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9744  
标签:教学论文
走进苏轼——研究性学习的尝试
                            文/孟 邻 

  2000年12月,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甘其勋先生主持的“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总课题结题会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召开,我执教的“苏轼研究”公开课引起很大反响,获得好评。与会代表都很赞赏学生语文素质之高,特别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辩论的睿智和精彩。他们纷纷索要学生的论文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我从高一就开展了专题阅读教学。根据教材编排,开设了散文专题、小说专题、诗歌专题、戏剧专题,每个专题进行系统的阅读指导和写作训练。例如,现代诗歌专题,我利用课前五分钟“每日一诗”配乐朗诵和教室后面的“语文园地”,发动学生找好诗,读好诗,写好诗。学生对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著名诗人的作品大多涉猎,还读了拜伦、雪莱、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波德莱尔等外国诗人的作品。形成了评诗写诗的高潮,录制了几十首高水平的配乐朗诵,编辑了两本诗集,在《同学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了十几篇诗作,可谓硕果累累。所以,在高三学完第五册文学评论单元和第六册唐诗宋词单元之后,做苏轼研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也是对高中三年语文学习水平的一个检测。

  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1.确定选题 确定选题首先要考虑选题的内容和价值。在中国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中,像苏轼这样在诗、词、文、赋、书法、绘画各体中都取得巅峰成就与宗师地位的文化巨人,确实少见。用林语堂的话说,是“凤毛麟角式的人物”。他的博大精深,他的丰富多彩,他的艰难坷坎,足以引发各种各样的论题。

  其次要考虑教师的准备情况。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指导学生研究。在此之前,我在北师大攻读教育硕士期间,曾选修中文系硕士生导师赵仁〖HT5”,7〗王〖KG-*4〗圭先生的《宋词研究》,阅读了大量关于苏轼的研究论文和论著。可以说,对苏轼比较熟悉。所以,在指导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比较游刃有余。

  第三,要考虑学生实际。要了解学生平时对这个专题接触的程度如何,学过什么内容,听过什么评论。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苏轼诗词并不多,但生活中苏轼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如电视节目中有星期日的《荧屏诗坛》“走进苏东坡”专题,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晚会苏东坡的词被朗诵和演唱,报纸上有著名女作家方方的话:“如果我生活在苏轼的时代,我一定想方设法嫁给他。”可见,苏东坡是个影响极大、魅力四射的人物。现实创造了研究苏东坡的很好的氛围。

  2.占有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搞研究,必须占有大量的材料。我用了8节课的时间分别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苏轼的诗、词、文、赋、书、画,有关苏轼的轶事、传说、评论,尽可能使学生对苏轼有个全面的了解。但教师的讲解毕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感悟。张志公先生曾说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要提供机会,二是要保证时间,三是要给予指导(《阅读教学论集》);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给予学生“版本指导、序目指导、参考书籍指导、阅读方法指导、问题指导”(《阅读教学论集》)。我除了指导学生看一些有特色的书籍和文章,如《苏东坡传》(林语堂著)、《浪迹东坡路》(史良昭著)、《放逐与回归》(洪亮著)、《苏东坡突围》(余秋雨)、《诗人的执着与超脱》(周国平)之外,主要是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苏辛词有什么不同,苏柳词有什么不同,苏轼为什么屡屡遭贬……另外,指导学生到网上查资料,互相交流经验,学会怎样找到有用的网址。学生欣喜地发现,网上有用不完的资料。

  3.筛选材料 经过一个阶段的专题阅读后,学生脑子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是不是把所知道的材料都用在文章中呢?如有个同学想写苏词豪放中的婉约,论文准备从苏轼的身世写起,写到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然后论述他的豪放,再论述豪放中的婉约。经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写作重点放在“豪放中的婉约”上,可从《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词中找到论据。

  小组讨论提纲是写论文前的必要步骤,也是很有效的方法。通过讨论,同学们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思想逐渐明确和清晰,有的同学说像给论文洗了个清水澡,有的说像割去了赘肉,总之,使论文清爽健美多了。

  4.形成论文 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我主要强调了三点:一是行文的规范,所有引用的材料都必须标明出处,在文后注释;二是符合逻辑,即论文的观点要有强有力的论据的支撑,是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的,不能空发议论;三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更不能抄袭。例如,同是写黄州时期的苏东坡,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的苏东坡是个快乐智者,而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中苏轼则是一个被文化群小诬陷、被小人牵着的大师。对于这些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材料,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很多同学在完成论文后,感叹地说是呕心沥血之作,可见,他们付出了比以前更多的努力。那么,是否影响高三的复习呢?甘老师曾当场采访了两位同学,那位因写给苏轼的长诗《归去》而赢得一片喝彩的冯睿同学回答得很好:“也许我们在读苏轼时,少做了几道练习题,但所读的古书对文言文阅读有利,所汲取的文学文化知识对写作文有益,所学会的研究方法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有更深远的意义。”

  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不仅以获取知识为目的,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有极大的兴趣的,而且是有能力的。通过研究性学习,他们品尝到了科学研究的苦涩和甘甜。所以,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发挥主体创造性,而且能磨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增强与人合作的信心和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整体综合素质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的。 

标签:教学论文 走进苏轼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读苏轼
下一篇:讲给学生的作文秘诀之一——为什么写?(论坛精华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