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922
标签:
教学论文
教材处理的艺术(之三)
文/余映潮
三、难文浅教
所谓“难文”,有时是篇幅长、文字多的现代文,有时是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有时是内容艰深的短课文;有时是看似优美而连教师都似雾里看花的散文,有时是平白如话而寓意难以琢磨的小说。总之,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中上完的或者难以让一定年龄层次的学生理解的课文,就是阅读教学中的“难文”。
语文教材出现语言文字或内容艰深的课文是正常状况。一是教材中需要有表现一定难度层次的课文,以表现一定的教学标高或实现一定的教学要求,如初中语文第三册中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二是教材的编者在认为容易理解容易教学的情况下将难以理解难以教学的课文选编进了教材,如2000年版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就是。一般来讲,在初中学段的各册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教学难度的课文比例大约在15%左右。关于“难文”的教学处理,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有时,难文需要“硬教”,因为课文中的那些“难点”不容回避;但大多数情况下,对难文应该也必须想出一些较好的方法来进行浅教,来进行有一定教学效果、一定教学情趣和教学氛围的浅教。如:
1.用“巧借东风”的办法,从“预习提示”或从“自读提示”中选中一两个教学问题进行教学。
2.用“末位保留”的方法,解决课后练习中最为简单的一两个问题,以带动或完成对课文的教学。
3.用“打擦边球”的战术,从教学内容中引申出一两个点并由课内转移到课外——使教学内容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
4.用“选点突破”的策略,教学课文中或最好的一点,或最美的一点,或最易的一点,或最实在的一点,或最有用的一点。
5.用“变讲为读”的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之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些感知,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感悟。
6.用“逐层深入”的策略,有目的有步骤地分几步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越过难关。
7.用“巧妙剪裁”的思路,对难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组编、进行组合,从而淡化难点,越过难点。
8.用“生动讲析”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课文的难处进行生动的、形象的、细腻的分析与讲解。
必须指出的是,浅教不是马马虎虎地教,不是如过眼烟云般地教,而仍然是扎扎实实地教,是让学生真正有收获地教,如果教师不颇费心思地教或者要学生自由浏览式地“教”,那就失去了“课文”的意义。
必须指出的是,不论是对教读课文还是对自读课文而言,“教”是不能放弃的,对自读课文中的难文,尤其不能丢掉一个“教”字。所以,“难文浅教”式的教学处理,适合于任何“地位”的课文。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难文浅教”的实例——初语第一册的自读课文《夏天也是好天气》。
1.课文分析
课文《夏天也是好天气》是一篇不长的课文,但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篇比较难教学的课文。
它难在有不少的语句让学生不懂。
如下段文字:
心,刚刚放下一半。那口憋在胸腔里许久的叹息,未及发出,便兀自燃烧成一股热浪。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偶有一丝轻风擦过,必是裹挟着沸腾,让你冲动得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得死不瞑目。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家去,而你在阳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绝望,在绝望中超脱。
其中“……让你冲动得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得死不瞑目”“你在阳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绝望,在绝望中超脱”这样的句子让学生为之瞠目。而且,对这样的语句,老师不可能像文言文教学中的串讲一样去一字一句地讲解;即使进行串讲,也是不大能够讲得明白的。
它难在有的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不懂。如下段文字:
这样的时刻,因为远离世俗,你会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实实在在中难以领略的滋味,听来全不着边际。
这“听来全不着边际”指什么?其含义是什么?
它难在有的生活现象的表述远离学生的生活。如下段文字:
忆及往昔的风云厮杀,唇边掀起一抹自嘲:何苦来哉?这一声心语,为人生送来几许清爽、几许快慰。
这是只有成人才能有的人生体验,老师怎样才能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有体会呢?
它难在课后练习设计的要求太高。如:
课文练习三:“夏天就是这样的一串音符,这样的一处世外人间,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外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想一想,你对夏天的感觉是什么,不妨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
夏天让人获得“一份外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这意思恐怕老师也没有多少体会,即使是作为老师也很难讲出自己的理解,又怎能要求学生去理解?
