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071  
标签:教学论文
贯彻大纲精神,搞好语文教学(教师中心稿)
作者:jmei

    为了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语文教学讨论的积极成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有关专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原大纲”)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于2000年3月已正式颁布施行。这一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就意味着语文教材改革又悄然地拉开了帷幕。

    新大纲突出的特点是:着力于学生基础素质,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无疑是语文教育理念的转变。大家知道,按照原大纲的要求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时,所遵照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的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进行思想教育。”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整套教材就成了一个训练的体系。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落实训练的精神,把所有语文教学的枝枝叶叶都标上了训练的标签。似乎没有训练二字就不成其为语文教学似的。

    新大纲吸取了多年来语文教育个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对语文教育理念、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此次修订教材的指导思想较上次有很大达到改变如:“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有利于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在此思想指导下,教材出现了全新的变化,打破了传统教材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混编的惯例;新教材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四个部分。因为过去的教材采取阅读、写作等混编,特别是语文实践、口语交际没有明确,这样以来,老师们在教学中,则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课文的字词、文章的体裁、表达方式、写作特点等繁琐、机械的训练上。写作成了课外的东西,语文实践和口语交际更是附庸。学生虽然用了大量的时间、花了大量的气力学习语文,但语文成绩却平平,语文能力也不见提高。因此,老师认为语文难教,学生说语文难学。致使老师和学生都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兴趣。新教材采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知识分编构造,各成体系的方式,这样不仅便于教师的操作,而且能使阅读表达等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按照新大纲要求,在编写教材时,仍然把初中语文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每学年的两个学期为一个学习阶段。当然,由于各阶段的教学重点不同,编排教材的方式也不相同。第一阶段(初中一年级),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课文按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如阅读部分 6 个单元,每单元 5 课,共30篇课文。课文按其反映生活由近及远为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四季景物和生活、想象生活、古代生活(5、6单元)。第二册的教材仍继续贯彻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这一教育理念,重点仍是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在课文仍然按照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编排:阅读部分的6个单元分别为:社会生活(一)、社会生活(二)科学世界、文化生活、古代生活(5、6单元)。第二阶段(初中二年级),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课文按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文学体裁的编排。如第三册课本重点的着重培养学生记叙文的读写能力。在阅读部分的6个单元中,按照人们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第一单元安排的是重大事件,要求学生初步熟悉这类文体的特点,要教学生学会搜集、筛选信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二单元安排的是人物画廊,教学生如何去选材、怎样表达。第三单元选的内容是动物世界,要求学生注意记叙文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在这一单元要教会学生怎样感受文章的情调。第四单元安排的内容是诗海徜徉,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同时诗歌的语言和意境美。最后两个单元的文言文单元,要求学生要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情感世界,要注意古今词语不同的用法等等。

    由此可见,这套教材广泛吸取了近年来教改的成功经验,保留了原教材中科学合理的部分;整套教材体例趋于合理,内容贴近生活,所选内容加大了教材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先进的(现代的)教育思想,鲜明的学科属性,科学的知能训练体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如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彻底转变教育观念

    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近几年来,我们的教育部门、我们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为实现这一转变做了不少的艰苦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仔细审视便会发现:当前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的改进和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教学难度越来越大,学生作业越来越多,加重了老师和学生负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述种种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明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为人的发展打好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上述这些素质,不是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所能培养出来了。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只围绕升学,会把学生引入只会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歧途,就不可能造就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语文实践活动

    和原来的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原来的教材只在初中第一册按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组织单元。而新教材在各册课本中都按照反映生活内容分类编排。在编排时注意淡化文体,加强了综合。由此可见,把教学的重点从知识转移到了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上来了。因此,按照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把语文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把生活的意识渗入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时候,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去联去想;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展开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结合实际,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参观采访、观察自然、进行社会调查等等。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把它独立出来,是这次教材修订的重大突破。在各册教材中都安排有语文的实践活动,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修养,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可根据本地的社会环境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作一些补充、调整。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参于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展开全文阅读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多接触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自己去实践、去发现、去联想、去创造。这样,就可使学生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与语文实践、社会实践密切地结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合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应试教育唯考是教,训练方法的模式化、程序化,已不适应现代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未来人才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其实,归根结底是学会“学习”。大家知道素质教育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的,要推进素质教育,就要把握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善于思维,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多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要在培养能力上多下功夫,这是我们教法改革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标新立异,要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老师光用同一个模式教学,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是不行的。要区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条件的地方,老师还要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如:语音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当然,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运用将引起课堂教学过程一系列的变革:第一,教师要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的“讲解员”、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定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成为知识探究主体及掌握知识的主人。第三,教学的媒体由原来帮助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第四,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归纳、演绎的讲解,逻辑分析或讲授转变为“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由此可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如果有条件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四、面向未来,搞好语文教学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当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应用不仅引发了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历史性变革,而且也必将导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当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借助文本走向超文本,从单纯文字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高效率检索式学习。不久的将来,学生的写作将发展到使用键盘和鼠标。我国实施的“金智”工程,即“国家教育科研信息网”将建立全国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三级结构组成的教育科研网络。这是我国跨入信息时代的里程碑,也将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开拓新的思路。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窃以为语文教师要有一点超前意识。

    因为教学改革的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培养什么人,必须有预见性。教育事业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因此,决定了教育工作周期性长的特点。我们现在教的学生,他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不是现在,而是将来,在若干年之后。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有超前意识,只是面对今天的社会需要去培养学生,是远远地不够的。否则,他们已有的知识,是不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非常迅速,确实是日新月异。新的知识在成倍地增长,新的发明、新的技术在成倍地涌现,未来社会将要发展成什么样子,虽然难以完全想象出来。但是,可以预料,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智力的竞争,创造力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未来人才的竞争,就是今天教育的竞争。我们这些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一点预见性是不行的。只有具备了超前意识,面向未来做好今天的教育工作,才能给国家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有了这样的人才,中华民族才能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这正是新大纲现代教育思想的主旨所在。

标签:教学论文 贯彻大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单元教学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语文教学要面向未来(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