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阅读:491  
标签:教师随笔
老师,请注意不经意的心理虐待!
          2002-09-18     K12网友:黑白斋主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时, 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深埋在我的记忆中的一幕—— 

    我初中快毕业的那年, 数学老师在我们班上了一节看上去有一定规模的公开课。一位女同学被点上台为大家演板,凭心而论,那道习题并不是太难。但我那位可怜的同学也许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过于紧张,也许是的确不会做,她在黑板上胡乱地画了几笔, 便红着脸跑回了座位。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开课的效果与老师的授课计划。 

    第二天,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又特地点出了哪位女同学,旧话重提,不仅用极其严厉的话语加以指责,而且用了“象个猪猡”等言语进行了辱骂,那位女生当堂便痛哭起来。没等初中毕业, 那位女生便离开了学校。 

    我至今不敢断言, 哪位女生的失学与数学老师的辱骂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那位同学失声痛哭的一幕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颤栗。我至今仍不明白数学老师凭什么对哪位可怜的女同学横加指责。而哪女同学现在的心灵上不知是否还存在着被伤害的阴影。 

    多年以后,当我也有幸成为一名教师时,不论在什么场合,我都力求出言谨慎,唯恐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然而,我却看到越来越多的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在使用这种不是体罚却胜似体罚的方式,对那些不具备反抗能力,且尚未成年的学生进行着“心理伤害”…… 

    开学不久,一位朋友引着其女A找到我,想为A转一个班,以回避某老师。我清楚A是一个活泼大方、伶俐爽快的女孩,而她所在的班并不是一个差班,对于A的要求我表示出意外。但当A诉说完那位老师是如何在课堂上寻找理由来批评、讽刺她,有时甚至是无端地被处罚,而在课后老师又是如何漠视她的存在与辩解,使她感到很压抑时,我知道A已成为那位年轻老师心理伤害的对象了。我便让A讲了一些与老师交往的故事,我发现性情耿直的A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责那位年轻老师的不是,令年轻的老师处于尴尬之中。于是我针对A的情形,讲了一些学生与老师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告诫她该怎样去与老师相处。然后,朋友又在我的建议下,领着A向那位老师作了一定的解释。之后不久,朋友专程来对我说:A 现在的情绪好多了。  

    象A这样能将事情处理得较为圆满的可以说是一种幸运。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地发现并意识到心理伤害对孩子的危害, 事情将变得难以想象。 

    某班有一男生,智力较好,很有灵性,但生性顽皮,上课喜欢东张西望, 下课喜欢伸脚动手。对此,年轻的班主任伤透了脑筋穷尽办法,但没有效果,无奈之中, 叫来了学生的母亲,对其子加以指责。不料,孩子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 她在承认孩子调皮的同时,也对班主任的某些做法提出了质疑,言谈之中出现了争吵,结果是不欢而散。自那以后,班主任便将该生作为处罚的对象。他对该生不打不骂,只是时时用言语相讥,借机对其辱骂,煽动学生孤立该生,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成绩一路下滑,在随后的几次学习测试中,该生考得一塌糊涂,班主任便借机要求学校将该生视为“弱智”,这才引起学生父母的注意,最后虽说尽好话、赔尽小情将事态平息下去,但经此一闹,孩子虽老实了许多, 但身上原有的灵气全失,倒真有点象“弱智”似的,其母叫悔不迭。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也并非全部针对差生, 他们有时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学生发泄自己的情绪。 

    M聪颖活泼,为人也十分乖巧,成绩上乘,其父N 为一家公司的经理,体态较胖。M的语文老师在上课之余也不时跑到生意场上捣腾一下,捞点外快。一次,老师想从N的公司内弄点紧俏物资,赚点差价,但被原则性较强的N拒绝了。于是,心理伤害便冲着M而来。 在语文课上经常出现了公司老板个个“肥头大耳”、“满肚肥肠”、“黑良心”、“无奸不商”等具有针对性的字句,并不时要求学生结合班上的实际进行联想。M 便在同学及老师异样的眼神中变得异常地烦躁与沮丧。而语文老师这时又不失时机地指出“M 越来越古怪了”,并当众怀有“好意”地劝诫了一番。一个活泼向上的优等生在语文教师的“教导”下渐渐地变得孤僻、冷漠、自暴自弃起来。 

    类似上述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而且每一个事例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哪些实施心理伤害的教师或即兴发挥,或连续操作,其手段、招术变幻莫测,有时甚至是隐藏在满脸笑容的背后,令人防不胜防。而且在伤害过后,一旦发生纠纷, 实施伤害者往往还“理直气壮”, 因为被害者往往是拿不出强有力的证据的。 

    形成心理伤害蔓延的原因当然是十分复杂的。但从教师这一方面来说,由于许多青年教师倾向于将自己与其它行业同等学历、同等劳动付出的人相比较,当感觉到自己的收入与社会待遇诸多方面远远低于他人时, 在他们的心理上便有着一种极不平衡的感觉,进而影响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导致他们将自己的一腔怨气发泄给学生。但他们又深知, 对学生进行公开的体罚是为社会及法律所不允许,一旦发生纠纷,则无疑会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选择了这种让人抓不着把柄、 且又自认为具有“聪明”色彩的心理伤害。从学生这一方面来说, 独生子在我国已成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任性与缺乏必要的约束,令年轻的教师恼恨交加,这些无疑在客观上助长了教师们对其实施心理伤害。 

    受到过心理虐待的少年儿童,在其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种种心理障碍,严重时还会出现心理变态,这已是社会心理学家们所公认了的。由此可见,心理虐待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教师、 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有关方面充分注意到心理伤害的危害性,共同来寻找防止心理虐待的对策。 

 

标签:教师随笔 老师,请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诗诵读四个一(论坛精华帖)
下一篇:为师手记:宽容的三种“境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