但课文中也有写得易懂的地方,也有学生喜欢的地方。如: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女孩,扬起双眉,唱着童音说:我喜欢夏天,因为可以穿花裙子。
这样的时刻,会有一个小男孩,昂起头颅,扮作男子汉说:我喜欢不作准备,就扑通一声跳入清凉的水池。
长大了的人,可以有个借口,放下该做的工作。找个通风僻静的地方,架一张竹藤凉椅,半躺半卧双眼微睁,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2教材处理 用“巧妙剪裁”的方法,将课文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并进行“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
3.教学策略 ①让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
②让学生多说读,用说话的方式由学生讲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③让学生多说话,让教学内容从课内走向课外,使教学内容显得比较丰满。
展开全文阅读
④淡化处理课文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⑤在课型处理上仍然上成“自读课”。
4教学实录片断(一) 师:好,咱们下面就来领略一下夏天好在哪里。请大家朗读课文,大声地读起来。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这些字:粘、闷、兀自、发酵、裹挟、熟稔、自省。
(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夏天也是好天气,它好在哪里?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说话。怎么说?这样说:“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比如说: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太阳不肯回家去。
师:各人自说自讲,并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杂然地读课文,说“话”)
师:下面准备课堂发言,先预演一下。
(学生按句式要求各说一句话)
师:刚开始说话的语调不好,像读书,要像讲话。再来一遍。
(学生再说)
师:还是像读书,再来。
师:好,开始自由发言,请自己站起来讲。
生1: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小女孩可以穿花裙子。
师:多么秀美呀。
生2:夏天也是好天气,它是这样的一处世外人间,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一份外化的智慧和实实在在的虚无。
师:这是说,在很热的时候我们的心要静。
生3: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男孩子可以跳入水池去游泳。
师:对,潇洒得很。
生4: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有个借口,放下该做的工作。
师:嗯,休息休息。
生5: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在绝望中超脱。
师:谁绝望啊?(生笑)
生6: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往日很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变成了多余。
师:对,让自己轻松一下。
生7: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你的思维、你的渴望、你的生活,全都脱离了往日的轨道。
师:人们在夏天是一种别样的生活。
生8: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找个通风僻静的地方,架一张竹藤凉椅,半躺半卧双眼微睁,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
师:对,很多大人都喜欢乘凉,你看见了吧。
生9: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让你在躁动中获得一份自省的宁静。
师:这时心静是最重要的,心不静,就会觉得天气更热。
师:好,现在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
生1:夏天也是好天气,因为我可以吃西瓜。
师:消暑减热。
生2: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买冰棍吃。
师:清凉一下你的心境。
生3: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去游泳。
师:在水中解暑。
生4: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在家吹空调。
师:噢,享受生活。
生5: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开车兜风。
师:好多好多的好处,同学们都有很多话要说。你们看,通过说“理解”的话,咱们把课文读懂了。
5.教学实录片断(二)
师:下面继续进行我们的创造性学习。我们先把写夏天也是好天气的几点好处读一下,这一次读,要读出表情来。从“这样的时刻,是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起,读到小女孩、小男孩时,都要有表情,好不好?
(生齐读“这样的时刻”以下五段)
师:再来读最漂亮的两段,写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重音要读出来。
(女同学一齐试读第一段,男同学试读第二段)
师:男同学读得确实像男孩子,“扑通”两字读得特别好,我觉得还可以夸张一点。下面女孩子、男孩子再一起来演读一遍。演读是什么?就是要有表情地读,声音也应该传达出感情。
(女同学和男同学分别齐读这两段)
师:刚才大家读的这两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生:反复。
师:反复出现“这样的时刻”,组成段首排比。后面三段没有,老师加上去了,是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加上去也可以,不加上去也可以。加上去有一种整齐的美,减下来有一种变化的美。
下面我们用“这样的时刻”来说一句创造性的话。一定要是自己想出来的。话题是“当新年来到的时候”,每人以“这样的时刻……”领起,说出一段话。
师:想一想新年的美,新年的快乐,新年的情景,新年的自己的家,新年的别人的家,新年的城市,新年的乡村等等。
(学生思考,教师巡回、鼓励)
师:下面我请这一组的同学来说。一个接一个,大声地朗读,这样连起来就是一篇小小的美美的短文。我先说,同学们接下去说。
师:新年来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生1:这样的时刻,随处可以听见爆竹声。
生2:这样的时刻,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生3:这样的时刻,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生4:这样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来庆祝这美好的日子。
生5:这样的时刻,人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说,终于可以过新年了。
生6:这样的时刻,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生7:这样的时刻,我们正在过新年。
生8:这样的时刻,就会很热闹(大声)。
师:哟,把我吓一跳。(笑)你们都说得很好,但是老师要批评你们,你们说的都是大话。应该描写一下。那灯光呀,烟火呀,笑脸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呀……咱们留着下次说,好不好?
