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阅读:7937
标签:
作文指导
浅谈话题作文
文/李真微
全国高考作文,连续三年(1999-2001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作文品种——话题作文。对于这个新概念的内涵及基本规律,我们有必要作些探讨。
一、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从形式上看,话题作文应属广义的材料作文中的一类。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是命题都提供材料,而且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也没有区别:既可以是情境,也可以是言论或图画、图表,甚至还可以是实物、数字;既可以是一则,也可以是多则。把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分开来说,那就是指狭义的材料作文了。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1.从材料在整个命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作文的材料则是特定的观点的载体。也就是说:前者的材料只是为了引出一个话题来,至于就这个话题说什么话,定出什么中心,原材料对此并无直接的制约力,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后者的材料却是写作内容和立意的依据,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2.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话题作文关键是必须围绕话题,材料作文关键是紧扣材料。
下面举例来加以说明。有这样一则材料:
青少年好思考问题,渴望以真实平常的心和社会对话,和父母对话,和老师对话,和自己的同龄人对话,甚至跟大自然对话。
请以“对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这便是话题作文的命题。这则简短的对青少年心态特点的表述,只是提出“对话”这个话题的背景。这材料本身并不能限制作文必须写青少年与另一方对话,真正起限制作用的是“对话”这个话题,只要所写是“有关对话”的情境、故事、价值意义的探讨,方法、技巧的研究、介绍,都可以。要求:一是要涉及“对”,表明是双方的交流(不只是一方的倾诉,另一方的聆听);二是涉及“话”,即有声的言语或无声的心语。
如果把上面的命题改换一下:请根据这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这样,就变成了材料作文的命题。命题明确要求“根据这则材料”,这则材料的中心是青少年渴望交流、渴望理解,作文就限制了要写青少年的群体或个体,不能主要去写成年人;只能写交流理解,不能写努力学习、追求理想等任何别的东西。现在再来分析忠实地按以下标题所写的文章,可以发现这两类作文对题材的不同要求:
①听雨 ②心中有话向党说 ③叩问灵魂——读柯蓝作品有感 ④我和爷爷话青春 ⑤与大山握手 ⑥对话的方法和技巧 ⑦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⑧贫与富的对话
①②题只是一方接受另一方,向另一方倾诉,都是单向活动,既不合话题作文,也不合材料作文。③题,典型的读后感,不存在“对话”,与两个命题都不符合。④⑤是对话,符合话题作文;又有“我”(我们)参与,也符合材料作文。⑥⑦⑧只符合话题作文,不符合材料作文。
单就这组题目来看,两类作文的题材范围构成了大小不同的两个同心圆。话题作文的圆较大,材料作文的圆较小。图示如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话题作文比材料作文拓开了两个写作内容:(1)关于“对话”的方法技巧的研究、经验介绍;(2)不限制“对话”的参与者。
是否所有同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范围都宽于材料作文呢也不一定,具体题目要作具体分析。一般地说,如果材料很简单,只能提取一个中心义项(如上题),便符合这个结论;如果材料很复杂,可以从多个角度提炼材料确定写作立意,而话题作文又只可能限定其中的一个话题,那么它们的题材范围就形成两圆相交的形式。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引申出:①以“法治”为话题作文;②依据原材料联系实际作文。前者为话题作文,围绕“法治”可以写很宽泛的内容:除了写形形色色的法治故事外,还可以议论法治的意义、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民主、法治与严治、法治与德治、现实的法治情况,还可写学法普法,用法律捍卫权利等。单就这个话题来说,它比材料作文延展得更宽,凡是与法治有关的皆可立意。但是与“法治”无关的立意就都算离题而不合要求了。而本则材料作文还可开辟很多新的角度来写:如就马谡而言,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要夸夸其谈;就诸葛亮而言,还可谈怎样识才、用才等等。这些在限定话题以后,是话题作文所不能涉及的。如图所示:
二、“围绕话题”是话题作文的首要要求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它表现为:观念的开放,在重大政治问题和道德准则问题以外,或褒或贬,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题材的开放,不论古今中外,社会、自然、现实、虚拟、事物、言论,只要关涉话题,均可入文;文体的开放,不论记叙、抒情、说明、议论,乃至文学样式的小说、诗歌、剧本、相声,也都不作限制了。这为发挥创新意识、展示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育改革的发展,“新概念作文”的热潮,学生写作中想摆脱一切的意识空前地张扬起来。如是便产生了对话题作文的错觉,认为这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自由作文,把“围绕话题”这个唯一的限制也弃之不顾,考卷中出现一批不合话题的离题之作。其表现为:
