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477  
标签:教学论文
大学应成为学生各取所需的知识超市
            中国青年报     2002-09-20     马少华 

 

  9月19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今年新学期兰州大学推出的“2+2”教育模式试验:允许学生在大学的头两年里,学习自己高考时所报专业的基础课和其他公共课,而从第三年开始,可以选择新的专业继续学习。学生在攻读新专业时,直接学习主干课程,不再学习基础课程,毕业后,拿新专业学位证书。 

  这里面实际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学生的专业(再次)选择权问题;另一个是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比例问题。这两个问题在某一个层面上相通。学生的专业选择权问题,现在可能更容易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由于专业选择的不理想,又得不到更改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不仅影响学生成绩,而且可能影响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由此而厌学、弃学甚至做出极端行为的事,也是媒体曾经报道过的。 

  我们的大学教育长期以来,是计划经济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学生在校改变专业,会给计划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一般是不被允许的。学生的个人倾向,这种倾向的变动,服从于计划需求。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大学教育改革,特别是改费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内部的课程选修制度改革,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服务和教育市场。学生越来越成为教育选择的主体,因此选择权的回归学生,应该是必然趋势。 

  实际上,在人的精神发展方面,根本不能假定一朝选择就永远不变,何况初入大学的年轻人正当易变的年龄,又一下突然面临广阔的知识世界。这是人的精神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大学,作为人的精神发展园地,不能不顺应这个规律。 

  近些年来,大学一般都允许学生改变专业,但是有一些限制性规定,难易程度不同。比如,学生只能由高考分数线较高的专业转到高考分数线较低的专业,这是一种基于公平的考虑。因为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报考志愿的需求客观产生的,它本身是公平的。学生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高校的一个专业,又轻易转到较高分数线的专业,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公平,从而也使得学校原来的教育资源配置难以适应。 

  但是,高考一时的分数线“管住”学生多少年才是合理的?须知,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精神发展,时刻都发生着变化,以高考一时的分数线,作学生大学四年专业选择权的限制性条件,没有充足的合理性,因为它在逻辑上认定学生在大学中永远停留在高考分数线的水平上。因此,应该考虑更宽松、更开放的机制来适应学生的专业选择权。学校的行政机制总是倾向于“不变”,而学生的精神特质总是倾向于“变”,大学教育,总会有这种矛盾存在,谁更应该适应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问题。专业(职业)人才培养的思想,总是倾向于把大学四年的课程过度专业化、职业化———四年还嫌不够呢。由于过去的计划经济培养模式、近代以来教育的功利倾向和现在的就业市场压力,我们的大学教育的“不从容”,也在这里。 

  在这样的模式中,转专业本身就是损失,既是学校的损失,也是学生的损失。因此,通识教育在课程上处于被压缩的境地。每一个专业都是彼此独立和隔绝的,毕业生都是各个专业的专门人才,而不一定是一个现代“知识人”。但是,大学本身是一个丰盛的知识乐园,而人对知识的自然需求本来是多么宽广,与此相适应的,应该是尽可能多的通识教育。 

  兰州大学推出的“2+2”教育模式试验,其意义不在于把学生转专业时限定在大学四年教育的中间线上,而在于以这条中间线把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平分秋色”,给通识教育以充足的空间和重要地位。这也是涉及教育观念的“异动”。现在大学,作为一个知识与精神的“超市”,应该是学生“各取所需”的地方。因为只有学生才可能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标签:教学论文 大学应成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育关注:科学离中学生有多远
下一篇:因身体的歧视 何时淡出校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