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1311
标签:
教师随笔
百年丽中,百年辉煌(论坛精华帖)
文/吕驾宇
巍巍仙霞岭下,莽莽括苍山脚,波光潋滟的瓯江之畔,坐落着东南历史名城,号称浙江绿谷的丽水市。丽水,取佳山胜水之意,古时称处州,得名开始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历史,向来是历代州、郡、路、府驻地,是浙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境内宠岗叠阜,清流纵横,孕奇蓄秀,多林泉之美,正可谓“高下有情峰叠叠,回环不尽水迟迟”:南明山秀雅脱俗,有晋代葛洪、北宋沈括、米芾等名家题刻,素有“括苍之胜推南明”的盛名;三岩寺幽暗清谧,三岩听瀑为著名的丽阳八景之一,东西岩穹窿崛起,怪伟环峙,陡绝惊险,别具粗犷古朴的原始之美,古人称为处州名山;万象山俯临城市又近挹瓯江溪光帆影,城中之山,风味独特……
“处士星高高照耀,括苍山重重怀抱。大好河山,大好河山,钟毓我学校,新时代,新青年,奋斗要趁早……”(插入学生唱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校歌场面)
这是1927年,丽水中学的前身 “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的校歌。这首由当时国文教员与音乐教员合作的校歌,它所唱颂的集千年地域文化之底蕴,汇佳山胜水之神秀的丽水中学,就坐落在丽水市炉膛街东段。
这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浙江名校。自1902年创建至今,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她始终挺立在浙西南17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成为浙西南人民的骄傲。100年来,她放射着金色的光辉,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她给浙西南人民带来了科学、民主,带来了希望,她培养的3万多名莘莘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以至海外诸国,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前赴后继,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人们由衷地崇敬她,热爱她,歌颂她,尤其在欢庆她100年华诞的今天更是远近欢欣。
第一章、 历史变迁(片花)
走进2002年的丽水中学校园,我们已经难以寻找1902年学校初创时留下的痕迹。分别落成于1997年、2000年的科技楼、图书馆,以其伟岸的外观,卓尔不群的姿态,加上内部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配备,宣告着丽水中学走进新时代呈现出了新风貌,整修一新的三好楼、振兴楼宣告着丽水中学对历史的继承和超越,新落成的教师办公大楼、学生宿舍标志着师生工作、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还有曾经被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泊特·加德纳先生称为“这是我在美国以及中国所见到的最美丽的校园”的整个校园环境,一年四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更是昭显着丽中校园园林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但终究还是有人见证了丽水中学风雨百年的辉煌历程。
——正是校园中的几棵百年古樟。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他们就是历史的老人。
古樟一直静穆着,历史的花开花谢,时局的潮涨潮落始终无法打碎他们的静穆,就这样,丽中校园扎根了古樟,古樟悬置了时间,而悬置的时间又把若干曾经鲜活的生活和抗争还原为抽象的存在······
1901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华的第二年,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正是中华民族遭受空前耻辱的一年。“富强之源,在于兴学”,这是光绪皇帝在痛定思痛后的一种觉醒,于是,他通令全国各省:“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着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各府与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校。”
一时间,废科举,兴学堂,培养有用人才,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公元1902年,处州知府赵亮熙将府属的莲城书院改为崇正学堂,招收学生,除学习经书、文学外还开设外语、历史、地理、博物、物理、化学、体操等课程。从此拉开处州中等教育的序幕,丽水中学由此发轫。溯百年的历史长河而上,今天,我们依稀看到了源头那盏不灭的烛光。
崇正学堂的诞生,离不开孙诒让先生的策划。孙诒让,字仲容,瑞安人,是清末著名朴学大师,郭沫若曾评价,“甲骨文字之学,始于孙仲容”。他又是一位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孙诒让先生提出“凡百新政,教育为本”,他筹集资金在温处两地先后建立学堂三百余所。1905年他担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让热心办学的著名士绅到学务处任职管理,极大地促进了温处两府教育的迅速发展。
