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924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之于文化
文/吴 疆
语文教学不能令人满意,有诸多原因,未能进入文化层次恐怕是重要原因。
语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应该把语文放在文化的大框架内来考察。人是文化的动物,语文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人于本能之外,还拥有一个文化的世界。文化的一般解释为:文字、文章、文采、典章、法律等。人,除使用工具、语言文字、图画标志外,还拥有国家、法律、宗教、哲学、伦理、历史、艺术等精神世界。
语文构建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承传任务,而不能仅仅是“语言”或别的什么纯“知识”“技能”训练。说起文化承传,还应注意传统文化影响无处不在的事实。如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涉及文化,就必然要和传统文化碰面,就是说绝逃不过传统的影响,2001年高考作文的“诚信”,就是古老的话题。人的培养从基本精神开始,这又离不开传统文化,这渗透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所谓国学——民族的根。然而,传统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几千年封建社会涵养的传统文化,必然带有浓厚的陈腐气息,像集权专政强制推行封建统一的价值观念,所谓以“天理”遏止“人欲”,对主体意识的压抑,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漠视个性的特点。这和西方文化不同,英语中人称代词“我”的第一个字母“I”大写,其余的代词“你”“他”等都不大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西方文化中对个人和个性的尊重。而在汉语中凡是“我”和与“我”沾边的称谓,都要“降一等”。如:“在下”“鄙人”“寡人”“糟糠”“贱内”“犬子”等。这种无视人格、精神的影响极其深远,就连《新华字典》上“人”的解释都没有思想、精神文化的款条,只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汉语为感悟语言,从中可体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这些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显著的,尤其是无视“人的培养”“个性”“独立人格的关注”等。
文化是一个体系。土,不是文化,土城墙、陶土制品就可能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渠,像都江堰就是了不起的文化了。再如国画就是个体系,它是宣纸、毛笔,画、诗、书法、篆刻以及画的意义、境界、价值观,还有裱糊等的“综合”,这才称其为文化。
语文之于文化依然为体系。语文,除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欲进入文化,必然为综合体。如同孤立的事物不成其为文化一样,只教些孤立的知识、技能也不成其为文化。把语文课当成纯知识、技能课来教,或浅层次的解析,外部强加的理性解析等,都无法进入文化的层次。这就叫“有知识无文化的语文课”。可以说,语文之文化,应表现在人的精神底子以及运用语言表述交流的本领这两方面。语文教学,“教”出智慧、见识,教得有成效,就得进入文化,从文化角度来审视语文。所谓文化,文即人文,化即教化。语文课进入文化,无非以“人文”“教化”为前提。人文,强调人的培养和个性的关注;“化”的教化,属规范(西方文化认为人是有限的生物),包括语言规范、个人的行为规范及学习的基本规律,如鉴赏的规律。即便是个人的领悟,也须是“悟出正理”。那么,凡能“教会”学生读出、写出“自己”的合乎“教化”的都应该属于“进入文化”层次的了。
邵燕祥先生说他小学二年级时,“国语”课本上读到的两首诗至今难忘。他回忆:一首新诗有一句“迎面吹来旷野的风”,每逢春日东风初动,我都会想起来,而且从平仄起伏中感到诗的呼吸和脉动。另一首,“春日暖洋洋,百花齐开放,水仙得信早,浴水不嫌凉……”读时尽管对诗中一些成人气不习惯,但从韵脚节奏间还是感到欣欣向荣的气象,得到阅读的快感。这是读出个性的缘故。
中国人从小熟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知不觉中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自然、生命发展的思考。这些修养和哲理毫无痕迹地渗入到人的心灵,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漂洗、提升人们的志趣,所谓打好了人的“精神底子”。都是由于读得有了个性,有了自己,而且也有了“教化”之故。这些好像都表明了语文进入文化的正确途径。
新大纲或新课程标准都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味趣选择”。前者是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后者是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关注。还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反对把课文解析“从外部强加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处处依赖“教参”,要敢于对课文做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解读,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侧面引导学生琢磨、体会、领悟课文意图、匠心。比如我们的阅读教学如要能指导学生读出《背影》中亲情的深沉、永恒和“父子间的彼此宽容”;要能读出《荷塘月色》用意象、暗示的手法表达作者对美的一种精神追求。懂得,人得用美来营造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渐渐能有新的领悟,能找到鉴赏文学作品的路数,那境界就更高了。
作文教学若能突破“主题先行”“意义”等框框,学生写出真情、真性,有见解,有想象力,又不“出格”,这些大约都算是进入了文化层次吧,因为有了人的“精神底子”,有独立人格,有文化品位,心理健康,会思考,有鉴赏能力,又有运用语言表述交流的本领。
语文教学进入文化层次,这应该是众望所归吧!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虽有苦恼依旧挚爱这个事业--当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心态大型调查系列报道之九
下一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