1.任意扩大话题的概念外延,写似是而非的近义的内容。如将“诚信”写成忠义、义气,或单纯写成承诺,离得更远一点的写成老实敦厚、默默奉献、严守纪律、不亏待他人等等。
2.阉割话题,然后取其局部意义。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明明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答案丰富多彩。可是在一些考生那里就偷换这个主语,只取丰富多彩,于是去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进而一顿胡乱推演,又有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等等,这些都离开了话题的原意。
3.仅仅朦胧地存在相关话题的意念,没有明确的表达。例如写“对话”这个话题,没有言语也没有心语,又没有相互交流,只是自己觉得存在某种感情、体验或者觉得某人、某物有什么心理、有什么思想,就认为这是“对话”。
鉴于此,训练学生将作文纳入话题的规范很有必要。
展开全文阅读
三、怎样将作文归入话题的规范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话题作文有这个要求,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同样有这个要求。这涉及对语言的准确理解,是语文基本素质的体现,是长期积累和修炼的结果,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方法问题。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要学习准确掌握词义、语义,多与近义的词语作比较辨别,舍彼就此,去伪存真。
其次要有切入话题、体现话题的写作意识,用明确的语言表述,把内容扣到话题上来。思考要以话题为原点展开,使自己找到的材料从“神”“形”两方面都符合话题的要求。
再次,在审视材料时,对那些“神”合而“形”不合的内容要通过技术处理,使之完美合题。例如按“对话”为话题来作文,本来读后感是不相合的,既不存在所说的“话”,更没有双方的“对”,单纯是读者接受作者。但下面这篇文章却很巧妙地把一篇读后感写成了“对话”,其处理技巧就很值得借鉴。
叩 问 灵 魂
——与作家柯蓝的对话
○刘 馨
当大家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观看《神探柯南》时,我正呆坐在小书房里和柯蓝先生一起叩问灵魂。
此柯蓝非彼柯南。我说的柯蓝是一位著名现代作家,散文诗人。他出版了35本书,发表了近千万字的作品。而今他已是78岁高龄了。但他诗人的心依然真诚、年轻,创作激情依然饱满。从他的文字中,看不到那种饱经风霜后的深刻印痕,看不到那种以长者身份的指手划脚,看不到著作等身所带来的骄横,有的只是一颗善良的心,以朋友的真挚来倾心谈吐。
我和你彼此没有任何口头的或文字的交往,我和你在叩问灵魂之后才有了这互相的信赖。我把我的喜怒哀乐,我的淡淡的忧郁,我的浅浅的叹息,我的小小的喜悦……我的一切的一切打上包裹,背着它们走向你,没有犹豫,没有徘徊。
在人的世界里,没有令人心烦的焦躁,没有令人心扉悸动的故事,没有令人措手不及的问题,有的只是一颗平静透明的心。
你微笑着打开包袱,想轻轻地拾起里面的东西,却发现比你想象的要沉重得多,你惊讶于一个少女竟会有如此沉重的心事,在花一般的年龄里。
你笑了,拉起我的手,走进我们共同的世界。
站在不同的路口,我看到了许多《差异》,当我在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前抱怨时,你告诉我差异使我们都有一种朦胧的凄美。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面对无数的《选择》,你告诉我,谁也不能在一年之中,只选择春天或是秋天。当春天与秋天连接青春与成熟结合,才构成一个完整。于是,我们选择了完整,使春天里有了秋天,使秋天里有了春天;使青春中有了成熟,使成熟中有了青春;使梦幻中有了现实,使现实中有了梦幻。
坐在《驿站》的长椅上,你说这人生大道两旁充满迷人的景色,但它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终点,并不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
……
我们叩问灵魂,共读岁月。十二个窗口,我读遍了你真诚的灵魂。决定离去时才发现,包袱里的一切变成了一支快乐的歌。
柯蓝,请允许我这样叫你。对,就像你说的那样,你永远永远和我同在。
这篇文章写的是读后感,但它把阅读当成读者与作者的交流,读者向作者提出疑问,又从书中找到了答案。这就具备了“对话”的“神”——实质意义上的对话。怎样使“形”(表达)也吻合对话呢文章运用了三个技巧来处理:一是改换人称,直呼作者为“你”;二是虚拟场景,“我”带着包袱去访柯蓝,这就有了对话的环境,又拉近了沟通的距离,增强了亲切感;三是把作品中的“文”转换为对“我”说的语。读《差异》《选择》《驿站》连用三个“你告诉我”,这样便形成了对话。这样处理,便把文章紧扣在话题上了。
这篇作文告诉我们,当你掌握的题材接近话题的实质意义,而形式上又相距甚远,那么就得运用适当的手法加以处理,把作文扣到话题上来。这是写供题作文的非常重要的技巧。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标签:
作文指导
浅谈话题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坚持高中写作教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下一篇:
《岳阳楼记》八种导语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