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备课资料
阅读:9682
标签:
备课资料
《药》
江苏 周建成 何松山
问
鲁迅的小说《药》中有这样一句:“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这里的“一挑重担”具体指什么?
答
有参考书说明此“重担”是:“担心乌鸦飞到夏瑜的坟顶上,老女人的儿子显灵,自己的儿子未显灵。”粗一看,《药》的原文中似乎可以找到上述答案的一点依据。一是:“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一是:夏四奶奶“大声说道”希望儿子显灵,让乌鸦飞上坟顶时,华大妈在一旁听到了。但前者写华大妈感到“不足和空虚”时,夏四奶奶还未提到要儿子显灵的事,因此“不足和空虚”只与坟上之花的小、少、不整齐相关,而与“显灵”无关。至于后者,文章中一字未提华大妈在听到夏四奶奶希望儿子显灵的祈愿后的心理反映。我们不妨先退一步,姑且承认华大妈有“答案”中提到的思想“重担”,即担心乌鸦飞上夏瑜的坟顶;那么,这一“重担”的卸下理应在乌鸦“箭也似的飞去”之后而不应当在此之前。可课文直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才写到乌鸦“一挫身……飞去了”。既然华大妈卸下重担时,乌鸦的“飞上(夏瑜的)坟顶”还是飞离坟地尚未确定(其时乌鸦只是“铸铁一般”站在“笔直的树枝间”),又怎能卸下这一思想“重担”呢?由此反推,“重担”不可能指担心乌鸦飞上夏瑜坟顶。
那么,华大妈的“一挑重担”到底所指为何呢?为了讨论的方便,让我们先引出相关的文字(标示的自然段序号属于原文第四部分的):
[第5段]华大妈见这样子(按,指上一段所写夏四奶奶遭受精神打击后手脚发抖、踉跄退步、眼睛发怔的样子),生怕他担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第11段]许多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第12段]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第5段文字说明华大妈一开始就对夏四奶奶表示了同情,为“他”的过度伤心而担心,故而忍不住“跨过小路”加以劝慰。当时坟地上只有两个同病相怜的老女人,华大妈出于善良的本能,觉得对遭受沉重精神打击的夏四奶奶理所当然负有劝慰、帮助的责任,她不能扔下比自己更需要安慰、帮助的人不管,自顾自地先离开,这便是“一挑重担”。后来,“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华大妈大概想到,反正人多了,即使自己先走了,也会有其他人来劝慰夏四奶奶的,所以感到“卸下了一挑重担”,这“便想到要走”。但既是两人来得最早,已相伴多时,还是“一面劝着说”(注意,“劝着说”意味着如果对方不听劝,华大妈先走在良心上也就没有什么可以自责和不安的了)。以上分析的关健是:华大妈“卸下一挑重担”的感觉恰恰产生于“许多工夫过去了”(暗示华大妈早就想走而又不忍心扔下夏四奶奶一人在坟地,陪的时间已经较长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之后。因此,我们认为,“一挑重担”只能指华大妈(自认为的)对夏四奶奶负有的劝慰、帮助的责任。
人教网
标签:
备课资料
《药》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论语•学而》
下一篇:
《故乡》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