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96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题的答题失误分析及应考策略
                     文/郭广福

 

  近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语言知识运用一般设题6道,赋18分;语言表达设题3道,赋12分,两部分共计30分,占全卷总分的五分之一。语言知识运用为客观题,一般安排在第Ⅰ卷第一大题中的1—6题,题目稳定平实。语言表达多采用主观题,一般安排在第Ⅱ卷的第五大题,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题目新颖灵活又开放,逼近了对语文学习的终极能力——准确娴熟的语用能力的考查。从考生答题情况看,其中的失误明显地反映了高三备考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研究高考题的答题失误,分析造成失误的原因,指出前“题”之鉴,无疑对高考备考和中学语文教学都具有积极意义。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典型失误及原因分析: 

1.汉字音形的考查一般取材常用字和次常用字,都是生活中常见易误的词语。字音方面,如拓片、重迭(1995年)、璞玉(1996年)、参与、弹劾、倾轧、结束(1997年)等答错率都很高,1998年第1题虽只选取了四个多音字加以考查,但答对率仅过半。 

 造成字音答错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多音多义字,如上所举的拓、与、轧、解、提等,多音多义字“音随义转”在具体的词语环境中难以确认。其次是形声字,如上所举的劾。再就是习惯性误读,如上所举璞、束,由于方言影响和习惯性误读造成的出错率极高。 

字形方面,考生不能准确辨认的原因主要是形近易混的形声字,如浑—诨,颍—颖,径—胫,消—销,孪—挛,宵—霄,圜—寰,桢—帧。尤其是形声字与声旁的混用,如踏—沓,僻—辟,溯—朔,蔽—敝。再者同音字也容易冒名顶替,如屈与曲、迭与叠等。 

2.词语通常是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近义(同音、近音)词、虚词(关联词)、成语等。其中有使用正误的问题,也有优劣的问题。词语失误的原因在于考生缺乏对词语敏锐的感受力。具体地说,同音近义词的失误原因在于考生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词义的区别,如不止与不只,云集与聚集;虚词的失误说明中学虚词教学滞后,考生大多不能准确把握虚词表情达意的实在意义和“润滑”作用。成语的失误:①是考生阅读面狭窄,如“万人空巷、美轮美奂”等让不少考生感到“耳目一新”;②不能敏锐地感受成语的感情色彩,如趋之若鹜、无所不为;③多义成语造成了极强的干扰,如想入非非、左右逢源;④习惯性误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时下的报刊、影视中对“炙手可热”“美轮美奂”等的误用频率很高。 

3.辨析病句年年必考却一直是高考语文题中的一个难点,1998年第6题是当年全卷得分率最低的,B项错误地使用了双重否定和反问,却有26%的考生选答,C项“威慑”误用且句式不当而错选者达32%;1999年第5题B项句式杂糅却有39%的考生误选,D项语序不当却有21%的考生选答;2001年第5题B项明显地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却有18%的考生选答,C项“日前”时态不当,不合逻辑,选答者高达53%。 

病句题失分的原因在于考生语感不强,又疏于分析。再者心中没有建立“类”型概念,没拿类型的“尺子”去仔细标一标。 

4.语言连贯题近年常变常新,语料内涵越来越丰富,对学生思维长度、宽度的考查有所拓展,但试题平和,近年答对率保持在60%—80%之间。2001年第6题答对率是历年最低的,因没有照顾到“音节和谐”而错选B者达34%。 

语言连贯的失误在于考生没能把握语言的线性特点,不明确语言怎样合理地转换;再者,没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 

5.语病修改一般用主观性题型,失分情况主要有:①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诊断”语病,②不会对“症”下“药”,②“手术”操作不规范。如1995年第30题不能从语体、文体上找语病;1997年第31题有些考生不能从标点、词语、语法等多方面多角度入手。 

语病修改失分的原因首先在于审题不清,不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语法、标点、词语、文体、格式等方面)望闻问切诊断语病,找不到找不多找不全,或找到语病却没掌握相应的改法,或改后不会选用恰当的句式加以合理地表述。 

6.扩展语句是2000年出台的考点,考生多失分在:①没有围绕“中心”突出重点;②不擅对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写。如2000年第27题有的考生把扩展的重点放在了“典礼”或“同学们”上。有的考生对“歌声”只作概括性描述。 

扩展语句不能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是因为审题不清,在语言操作过程中分不清主次,详略失当,不擅描写,归根结底在于考生形象思维能力差。 

7.压缩语段主要失误在:①不能紧紧扣住“要求”进行压缩;②要点有遗漏,概括不全。2001年第27题不少考生没能围绕“开启过程”进行压缩,而是从整体入手;答案四个要点概括不全。1999年第26题有的考生对“价格变动状况”回答笼统,有的漏掉了“时间”。 

不能紧扣“要求”进行压缩反映出来的仍是考生审题方面的欠缺。要点概括不全的原因是在筛选过程中对“要求”的必要信息确认不准,或者在“多而能一”的转换过程中产生了错位和损耗。 