从1902年崇正学堂的诞生到1956年学校正式定名为沿用至今的丽水中学,期间又几度易名。
1905年.崇正学堂由公立改为府立,定名为“府立处州中学堂”。
1912年2月,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校”。
1927年,学校改称为“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
1933年,学校改称为“浙江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初中)”,1938年,重设高中,改称为“浙江省立处州中学”。
1954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处州中学”,被定为浙江省16所重点中学之一。
1956 年后的丽水中学,在曲折当中逐步发展,特别是文革结束后,学校更是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得以发展壮大,198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6年经省教职工委评估成为省一级重点中学。
当年不足6亩的崇正学堂,如今已是占地100多亩亩并还将继续大幅度扩大的高级中学。学校招生人数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拥有高中40个班,共1659人,在职教职工16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48人,中级教师61人,以老带新,新老挂勾的教师队伍形成老中青三代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章、 光辉传统
在100年的发展过程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民主、追求进步成为丽水中学历代师生的一条历史主线,被誉为“得民主与科学之先者”,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后的抗美援朝、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直至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们始终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麻植(1905~1927),青田人,1920年至1923年期间就读于处中,1924年考取了黄埔军校,在周恩来培养下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一、二次东征。东征结束后麻植担任周恩来的秘书,主持军事部的工作,深受周恩来的赏识。1927年广州4.15反革命政变发生,麻植不顾个人安危,返回广州,焚烧了党内机密文件和名册,不幸被捕。敌人用插竹签、坐老虎凳等酷刑逼供他,但他始终闭口如瓶,没有吐露党内秘密,最后英勇就义于广州红花岗,年仅22岁。在1988年初,邓颖超同志还特意向青田县委党史办去信,表达对麻植烈士的思念。
1936年,陈诚(时任国民政府国防部长)校友(1917年毕业)回母校参观,他捐献银洋1千元作母校建造新礼堂用,还赠送1套《万有书库》。陈诚热爱母校之举,传为佳话,但对他在学校所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演讲,很多学生持有异议。林必达等学生更是万里跋涉,走向延安,投奔了抗大,后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二炮司令,为中华的振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丽水中学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五次大搬迁。
那是抗日战争时期,师生遭逢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第一次是课堂大搬迁.
1937年至1938年,日寇飞机侵犯丽水上空,狂轰滥炸,处中成为轰炸目标之一,礼堂、仪器室都被炸毁。于是师生自己动手,在校内挖了一个M型大型防空洞,每一拐角处,设油灯数盏,挂一块小黑板,警报一响,即入防空洞上课,洞内光线昏暗,空气污浊。
随着日寇轰炸升级,连这样的处境也无法维持了,从1938年5月起,每天一早,全校师生从校内出发,步行15里路到水阁乡五洞殿,在山坡上搭起草棚,以松毛覆顶,坚持上课,到下午四点之后返校,师生饱尝艰辛。
当时,南迁学校虽然很多,但处中仍不失为一所实力雄厚、起示范作用的学校。在艰苦的抗战时期,学生上街头宣传,教唱抗战歌曲,演出自编的抗日救亡活报剧。
第二次是分块大搬迁,1939年初,简师部迁至高溪,设为处中一分部,初中迁至石牛,为二分部,高中部仍留在城内上课,学校一分为三。
1941年下半年,日寇加紧了地面进犯,丽中进行第三次搬迁,高中部也迁往高溪,和简师部一起称为处州中学校本部。在高溪期间,办学条件极差,校舍除借祠堂庙宇、民房,还临时搭一些草房当教室用,雨雪天还得戴笠帽听课。
1942年春,日寇由丽水向温州方向进犯,处中第四次长途大搬迁。
当时,全校师生跋山涉水,背驮肩挑,带上了学校的图书、仪器和档案,步行500多里路,迁至庆元县大济村。(这就是当年学生的课堂)不久,因庆元鼠疫流行,学校又被迫返高溪原址上课。
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学校命运永远和国家命运相联系。虽转辗流离,饱受折磨,但师生们从未放下过手中的课本,终使弦歌不辍,可歌可泣,传颂至今。
这些当年常见的灯具,它们陪伴着一个个学子勤奋苦读的身影,它们见证了一代代青春不甘沉沦的誓言,这些不灭的灯光,不就是丽中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象征吗?