以上的教学内容,“组合”了课文中两处美而实用的内容——用“夏天也是好天气”和“这样的时刻”来领起课文内容和调动生活积累,它们既让学生的视线进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像线索一样串起了学生易懂的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在句式学用中对生活进行了体验。学生丰富的说读活动形成了极好的教学气氛,难文浅教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短文细教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凡千字左右的课文都可以看作是短文。
短课文在教学上比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规定的课时之内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材处理上往往不太精细,一般是从全文教学的角度,用讲析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们需要对短课文的处理进行研究,是因为短课文在教材中大量存在,按文字量来计算,教材中的千字文约占50%以上,更不用说短小精美的诗词类课文了。如果说对短课文处理的研究比较到位,那么,大量的短课文在教学效益上就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
对短课文的教材处理,应该在“细”字上下功夫。
这个“细”字指的是:
怎样教得细一点,怎样教得深一点,怎样教得多一点,怎样教得实一点,教学层次怎样精细一点,教学的角度怎样丰美一点。由此,我们可见探索短文细教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让我们关注如何充分有效地高质量地利用课文,让我们研究如何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教学45分钟,让我们注重教师多角度品味课文的能力,让我们设想如何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层次,让我们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创造出学生活动充分的学习局面,让我们探究如何形成细腻优美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一般来说,在短文细教上进行过艰苦探求的人,在教学效果上一定比较好,在教学设计的艺术上一定是高人一筹的。
短文细教,仍然要讲究对教材的艺术性处理,我们可以试用如下的一些方法与角度:
1.艺术地细化朗读训练的层次,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神韵、风格,对含义较深的词句、段落进行充分的感悟、体会和品味。
2.充分关注语言训练,增加语言训练的时间与课堂容量,从语言训练、语言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实践与运用等不同的层次深化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成果。
3.细化对课文的理解,从整体上适当增加对课文的品析角度,以立体地多侧面地理解课文内容。
展开余文
4.深化对课文的品读,对重点内容、主要人物、精彩段落、突出特点、特别手法进行反复而又细腻的析读。
5.根据课文特点,有机地进行一些穿插、引进、迁移、联缀、补充、收集、查询、交流、研讨的教学活动,以增加和丰富课堂教学的线条与情趣。
6.适当增加对课文“美点”的赏析,以优化对课文的理解;调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课文进行充满灵气的咀嚼品味。
7.运用“1+1”的教学策略,将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精美短章组合为“一课”进行教学,从而形成“学读”“联读”“比读”等不同的教学组合,细化课文的教学。
8.从课文特点出发,细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不仅从形式上艺术地组织起不同的活动细节,而且用巧妙有力的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下面请看笔者《纪念白求恩》“短文细教”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
2.进行关于革命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课型与课时 品读课;一课时。
三、预习要求
1.熟读课文,掌握预习提示中列出的词语,给加点的词注音。
2.根据课文内容思考:你了解到白求恩同志哪些方面的情况?课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手法?
3.思考:怎样科学、快速地背读文中第四段。
四、教学策略
1.设计为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2.全课的教学三步走:理解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
3.细在“理解一篇”的理解由叙到议到概括大意。
4.细在“精读一段”分层次多角度地对课文重点段进行析读。
五、教学过程
第一个教学板块:导入,检查预习情况。(7分钟左右)
1.强调字形字音:派遣 殉职 狭隘 热忱 拈轻怕重 鄙薄
2.点出常用雅词:不远万里 以身殉职 狭隘 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 热忱 拈轻怕重 满腔热忱 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纯粹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鄙薄
(过渡)
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3分钟左右)
1.同学们大声地、快速地朗读全篇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到白求恩同志哪些方面的情况?请将它们 朗读 出来。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50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②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到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教师:以上都是叙。)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到毛泽东同志评说、赞美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与品质?请将它们朗读出来。
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教师:以上是各段的重点句,就是“议”。)
(教师点示:由于“叙议结合”,重点句往往由“议”表现出来。教师顺势请同学们概括各段内容要点: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师完成第一步板书:概括内容要点。)(过渡)