8.句式包括选用、变换和仿用句式。①选用句式近年没有单独设题。②变换句式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删除了个别分句,改变了原句意思;长句改后仍“长”。如2001年第25题有的考生保留了长句,有的将长定语改为并列性谓语(非并列性分句),将一种类型的长句改为另一种类型的长句;重组句子弄错了原句的句间关系,如1999年第25题考生弄错了“思想比较复杂”和“生活与创作充满矛盾”的逻辑关系,将二者颠倒易位。③仿用句式的失误在于:另起炉灶,1998年第33题以“时间”造句,有的考生却写成“三月如春雨,它能给人间带来温暖”之类;2000年第26题要求两句围绕一个话题,有的考生中途转换了话题,如“勇敢和智慧获取成功,花儿需要绿叶,白昼需要夜晚,友谊产生信任”之类;没有使用规定或提供的句式,1998年第33题有的考生未用明喻判断句,答成“时间老人告诉我们要珍惜光阴”之类。 


展开全文阅读
句式变换的实质是同义句间的转换,变换前后可有语气和表达效果的差异,但基本信息是等同的。长句改短中的失误是因为有的考生不明原则,有的不明概念,重组句子中的失分在于考生不能把握句间逻辑关系。仿用中不合所供句式,是由于对示例句的观察不够,分析能力差,不擅长将个例“类化”,或运用能力差,在表述过程中“走样”。 

9.简明、连贯、得体。②简明的典型失误为删除过多或保留过少而改变了原句意思;保留过多或删除过少仍为冗余句。2000年第25题是该年全卷得分率最低的,该删⑩而保留的近40%,该保留③却删掉的有20%,②连贯近年高考主观性题型考查没有单独设题,而是溶入仿句、压缩、扩展中,失分在于考生用语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衔接和呼应。如1999年第27题有些考生答成:“五十年像一个太阳,有光芒也有温暖;五十年像一丛鲜花,有芬芳也有色彩”之类,不能与前面的内容呼应。③得体往往与应用文、语病修改结合考查,近年很少涉及。最典型的是1995年第30题,有的考生不明词语使用范围而失分,有的混淆主客关系而失分,三处词语修改,得0分的占20%多,得满分的不足10%。

简明的失分就失在难以把持“度”上,连贯的失分在于组织语句时疏忽了语言的衔接呼应;得体的失分在于不能根据语境、语体使用词语,尤其是对词语缺乏分寸感,对谦敬词缺乏认识。 

10.修辞常与仿用、扩展等结合考查。典型失误是修辞方法运用不当。1999年第27题所造句子或构不成比喻,或构不成排比,2001年第26题有的考生没用比喻,有的考生展开不当。 

近年高考对修辞的考查连考了四年“比喻”,考生仍不能恰当地运用,这值得我们反思。不用比喻、比喻不当、展开不当表明考生基础知识不过硬,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差。 

考生答题中的失误,实际上是他们知能不扎实的表现,是语文教学薄弱环节的反映,而历年的高考证明,下一年的高考往往更多地向着这些薄弱环节“开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说:“学生学了一些知识之后,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能举一反三,这是能力的三部曲,高考考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所以,查找答题失误,分析失分原因,总结失利教训,我们的着眼点还在于“贝利的下一次进球”,还在于指导今后的高考备考。 

高考备考总策略是“围追堵截”。“围”,师生共同学习《考试说明》为复习描描边、画画框,定好范围,使自己的复习全面而无遗漏,到位而不越位;“追”,加强复习的模拟性,摒弃过时的题料、题型和考法,增强高考适应性;“堵”,着眼于高考可能性的变数,增加复习的预测性,使复习跨越高考;“截”,对每个考点的复习都要一步一回首查缺补漏,及时进行补偿性训练。 

1.语音备考要把重点放在多音多义字、易误形声字和习惯性误读上。把四百来个多音多义字,按“常见常用、不偏不怪”的原则归纳、梳理、筛选,可化整为零,亦可轮次淘汰,留心习惯性误读,及时并反复校正,如麻痹pì(×)荫庇pì(×)嫩lùn(×)等,语音的复习要重视《审音表》,据我们统计,从1993年至2001年考语音取材审音表的分别占10/16、4/16、6/16、5/12、6/12、3/4、5/12。尤其要重视读音中的“特例”。 

字形的备考目标应集中在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上。宜采用“串糖葫芦”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如多音多义字“解”的并联法: 

解 xīè 苏三起解 

解元 

押解 

xīě 解铃系铃 

解民倒悬 

解囊相助 

跑马卖解 

xīè 浑身解数 

又如“炫”的串联法:炫目→炫耀→眩晕→渲染→煊赫→喧嚣→暄腾。语音字形的复习要三位一体,因为汉字“音随意转,形因义异”,如鲁迅先生所说:“诵其一字,当识音形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定之功乃全”,从而认清字形辨清字音分清字义。 

2.同音近义词复习要注意筛选、补充,对其意义用法加以辨析,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尤其要让学生掌握辨析的角度和方法。虚词的学习亟待加强,虚词数量不多,教师可归纳补充常用易误的几十个虚词重点掌握,并引导学生体味其在句中的作用,化虚为实,切实掌握。成语备考的第一要着还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其次要引导学生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和明确其适用范围、搭配对象,引导学生分析成语与语境的契合。对此要加强梳理、归纳和补充。补充多义成语二百条,虽不能一网打尽,也少漏网之鱼。尤其应注意的是①多义成语;②古今意义、色彩、适用范围变化大的成语;③成语的贬褒混用和成语活用。 

