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作文素材
阅读:1080
标签:
作文素材
日本人为何老能得到诺贝尔奖
青年参考 2002-10-17 王冲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总额比上年大幅度减少,但科技领域的预算不降反升。
日本科学家今年一举夺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至此,日本得诺贝尔奖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2个,仅2000年至今就有4人获奖。照此推算,日本“50年得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真的可能变为现实。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日本人今天的成就?
小柴昌俊:态度决定一切
10月9日,76岁的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在东京的家中,得知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喜讯。当他告诉妻子这个消息时,他的妻子禁不住跳了起来,拼命鼓掌。她说:“我的丈夫为此苦苦等候了15年。”
从1987年开始,小柴就开始在东京大学基本粒子物理国际中心做研究工作。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微子监测器,深藏在东京郊外群山中的一座废弃铜矿里。
科学研究需要耐心和毅力,更需要合作,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小柴昌俊告诉记者:“取得今天的成果,和我助手们的艰苦工作是分不开的。我在项目开始时就培养年轻的研究者,因为我知道没有他们接上茬,研究很难成功。”在接受《朝日新闻》记者采访时,小柴重点提到了“责任”这个词。他说:“我不止一次地告诉我的学生,他们必须树立责任感,时刻想到自己的研究在花着纳税人的钱,半点都马虎不得。”
在今年东京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小柴还应邀做了一场演讲,他十分谦虚地告诉那些大学生,自己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成绩只是下游,他还边说边展示了自己大学时的成绩单复印件,除了实验课得过两个A外,其它科目考得都不怎么好———10个B,4个C。这么一个“差生”怎么就攀上了科学的高峰呢?小柴是这样回答的:“决定人的一生的,也许不是学习,而是积极工作的态度。”
田中耕一:没人知道他是谁
所有的生物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是科学家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现实。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分别独立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从而分享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令人吃惊的是,发明“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时,他只有25岁,当年注册专利时,他所在的岛津制作所只给了他5000日元(约350元人民币)的奖励。获得诺奖后,他说他并不期望得到公司的特殊奖励,他说:“我不关心专利会带来多少收入,因为专利只不过是我的发明的官方证明而已。”
对于田中的个人工作和生活,日本媒体没有太多的报道,甚至连前年获得同个奖项的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白川英树也称:“不知这个田中耕一是何许人。”人们只知道,他每天8点前到岛津制作所上班,风雨无阻,一直坚持到今天。有意思的是,他在得奖前后的惟一区别是,同事们现在开始称呼他为“先生”了。
日本人发誓要夺诺奖
2001年3月,日本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当年10月日本科学家野依良志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日本政府更是踌躇满志地重申了这一目标。今年又是双喜临门,看来这个目标并非可望不可即。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日本于2001年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内设立了“研究联络中心”,甚至还邀请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专家免费到日本旅游。日本人说自己大方,总是喜欢负担客人的费用,但诺贝尔基金会的人感到受了侮辱,安德斯·巴拉尼(Anders Barany)说:“基金会有足够的钱,到哪儿去也不需要别人出钱。”瑞典人认为,日本人的所作所为侮辱了神圣庄严的科学,其意图“直白得前所未闻”。英国《观察家报》则批评日本为了获奖采取了非常“露骨”的宣传战术。
对日本“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的狂言,包括主办国瑞典在内的欧洲各国纷纷表示谴责。就连日本获奖者野依良治也评论说,日本政府“没有头脑”,纯属“狂妄之言”。
日本人连续获奖并非偶然
不过,今年小柴昌俊和田中耕一的双双获奖,的确让人感叹日本的科研实力。至今,获取诺贝尔奖的日本人已经达到了12人,最近3年已有4人获奖。尤其是在化学领域,日本人已经连续3年获奖。照这样发展下去,“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实在不是吹牛。
看一看日本的基础研究,就会清楚它引人注目的成就绝非偶然。1998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中微子有静止质量;2001年,日本科学家找到了宇宙中存在“宇称不守恒”现象的有力证据;克隆牛技术基本达到实用化水平;正在研制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宇宙模拟器”。此外,日本在纳米和新材料研究等领域位于世界前列,并参与了国际空间站和人类基因组等重大国际合作科研计划。日本正积极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信息通信、航空航天、机械、环境、材料和能源技术等各个领域扩张。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家境多么不同,孩子们的好奇心都是一样的。这种好奇心如果受到鼓励,可能引导一个人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所教授高桥正征说,高中一年级的时候,他的作品沙丘植物研究曾获学生科学奖,从此,他迷上了植物生态学,一生探究植物奥秘。高桥说,在日本,不少研究人员都有年少获奖的经历。
展开全文阅读
以高桥所获得的学生科学奖来说,从1957年创办至今,它已经有了46个春秋。过去历届学生科学奖均由民间主办,今年则是由负责制定日本科技政策的国家机构———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亲自上阵。学生科学奖的奖金也大幅增加,最优秀的“内阁总理大臣奖”从5万日元升到50万日元。在日本,这样的奖项多如牛毛。这些活动提高了日本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素养。出生于1959年的田中耕一,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
日本并不只重视应用技术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只是一个善于模仿并消化吸收的国家。另外一点大家公认的是,日本是个应用技术强、基础科学弱的国家。在以前,这样的看法或许是正确的,但在金融危机和信息化浪潮后,日本已经由模仿、改良转向了自主、创新。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就提出“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创新方面,日本既重视集体创新,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也开始重视个人创新,特别强调培养年轻人的创新精神与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设想。日本学者已经意识到,人是创新的主体,有了创新的人才,才能创造出新观念、新设想、新技术。近几年日本经济不景气,2002年度的财政预算总额比上年大幅度减少,但科技领域的预算不降反升,近几年日本的科研经费也一直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上,这个比率居世界发达国家首位。比如2000年,美国的科研经费为2280亿美元,日本为1305亿美元。
日本的科研人员数量居世界第二。截至到2002年4月1日,日本科研人员达72.8万人,仅次于美国的110多万人。世界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心(IMD)将日本的综合国力从国际排行第4位降到了第16位,但其科技单项地位一直保持在第2位,仅次于美国
标签:
作文素材
日本人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英语该热 汉语不该凉
下一篇:
他们都走了 我该怎么办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