第三个教学板块:朗读,品析课文重点部分。(15分钟左右)
(教师对这一段进行细节化的教学处理,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对这一段的学习明确“五步”学习要求:①读课文,理解词义;②读课文,感悟层次;③读课文,品析对比;④读课文,品味语音;⑤读课文,渗透情感。第二套方案,对这一段的学习安排“三步”品读训练。下面采用第二套方案。教学方式是读读说说,读读答答,读读练练。)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到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初读训练
①这段文字的重点句是第一、二句;作者高度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两个短语是?(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
②作者赞扬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运用了三个表强调的双重否定句,它们是?(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无不为之感动)
③文中对白求恩的称谓很有讲究,从大众的角度,直称“白求恩”,显得亲切;从职业和工作的角度,称“白求恩医生”,表示尊重;从革命事业和共产党员的角度,则称“白求恩同志”,显得庄重。
2.再读训练
①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任。
而不少人对工作则是:不负责任,拈轻怕重……
②白求恩同志对人民是:极端的热忱。
而不少人对人民则是: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③白求恩同志对技术是:精益求精。
而不少人对技术则是:鄙薄技术工作以为微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见异思迁。
④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写法是:叙议结合,运用对比。
3.精读训练
①文中正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白求恩……热忱。
②文中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从前线……感动。
③作者批评一些党员的自私自利,从对工作、对事物、对同志和人民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用了“拈轻怕重/喜欢自吹/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等贬义词突出了这些人的不纯粹。
④用“|”与文中的序号组合,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⑤概括每个层次的大意:第一层,号召学习白求恩精神;第二层,批评某些共产党员;第三层,强调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教师完成第二步板书:——品析对比手法。)(过渡)
第四个教学板块:背诵一个精段。(10分钟左右)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一段。
1.教师点拨:这一段背诵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①感受层次,②注意语气,⑧控制语调。
2.同学们读背,教师点拨。
3.同学们演读、演背,师生共同讨论课文主旨。
(教师完成第三步板书:感受鲜明主旨。)
板书设计至此完成:
《纪念白求恩》学习目标—— 理解全篇——概括内容要点
精读一段——品析对比手法
记诵一节——感受鲜明主旨
4.进行课堂小结。
五、浅文趣教
浅文趣教是一种教材处理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设计。
这其中的“趣”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别出心裁,将浅显的教材内容“变”得有趣并在这种有趣中进行语言教学、思维训练与情志熏陶。这种“内在”的趣既能表现教师巧读课文的水平,又能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一是教师开动脑筋,变换手法,将教学的过程撩拨得有趣,这种“外在”的趣能够很好地表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研究浅文趣教,是为了化平淡为神奇,变无味为有味,从而充分地开发利用课文的价值;是为了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之中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不仅是让同学们学得快而又记得牢,更是让同学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妙处及学习语文的乐处。而在所有的课文处理艺术的研究之中,对“浅文趣教”的研究又是最为淡薄、最为稀少的,这就更加说明了浅文趣教研究的难度和重要性。
研究浅文趣教,也是为了适应教材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我们不可忽视语文教材中的那些浅显的文章,将它们“集合”起来看,那是一个带有明显文体特征的“群体”。在试用修订本的初中教材中,诸如《莺》《月亮上的足迹》《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大自然的文字》《秃鹰之死》《时间的脚印》《气候的威力》《漫话小行星》等,就是若干篇可以一读而过的说明文;又如《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等等,也是若干篇内容相当明白的议论文。研究这些文章的教学,无疑地,既会有文体教学研究方面的突破,又会有浅文趣教方面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的升华。
浅文趣教,不是说一节课自始至终都要讲究“趣”,如果刻意求“趣”,也许课堂上就失去了“趣”。也不是说老师开讲有趣、老师收束有趣、老师讲的故事有趣等等,那只是课堂上的一种有益的点缀。也不是说一定要用“滑稽”的手段让学生开心、让课堂上有快乐的笑声。浅文趣教,还是要落实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之上,落实在“教学”二字上,要体现出一个“雅”字。比较科学的做法,是根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安排一个两个或几个比较有“趣”的点。
这种“趣”点,可以从如下一些教材处理方式或教学设计手段上获得:
展开余文
1别出心裁地分析课文,或将课文材料进行变形,或将课文材料进行组合,或将课文内容进行浓缩,设计能让学生集体参加的充满“文趣”的表演式朗读活动。
2.针对有些课文短小、精美、易懂的特点,用“反复”的手法,设计分层推进、逐层深入的美读教学步骤,让课堂阅读活动充满“美趣”。
3.教师巧读课文,对课文进行阅读新解,并将自己这独有的心得转化为教学设计,让学生面对浅显的课文,也觉得有一点“奇趣”。
4.针对课文内容,从“发现问题”的角度,从“编拟练习”的角度,从“积聚精华”的角度,设计能让学生觉得饶有“兴趣”的课堂竞赛活动。