3.病句的备考仍要紧紧围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进行,让学生复习时心中有“类”,解题时心中有“型”。对选项语句的审察切忌一条道走到底,要从语法、事理、修辞、习惯说法等多角度审视,要让学生学会并使用语感加分析的辨析方法。当今的考生辨析语病往往仅凭语感,跟着感觉走,而语感并不保险,再者近年的语病题的选项文字篇幅均在40—60字之间,语病不是一目了然、读一读即确诊的,须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运用压缩主干、分析句间关系、推敲词语等“化验、CT、B超”处理才能辨得准。 

4.语言连贯的备考除专题训练外,也可融入阅读教学之中,信手拈来个段落,引导学生抓一抓思路,理一理文脉,找一找标志性词语。尤其要引导学生分析前句末与后句首的转换与承接。如1997年第8题抓住文脉“三天门→门外→门两旁”就不会错选,1999年第6题把握了“江边→江面→江两岸”的承接与转换,题可迎刃而解。 

5.语病修改的复习要让学生摸准辨识语病的规律,还必须掌握改正语病的规律。在改的环节上要引导学生归类,对症下药,如调动(语序不当),代换(搭配不当),删补(成分赘余或残缺),删除(结构混乱),调换删补综合治理(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表述时选择恰当的句式规范作答,如把“……”改为“……”,删掉“………”前(或后)的“……”,在“……”前(或后)添加“……”,把“……”调至“……”前(或后)。 

6.扩展语句的复习备考首先要让考生明确两种题型。一种是把一组词语(主题词)扩展成一句话或一段话;另一种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充实或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在解题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扩展的方向,仔细观察原句(或主题词),把握扩展的基点。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有连缀、补充、添加、插入等方法多管齐下扩充新句。针对学生不擅长描绘的情况可采用多角度描写某物、反复描写某物来训练,如下面一道扩展题,“花园里,花”让学生反复训练,写出了不少绝妙好词: 

①花园里的花儿有的盛开怒放,有的含苞欲吐,有的紧绷自己的花骨朵,真是满眼春色,美不胜收。②花园里,秋海棠长出来,两瓣圆鼓鼓如玫瑰颊间的酒窝,两片长长伸展着的叶子如昆虫翼翅,从石阑干下斜斜擎出的茎仿佛在诉说一个凄美的故事。③花园里的桃花盛开,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的,则显得淡雅端庄。一球球、一簇簇、一片片,把残留的一丝春寒都驱尽了…… 

7.压缩语段的备考功夫可在诗外。要加强阅读中的信息筛选、要点提取、概括的训练。看一则报道,想一想标题怎样统摄全篇的,想一想导语怎样领起主体的。或者试着写一句话新闻,试着拟一个标题,试着写一个导语。解此类题要抓核、分层、明度、懂法。压缩语段首先要确认语段内聚的核,这是关键;分层,将语段分成若干个层次,用层意的“交集”合成;明度,明确字数的限制;懂法,留:保留或摘录能表明中心内容的词句。删:删除冗余信息。简:简化句子或句意。改:改换简洁说法。 

8.句式变换的复习备考还得从基础抓起,要弄清长句、短句等概念,明确句间的并列、选择、递进、转折、因果、条件、解说、假设等关系,把握其语言标志。句式的仿用要引导学生搞好“四化”建设,即量化、类化、模式化和美化。首先量化题目所提供的硬件、软件要求;观察简化示例变成句式类型,1998年第33题,示例简化为:书籍好比○○它能△△,我们××××;然后将它模式化为:时间好比○○,它能△△,我们××××,这样仿用句式则成了奉旨填词了;最后对语言稍加修饰润色。 

9.简明的备考应引导学生在“有”“无”的比较中确定去留,比较有无某个词语带来语意、语气上的些微变化,审清题干“必有”和“可有”的要求,因为一些在行文中起着“润滑剂”作用的词语将因此面临“下岗”问题,其次要注意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连贯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语言转换与承接,培养并强化语言组织中的衔接与呼应意识。得体的复习应从内容、对象、场合、目的、手段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尤其要加强对语言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言分寸感的把握,适当补充常见的谦词、敬词。 

10.修辞复习备考要紧紧扣住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掌握其特点及构成要件,并将它们分类:描绘类:比喻、夸张、比拟(生动形象),结构类:对偶、排比(突出强调),表达类:反问、设问(增强语气)。这样有利于分析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和由要实现的特定表达效果而确定所要使用的修辞方法。近年在仿用和修辞上连考四年比喻,除加强对比喻的复习之外,还要研究哪几种修辞手法易于与仿用等“联姻”,研究其结合点,比如仿排比、仿比拟,用对联(对偶)拟新闻标题等。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标签:教学论文 高考语言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对高考文言文复习的建议
下一篇: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特点及应试对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