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23394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设计:叶绿红
指导思想:贯彻“三主”思想,即:以学生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

      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棗讨论棗点拨式

      教学重点:散文的形和神

      教学媒体: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内容:

      导语设计 

      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播放录音带〈〈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名叫〈〈前

      门情思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城市?对,北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们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 

      首先请全班同学朗读全文; 

      读罢全文,你们觉得郁达夫主要从哪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的?请用一字来概括。

      答:味。(板书)

      教学设想:

      此问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回答此问无须作太多理性分析,凭语感即能得出答案,“味”字在全文出现达八处之多。 

      若学生思维过于分散,讨论与答案差异较大,可提供几个答案供学生选择。如:色、声、形、味,实,情,课文虽也写了上述方面,但主要是写秋之味。 

      读一、二自然段,分别用四个字和三个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 

      答:北国的秋棗清、润、悲凉

      南国的秋棗慢、润、淡

      教学设想:此问旨在训练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答案均在文段中找到。

      读第三~第十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上述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为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

      答:即不是以时间为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具有了“清、静、悲凉”这么一个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神”。

      教学设想:

      (1)此题有意要引起学生的争论,题干以选择问的形式设置一个非此即彼的圈套,看学生能否跳出思维的二维空间。

      (2)通过争论,可使学生加深对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的认识,此为本课教学重点。

      (3)为了方便学生的讨论,可在讨论前出示本课投景胶片之一:

      秋花棗色

      秋槐棗形

      秋蝉棗声

      秋雨棗味

      秋果棗实

      2.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答:的确,作者所写的秋景是“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的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物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来讲,也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关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第一,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因此,上术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教师总结时,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二:

      (1)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2)旧中国时代气质的抑郁善感;

      (3)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


展开全文阅读
      (4)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教学设想:

      (1)此题旨在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

      (2)分析时可与导语中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作比较,体现课堂线索。北京的名胜迹有很多,但词作者只选取前门、蛐蛐、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来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都风情画,很好地表达了选海外游子的故都情思。

      (四)读第十二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

      答:应该是:足风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教学设想: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生意见出现岐,可提出几句站学生进行辩析。如:

      A、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B、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C、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到底。

      A、是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B、是观点提出后对观点的阐释;C是本段中扣题的句子。

      (五)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

      答:味。(板书)

      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比喻。作者用了四级对比来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

      教学设想:

      (1)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修辞辩认能力及理解能力。

      (2)部分学生可能会答成对比或类比,这是不对的。应该说总体上是比喻,但比喻中有对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身是对比。本体与喻体这间的相似点就是“味”。

      (3)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三:

      三、结语设计

      1.教师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后几句: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那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它直传到天涯?”

      2.郁达夫在《故郁的秋》中给我描绘的故都的秋味也是如大碗茶的香味一样传遍天涯!

      附:《故都的秋》板书设计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故都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春风吹》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下一篇: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