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337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合作学习摭谈(网友来稿)
                   

肖发新

[ 摘 要 ]  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在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方式。笔者拟对语文合作学习的理念、原则、策略、模式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语文  合作学习   研究与实践  摭谈  

[作者简介] 肖发新  枝江市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443200)



一、语文合作学习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我国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根据21世纪的可预见的需求,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口号: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如果说从学会生存的角度论,语文教育强调的是要调动竞争机制,那么,在“学会关心”的大旗下,语文教学则鲜明地强调“合作”。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语文的外延几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一个很引人注目的话也就应运而生了:把社会引进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化的大语文教学更需要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

著名教育家雅斯培认为,教育不是有知带动无知的偶发事件,而是人们一同去发现真理,寻回自我的唯一途径。语文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和谐及共同发展,但合作教育并不排除学生的个性的发展。恰恰相反,合作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 因为学生在作为教育对象出现时,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欲望以外,还带着特定的情感和感知世界。

纵观语文教育史,语文教育更有条件进行 “切磋”、“推敲”和“商榷”等合作活动,更需要教学相长式的语文合作学习。“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二、语文合作学习的原则

1、交流性原则。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电脑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使学生能摆脱教师这一权威的束缚,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可以极大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而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重要标志。   

2、主体性原则。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这个“体”,创造精神这个“魂”就无从体现。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并没有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设计的软件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因此更要求教师“导”的科学,“导”的及时。

   3、反馈性原则。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与调节。因此教师要通过电脑统计中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出来的问题,及时点拨:或引导小组讨论或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来解决问题。

  4、创造性原则。课堂教学改革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设计软件时应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发现情景,在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时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一些有创建的解题方法。

三、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分小组合作学习。它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4-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

分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分层次合作学习。它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组同学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那一组后可向更高一层迈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每个学生得到主动的发展。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因此建构活动具有社会性,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角色真正是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正如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分层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

四、语文合作学习模式

语文课堂学习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教师绝对权威而学生绝对服从的“填鸭式”“满堂灌”。第二种是教师在行动上似乎并不专制但思想上却分明是学生的主宰的“诱导式”又称“启发式”。第三种是师生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其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的教学相长式的“合作学习”。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语文课堂学习,正是第三种。 


展开全文阅读
课堂学习模式:

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与辅导。 一是必须要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住大纲和教材。凡是有悖于大纲或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过多讨论,因为单就某一堂语文课来说,教学目的是比较单一的,如果四面撒网,就会漫无边际。如果老师不知所问,那么学生当然也就不知所答,更不用说提出自己的问题了。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很长,如果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只提了两个问题:一是鲁提辖为什么要打镇关西?二是鲁提辖是怎样打死镇关西的?由这两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着它自由发挥提出问题。如果每一个细节问题都要由老师来设计,那么不但体现不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而且还会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老师一定要善于拟题。二是提问要有逻辑性。提问,一定要根据课文的体裁、文章的特点来安排,注意思维的逻辑性。例如,在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究竟谁是最可爱的?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问题紧扣题目和中心,搞清了它也就基本上搞清了文章的思想。这种提问的逻辑性,在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例如,曾在教《同志的信任》一课时,学生提出了六十多个问题。我经过分类和筛选,把学生可以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的问题,全部都交由学生自己查找讨论来回答;把牵涉到文章主题的学生提问,做了一个统计和归纳:1、这篇课文主要写到了谁?2、谁写信?3、谁收信、看信、藏信、送信?4、这是一种什么记叙顺序? 5、“同志的信任”,到底是谁信任谁? 6、谁才是文章的主人 7、主人公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8、这些优秀品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9、作者又是用哪些写作手法来表现的?经过合并处理,重新安排后,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形成了一个层层设疑、步步启发的提纲。在这些问题中,再把比较浅显的,仍然放手让学生去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去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至于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学生们经过讨论和补充后,依然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时,我就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拔和引导。 

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

课堂作文模式:

第一步: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均匀搭配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 人。 

第二步:每次作文确定一名学生当执笔人(轮流进行)。 

第三步:小组集体讨论,内容包括审题、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等。 

第四步:小组成叫分头收集、整理作文材料。 

第五步:执笔人根据小组成员提供的素材写出初稿。 

第六步:小组成员轮流审阅初稿,写出修改意见。 

第七步:执笔人根据各成员的修改意见写出二稿。 

第八步:执笔人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 

上述模式,可以体现出课堂语文合作学习不是尖子生做小老师,中下生当听众的学习方式,而是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人人要贡献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的学习方式。 

总而言之,语文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笔者认为,在今天,班级授课制仍然是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语文合作学习也只能在一些具有实验性质的学校展开。而其具体的操作方式也尚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但作为一项对班级授课制的重大改革形式和一种着眼于将来着眼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的教育思想,语文合作学习无疑是前景广阔的。  

-------------------

参考文献

1、《学会生存》.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第一版.108.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68—72.

3、高文.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教育参考》2001.(7、8)

4、王盛松.漫谈“自主”.《江苏教育研究》2000.(4)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合作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让你的课堂小结更有魅力更有效
下一篇:教育关注:重划“三八线”与分班风波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