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阅读:5809  
标签:备课资料
短篇小说典范----《警察与赞美诗》
 

  现实世界里平凡的生活常使人们觉得一切都是淡而无味的。于是很多人开始漠视周遭的人和事物,放弃了对世界的审视。但是如果我们执著于一种寻找,执著于一种挖掘,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悲喜剧。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就是这样一位执著的寻找者,他的短篇小说也正是包含了这样的一个个悲喜剧。从他的篇幅不长、风趣幽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品味出很多的东西。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品。

  这是一个令人觉得可笑的故事。主人公苏贝在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开始为进入他的冬季寓所--布莱克韦尔监狱作出努力,使尽各种办法想让警察逮捕他。可是,均未成功。正当他受到教堂中赞美诗的音乐的感化,决定放弃过去的生活,重新开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如愿"地被送到了监狱里。 作者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苏贝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为可笑的事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当苏贝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

  为什么有人会原意到监狱里去呢?为什么警察对一些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呢?又为什么当一个人想要重新开始生活时,别人无情地毁灭了这样一份美好的想法呢?在可笑的背后,其实蕴涵着一个个的大问号。细究这些问题,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带给人们是一种苦涩的笑,或者说是"含泪的笑"。可笑的东西只是浮在它的表面,沉淀在它更深处的是一种悲哀。欧·亨利很巧妙地结合了两者,把这么一个既轻松又沉重的担子摆在了读者面前,到底有多重,就得由读者自己来衡量了。

  欧·亨利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些平凡的小人物,是社会底层的人。作者从社会的某个角落里找到了他们,用不多的笔墨将他们的行为、内心等特点表现出来。《警察与赞美诗》中写苏贝没有着力于他的外部表现,而是着重写了他的内心想法。从中,我们可以由内而外地窥视到当时的社会:这是一个让人宁愿去监狱,也不去慈善机构的充满虚伪的社会。因为"要睡慈善机关的床铺,就先得被迫洗个澡",所以"还是做法律的客人来得痛快"。这对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就只作了简单的外部描写,寥寥几笔就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例如饭店门口的侍者,一眼就注意到了苏贝的旧裤子与破皮鞋,把他赶了出去,活脱一个势利小人的形象。又如苏贝调戏一位妇女,却不料这位貌似高贵的妇人一下子就"贴"了过来。一个在路边装模做样地想要勾搭男人的女郎形象就跃然纸上了。综合主人公苏贝内心对社会的看法及其眼中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的表现,读者对当时的社会也应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是最令人称道的。《警察与赞美诗》更是其中的典范。苏贝听了教堂的音乐后,想要改变自己,"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沼,他要重新做人……","他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要--",当他这首充满壮志豪情的"咏叹调"还没唱完的时候,一只手按在了他的胳膊上。第二天他被判到布莱克韦尔监狱三个月--而这正是他当初的愿望。当苏贝的形象在读者心里逐渐变得高大起来的时候,这么一个峰回路转、戏剧性的一幕,顿时又把他变成了"小矮人"。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但是仔细推敲,你就会发现作者在前文已留下了蛛丝马迹,埋下了伏笔。故而此时的结局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欧·亨利就是这样,往往在我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来个急刹车,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在我张大嘴还没来得及闭上的时候就结束了,使我们不由得静下心来要回味一翻,最后才发出一声常常的叹息。

  短篇小说在内容思想上的包容力上不如长篇,但它胜在结构的精制、构思的巧妙。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这就是一种成功。欧·亨利的小说到底有没有做到这些呢,就得由我们的读者看了以后,自己来评判了。

 

标签:备课资料 短篇小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善拨学生情感之弦(论坛精华帖)
下一篇:希区柯克与欧亨利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