5.利用课文内容,学习电视趣味性栏目的表现手法,设计一次富有“情趣”的能让学生神采飞扬的课堂学习活动。
6.选取课文中一个小小的“点”,从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再创作”的角度,设计一个带有“童趣”的让学生神思飞越的思维训练活动。
7.或由某课的某点内容发散开去,牵连出其他课文中的内容,以形成一个知识的板块;或利用课文本身的语言表达技巧,设计有趣的读写活动,以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乐趣”。
8.利用媒体手段,选取浅短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设计由学生进行的带有阅读个性化特点的充满“雅趣”的自由赏析活动。
……
下面,从教师巧读课文、巧妙设计教学的角度介绍笔者的几例“趣”教片断。每一个教学片断都能表现出一个很美好的“趣”点。
1.趣在“课文变形”式的朗读活动。
如对下面一段文字进行反复的朗读: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这原是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一段文字,但在这里“变”了,于是它读起来富有诗味。这就是把一般的文句“变”为诗行来阅读。这种变形将美的语言显示得更美,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牵动着同学们深层次地进入课文,让他们从心中来聆听、来感受课文中的语言美、情感美、音韵美。
这样一个小段是课文内容的总纲,经过这样的美读处理,课文的思想感情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了浪花。
2.趣在“语调设计”式的演读活动。
这是《刘胡兰慷慨就义》的教学片断。
(1)首先,各小组分组活动,说说朗读《刘胡兰慷慨就义》应如何处理语气语调(①播音员的话,②刘胡兰的话,③阎军的话)。分角色朗读并推选代表,进行小组竞读,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最好。
(2)然后,教师出示如下练习,请同学们体会,每一句用怎样的语调和情感来读,将自己的体会用带“地”的短语(如“愤怒地”)表示,填写在文中的括号中。
同学们讨论、比较,最后形成如下共识:
①阎:“是不是共产党?”(凶狠地)
②刘:“是!”(坦然地)
③阎:“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凶恶地)
④刘:“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干脆有力地)
⑤阎:“今后你还要给共产党办事?”(威胁地)
⑥刘:“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坚定地)
⑦阎:“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狡猾地)
⑧刘:“那是办不到的事!”(坚强有力地)
⑨阎:“你真的愿意死?”(不解地)
⑩刘:“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子。”(大义凛然地)
(3)根据上面的体会再次分角色演读。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让如此简短的自读浅文上得充满激情的课例,是表现出一种美观、实用,让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激发的教学线条。其“趣”点在于对文中10句对话的朗读语调及情感把握的讨论,这无疑能把所有的学生引入课文。
可以想到,深刻理解课文之后的学生,他们朗读课文的境界,与常规讲析法的效果相比,是何等的不同。
3.趣在“补写句子”读写活动。
这是《秋魂》的教学片断。
(1)先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片断:
①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②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2)再请同学们通过对比发现这两小段文字的“问题”:第一段文字有三个句子,第二段文字只有两个句子。
(3)请同学们用相同的句式给第二段文字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在这个句子中表达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4)同学们的“续写”美不胜收:
如果你种下的是毅力,秋天收获的定是满仓的知识。
如果你种下的是珍惜,秋天收获的定是坚实的足迹。
如果你种下的是爱心,秋天收获的定是片片的绿阴。
如果你种下的是坚强,秋天收获的定是征程上的一往无前。
如果你种下的是希望,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光明的远景。
如果你种下的是勤奋,秋天收获的定是收获的甜蜜。
如果你种下的是友谊,秋天收获的定是真诚的信任。
如果你种下的是清贫,秋天收获的定是艰苦奋斗的美德。
如果你种下的是正直,秋天收获的定是宁折不弯的骨气。
如果你种下的是勇气,秋天收获的定是克服困难之后的喜悦。
这样的课堂活动在教学上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能训练语感,锻炼思维;二能牵动每一位同学的思绪,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活动;三有助于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
4趣在“神思飞越”的想象活动。
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片断。
教师:现在,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想象,从许多方面来“展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表现出来的画面。
同学们进行“奇想放飞”:
朝阳照耀,粉红色的荷花在碧绿的莲叶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娇艳。
莲叶的清香沁人心脾,荷花的幽香令人陶醉。
触一触莲叶,莲叶给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感觉。
摸一摸荷花,荷花瓣就像小姑娘的手那样的柔嫩。
莲叶与荷花上面,不时有白色水鸟掠过。
层层的莲叶中间,绽放着水草的小小白花。
青蛙卧在水面的莲叶上,享受着花影下的清静。
辽阔的西湖上,莲叶无边,延伸到远方,与天相接。
几片碧绿的莲叶高低错落,簇拥着一枝嫩嫩的尖尖的就要开放的花蕾。
夏日里,太阳升起,人们划着轻舟在莲叶与荷花的海洋里缓行。
……
想象带来了美丽的画面,美丽的画面印在了同学们的心中。
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
标签:
教学论文
教材处理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饮酒》三题
下一篇: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四个转变”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