国多年蓄积的威势所挟持。
⑶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被别人的暴力所挟持啊!
(苏洵《六国论》)
⑷为仲卿母所遣。----被仲卿的母亲休弃。 (《孔雀东南飞》)
⑸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 (司马迁《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⑹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这以后楚国的领土一天天的减少,几十年以后,终于被秦国消
灭了。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五、 用“被”表示被动。
⑴蓼洲周公之被逮。----蓼洲周公被逮捕。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⑵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⑶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仍然被赶回家去,还说什么再回来? (《孔雀东南飞》)
⑷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今天被赶回家去时,小姑你已与我一样高了。 (《孔雀东南飞》)
⑸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同样是被逼迫的,你这样我也是这样。 (《孔雀东南飞》)
⑹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一曲弹罢曾使琵琶大师佩服,梳妆打扮后常被美女们嫉妒。 (白居易《琵琶行》)
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歌舞楼台连同那无数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走了。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⑻则被这枷纽得我左侧右偏。----(我)只是被这枷拘束得左侧右歪的 (关汉卿《窦娥冤》)
⑼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怕只怕在前街走被我婆婆看见。 (关汉卿《窦娥冤》)
⑽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更何况关中兵能经受艰苦的战斗,被驱赶征调不异于狗
和鸡。 (杜甫《兵车行》)
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了却被怀疑,竭尽忠心却被诽谤。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标签:
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审视《新语文读本》(《教师之友》讨论稿) (精华)
下一篇:
美丽的思想,亲切的交流——欣读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