1946年,处中第五次大搬迁是复员大搬迁,迁回原址时,校园已是遍地蒿萸、瓦砾,惨不忍睹。古樟郁郁,水井幽幽,仿佛叙说一段难忘的历史。
1949年,新中国建立了。整个神州大地,呈现出一派万象更新的局面。
学校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全校师生投入了新校风,新教风、新学风的建设,校园里呈现出一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同时,学校开展工读活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在短短一年的工读活动中,处中师生用于解决工读生经济困难补助的稻谷10100斤……稻谷2000市斤,用于改善师生福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保家卫国,全校又一次掀起了参加军事干校热潮,762名学生中报名者达750名。当时,很多学生还写了血书,坚决要求上前线。此后,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捐献飞机大炮活动,所捐献款达全地区的三分之一。
“内铸气质,外塑形象”,丽水中学是浙江省最早举行升旗仪式的学校之一。从1978年开始的升国旗仪式一直坚持至今,每周一早上,在朝阳和晨风中,全校师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一周的工作和学习。
……
100年来,尽管学校的校名在不断地进行更换,但师生们的爱国之心却始终如一,并与时俱进,丽水中学前进的步伐,正因为有了如此沉甸甸的底蕴,才显得厚重而踏实,丽水中学的前程,同样因此而显得光明而灿烂……
第三章、真知真人
“春风丽水熏桃李,锦绣神州骋骏骧”,这是世界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专为丽水中学题的词。依着“求真知做真人”的校训,从崇正学堂时期到如今100年间,丽水中学共培养了学生三万多人,莘莘学子遍布世界各地,即便是南极,也有丽水中学校友陈肖柏创下的探钻冻土的世界最高记录。据不完全统计,教授级专家学者有近70人,副教授级有近500多人,工程师经济师等中级人才2000多人。
此外,100年间,曾经在丽水中学任教的知名学者数不胜数,他们,同样在铸造着丽水中学的辉煌历史。
赵仲苏,浙江东阳人。1922年毕业于国立武昌高等师范英语系。1931年7月到1939年7月任处州中学校长。赵仲苏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并且严以律已,身体力行,“莘莘学子,夙夜勤劳”, 丽中由此形成了刻苦学习的学风,代代相传,成为传统。赵仲苏把师资视为办学关键。
当时丽水中学的称谓是处州中学,地处城东南隅,风景优美,或漫步仓前,或放眼江帆,别具情趣,而且丽水物价稳定,希望跻身处州中学任教者很多,但赵仲苏筛选严格,并不遗余力从外地选聘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教员,如王季思(王起)、吕漠野、胡伦清等名师,他们思想进步,气质高雅,学识丰富,为处中的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丽水人民还十分怀念他们。1934年省厅举行全省会考,处州中学获得全省总分第一名,其中全省个人总分第一名、第三名、第十名均被处中学生夺得,至此处中在全省名声大振。
王季思,浙江永嘉人。戏曲研究家。东南大学中文系毕业。1938年8月至1937年7月在丽水处州中学任教,后历任浙大、之江文理学院、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戏曲研究室主任、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韵文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著有《玉轮轩曲论》、《越风》、《西厢五剧注》、《中国文学史》(合作)等。
宋日希, 浙江丽水人,1934年至1937年就读于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后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以及韩国建国大学名誉博士,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文学院院长,是我国著名的宋史以及欧洲近代史研究专家,著有《宋史研究论丛》一至四辑,《中国史学论集》、《中国现代史论丛》等书,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望。
展开余文
此外,还有革命烈士麻植、著名数学家丁皓江,著名生物工程专家李致勋、著名文学家宋兆霖以及1987年省高考状元尚佐文等等,他们都是从丽水中学走向全国,然后在自己的领域报效着祖国以及母校,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话语,并成为后来者的楷模。
季松培、贾业鹄、汤仲琳、张意田、金启楠、孙仲泉、项群火、周铸浩、许继善、张良鸿、陈强、林增广等,正是这些历任校长们勤谨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薪火传递,才有了丽中灿烂的今天。
第四章、再筑辉煌
新世纪的丽水在撤地建市之后,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奔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随着科技兴市,生态立市,全力打造浙江绿谷等方针政策的付之行动,一个全新的丽水城开始屹立在市民面前。
相应的,丽水中学也迎来了她的新的辉煌期。
2001年5月丽水中学迎来了第25任校长——陈志勇。陈志勇,是丽中百年历史上第一位通过竞聘上岗的校长,他从省内实力强劲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挑起丽中今后发展的重担。
