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2970  
标签:教师随笔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论坛精华帖)


论坛精华帖: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497

  徐迅雷 

    9月2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百姓的语录”中有一则说“七月流火”的短文,作者为张国庆先生,文字不长,兹录于下: 

    夏日炎炎似火烧,时见报章出现“七月流火”字样。文章作者望文生义,以为“流火”就是“空气中流动着火焰”般炙热难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笑话,是因为没有读过《诗经·七月》。 

   《诗经·七月》中的“七月流火”,绝非“热浪滚滚”的意思。“火”并非指“火焰”,而是指一颗恒星。这颗星因为红色明亮,而被称为“火”。夏历五月,这颗红星处于正南方天空,位置也最高;从六月开始偏西,七月(相当于公历八月)则愈加偏西下沉,暑气渐渐消退,天气开始转凉了。“七月流火”就是这个意思。可见,其含义与当今人们望文所生之义恰恰相反。  

其实老早就有人对 “七月流火”发表这个看法了。持这个观点的人忘了(或压根儿不知道)“语言是发展的”这个基本道理。 

    要知道,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但语言也是发展变化的;语言是有严格规范的,但语言也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如果我们语词的意义都停留在《诗经》时代,那么我们现在都是满口的之乎者也。许多语词,特别是一些成语,如果只看它生成时的本义,那么就变得匪夷所思了,像“朝三暮四”:朝三暮四众皆怒,暮四朝三众皆喜。 

    “七月流火”也是这样,现代人早已将它理解成夏日炎热的意思了,而且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新浪网站搜索引擎中键入“七月流火”在“中文网页”中搜索,有4600多个网页中有这个词,其今义不言而喻;在“新闻全文”中搜索,更是语意明确,试看:“七月流火,莘莘学子又要挑战高考”;“蒙蒙细雨冲淡了七月流火的酷热”;“连日持续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让人们尝到了‘七月流火’的滋味”;“七月流火,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金羊网新版也趁热出炉”;“七月流火,深圳求职者挤爆‘10元旅店’”;“七月流火,关于中国经济的利好消息不断”等等等等,很清楚,这里的“七月流火”都是时间意义上的炎炎夏季,谁还会说这是《诗经》里的星之下沉? 

    《诗经》里的许多语词至今变化很大,最简单的比如大家熟悉的“式微”,今义是指国家或世族的衰落,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式微”最早出自《诗经》的《式微》篇:“式微式微,胡不归?”其意就是“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今人说“家族式微”,你总不该说这是指“他家天黑”吧。 

    今人泥古倾向是值得注意的。写过《在语词的密林里》的尘元先生(即陈原)曾在《古人说话》篇里(见该书第210页,三联书店出版)对此提出批评。他说:“电视片中凡是古人说话,大都是文绉绉的,谁也听不懂。——其实那不是说话,只不过是念古书,而且用今音念古书。古人真的就那么说话么?……古代皇帝说话,也决不会字斟句酌地做秦汉文章。”只知古义,不知今之变化,老抱着“七月流火”是“星”不是“火”,会有多少人理解接受?  

    另外,关于这颗“火”星,我所见的“火”之解释都为星名(有的说是星座名,也称“心宿”),即“大火”星,张国庆文中所言“这颗星因为红色明亮,而被称为‘火’”倒是第一次听到,“火”和“大火”是一个概念否? 

http://www.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2497 

标签:教师随笔 语言是发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想和做
下一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