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设计
阅读:3168  
标签:教学设计
如何帮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2002-09-25     K12网友:coolwy 

 

    在浏览文革时期的《十万个为什么》时,我又发现了些有趣的问题。令我不禁去思考:什么样的知识体系才算是合理的呢?我们如今的教育所能为孩子们构建的知识体系应如何改进呢? 

    如果拿当今的中学生和在文革时期接受过教育的人们相比,最大的缺陷就是眼高手低。现在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多了(导致不少家长连初中的功课也无法辅导),但知识掌握得更死了(许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都一无所知)。或者说知识掌握得更正统了,绝没有什么歪门邪道的东西,但这样的知识却显得如此得单一和空洞!我的父亲虽然只是那个时候的高中生,但在我的眼里已俨然一个“全才”了。他们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他们善于用很基础的力学知识去修理机械;用很简单的电学常识去维护电器;用最浅显的化学原理去调配饭菜;用极普通的生理知识去防治疾病。好像在他们的心里:学问应当来源于生活,知识就是要为生活服务的。而现在的学生却认为:知识是为考试服务的,不用体验生活同样可以成为学识渊博的科学家。因此,他们所建立的知识体系必然是脱离实际的,他们行事的原则也只能是“本本主义”,完全忽略了实践的重要价值。反过来造成了所学知识点的静止和孤立,缺少与生活经验的必然联系,以致于学过的知识成了虚无缥缈的天书,很快就会消逝在九霄云外了!而自己在生活中却是“弱不禁风”:电灯坏了要请电工,车胎破了要请修理工,一点小毛病得赶紧上医院,连厕所脏了也得找清洁工……不知道学了那么多的东西都有什么用?好像:学习是学习,生活是生活。面对学生们如此不合理的知识体系,我们真的需要想想教育的重心该向哪里偏移了。 

    那么,应如何具体的改进教育方法呢? 

    唯一的出路就是:重视知识的应用价值,强调实验和实践的重要意义。这在《十万个为什么》上有突出的例子,为了说明人距离火车太近了会被“吸引”,书中介绍了一个很直观的实验:“把一张小纸条,贴在自己嘴唇下方,用力向前吹气,这纸条不是向下飘,而是向上飘。这就说明了流动气体的压强比静止气体压强小的原理。”如此一个形象的实验就让人信服了一条复杂的物理原理,而且对于原理的印象也十分的牢固,不能不说这是教育的艺术。还有更令人吃惊的,编者说人不能距离火车太近还有另外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火车上掉下重物来打伤人。”虽然有些好笑,但不能不说作者的考虑是很周到和全面的。另有关于急驰的汽车尾部会产生空气涡流的解释,更是栩栩如生。“鱼儿生活在水里,我们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小鱼儿在茫茫的大海中游泳时,水面不会起什么波浪,如果大鲸游来的时候,就会激起滚滚的浪花。由于鲸的身体很大,它要占据许多地方,当它往前游的时候,它所离开的地方就会有水补充进来,因此在鲸的尾部常常出现巨大的浪头。而快速行进的汽车与鲸鱼很想象,自然在车的尾部也会产生空气的‘波浪’。”这样的解释往往能使一个完全没有系统的物理知识的人理解,不能不说是一种很奏效的教育方法,借助这样的方法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也必然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记得在CCTV—10节目中看到国外的教育手段:让学生们通过分析猫头鹰粪便里的小动物骨骼,用实物和骨骼图片对比,从而确定猫头鹰的事物组成,进而分析猫头鹰在事物链中的位置和作用。如果拿这种生动具体的方式去培养学生,我想:学生们所能获取的东西远不只那一点点知识,他们脑海中的知识体系也一定会是联系的和充满生机的,从而可以随时搜寻和引申创造出新的知识。 

    最后,呼吁每一位在教育岗位上努力的同行们:千万别仅仅为了获取满意的分数和高的升学率就置孩子们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而不顾,那种以牺牲学生最可贵的创造力为代价来换取虚容的做法必然得不偿失!莫让生动活泼的科学知识因为强行的机械记忆而失去了原本的光华!百年大计,功在当今,利在后代呀!

 

标签:教学设计 如何帮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早恋,就真的这么可怕吗?
下一篇:教师职业:是“蜡烛”更是事业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