学校领导非常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强调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学校的德育工作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如:组织师生祭扫烈士墓;参观浙江省委机关旧址;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歌咏比赛;邀请世界羽坛皇后李玲蔚、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虞仁昌和周丽平烈士中学时代班主任来校作报告;举行成人宣誓仪式;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开设“知心桥信箱”,设立学生心理辅导室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使学生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业余党校、团校,是学校又一个育人的场所。
德育工作硕果累累,师生中近年因见义勇为、学雷锋、创三好等成绩突出受到各级表彰的有数十人。学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行风建设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教学为中心,探索出丽中课堂教学模式,各教研组带着研究问题或研究主题开公开课、示范课,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指定专人上课,然后集体评课,总结,使之成为一堂优质课,以点带面,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形成一套完备而精致的教案集,体现出团结互助的精神。学校以创办精品丽中为宗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为每个教师配一台电脑,开展多媒体教学,并建立校园网,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实行网上丽中。教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科研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丽中非常注重教学科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充分利用高校强大的科研实力,加强科研理论学习,积累教科研经验,推广教科研成果,2001年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教育研究基地,成为华师大实验学校。
学校在教科研方面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如:教育实验项目《中学地理实验区的实践与探索》获得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语文组、数学等教研组及学校实验室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J3112分子结构模型获得全国教学仪器质量评比第一名,个人获国家级、省级荣誉和奖项达30多人次。
“勤奋、求实、文明、活泼”是丽水中学的校风。几年来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会考合格率年年保持在98%以上,高考上线率也在逐年增加,曾先后有5人在往年高考中名列全省前茅。近40人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获奖。
与此同时,丽水中学也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如让学生挑大梁、唱主角的科技文化节,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风采和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在注意学生的同步发展,也注重对学生特长的培养,如组织了校健美操队、田径运动队、篮球队。每年的文艺演出为学生提供一展身手舞台。学生刊物《南明》,显示了较高的水准,体现出丽中学生的校园文化品味。以人为本,求真创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这是丽水中学的办学特色。
辛勤的汉水浇灌出了鲜艳的花朵。如:庄勋取得海模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吴迪在全省普通话比赛获一等奖。丽水中学代表队参加浙江省首届中学生电视辨论赛,夺得了亚军。这些都显示出丽中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
对丽水中学今后的发展,市领导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关注,根据丽水城市建设的规划,丽水中学已经设计扩建方案。我们相信,丽水中学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一百年的风云变幻,一百年的潮起潮落。回眸丽中百年,充满了艰辛和坎坷;解读丽中百年,令人自豪、催人奋进。一百年的文化熏陶,一百年的悠悠历史,赋予丽中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得丽中校园这个概念,不再局限于几十亩土地十几幢楼房。菁菁校园里,一支熊熊的火炬,传递到我们手中,并由我们传递下去,永不熄灭……
标签:
教师随笔
百年丽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高中语文课与作文课分离教学的可行性的探讨(网友来稿)
下一篇:
欧·亨利简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