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079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实践是语文教育的金钥匙(网友来稿)
无锡市后宅中学 许刚

内容提要: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本质上认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很多,我认为主要抓阅读实践、写作实践、口语交际。

关键词:实践、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了中国语文教育坚不移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对于一个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中学生,阅读的作用尤其重要。美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他把书对人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说得形象而深刻。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等说的也是影响对人的影响。阅读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形成具有高尚审美观、道德观、人生观的现代新人。

1、让学生从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是主体。新课标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 ,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具体而言,老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 “主动介入”,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这些浅层次的阅读,到对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对于自读课文也可采用小组分工备课,代表上台当“小老师”的形式,效果也是不错。

2、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

如果说上一步是解决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是让学生明确自己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的主人的话,那么,这一步是让学生明确只有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开展广泛的阅读实践,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并提出了建议。并给老师和学生留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共同探究疑问。老师自己要多读书,把自己看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跟学生交流,向学生推荐,培养学生有选择的持久的阅读习惯,使之爱阅读善阅读,丰富阅读能力。

阅读是个宽泛的概念,阅读需要积累,但决不是简单的阅读材料的堆砌,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需要省悟。众所周知,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是整体感知,品味欣赏,获得感悟,于不可言传处通过品读、推敲、咀嚼、反省、涵泳,达到自意会于心中。同时,阅读又是终身的事情,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是的,只有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才能领悟阅读,学会阅读,获得阅读的“真知”。

二、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

1、让学生在课内作文中学习写作。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教”,达到最终的“不教”。如何教,这里不再累赘,只提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大多数学生总感觉中学生的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素材可供写作。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般都是主观原因,决不能归咎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并不是没有素材可供写作,而是我们的写作欲望未能激发,写作热情未能调动。体悟是作文思维的好方法,体悟即是教会学生体察审视感悟自己的内心,捕捉感受,梳理思想。这感受和思想,来自两方面,一是学生自己的亲身的直接的体验、体察、体会、感觉、感受、感想、感悟,二是通过与周围人的交流或者通过阅读获得的他人的间接的体验、体察、体会、感觉、感受、感想、感悟。激活了思维,再把作文要求与激活了的感受和思想联系起来,或变换或延伸或迁移,灵活处理,必能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

2、在课外练笔中学习写作。

《新课标》明确规定“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7~9年级)因此,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各种形式的练笔方式记录下来。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学生的喜怒哀乐,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是语文练笔的内容。课外练笔不仅能积累丰富多彩的课内写作素材,而且能在练笔实践中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内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更能在练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教师必须有二个理念:1、口语交际训练教材化;2、口语交际社会化

口语交际训练教材化。意思是说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首先应立足于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的丰富活泼的教材内容,且目标明确。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组织有针对性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有实际的效果。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复述、讨论、评价课文,使学生在细嚼作品魅力的同时培养口头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新教材的“亮点”——综合性学习,更利于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放手让学生去实践“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社会化。意思是说口语交际必须面向广泛真实的社会生活。口语交际社会化,既指内容,又指形式。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具体生活,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对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也有自己的认识,学生在作文中针泛时弊,弘扬正义就表明他们有发表见解的欲望。教师组织适当的口语交际实践,无疑能调动他们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观察体验生活。如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工厂,搞调查研究,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采访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小记者站”;上互联网等,都是口语交际社会化的好形式。只有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通过口语交际实践,才能学会口语交际,才能掌握口语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展开全文阅读
  语文实践要沟通课内外,校内外,使语文实践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新课标》的“金钥匙”。

 作者邮箱: xu1998262@sina.com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实践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进一步重视加强写字教学
下一篇:话题作文的特点(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