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作文指导
阅读:498  
标签:作文指导
以人为本辨
                               作者:  泥土 - zdq  

    以人为本,也是近年来比较时新的提法,我就亲自听到我地父母官在几次重要讲话中“着重指出”过,我校的办学理念,据校长说他是经过几个晚上的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叫“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以人为本,这个话,给人的感觉是特别亲切、温暖,特别是这个话经“公仆”的口中说出后。记得我当时就很激动过,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不过后来就慢慢发现,这个重要的理念(当然,人本主义倒是古已有之)提出后,实际生活并没有啥异样。以我校为例,除了在学年学期的计划和总结上多了这个词儿外,其它的具体条条基本没变,管我们的措施没变,我们管学生的手段也没变。于是我渐渐悟出,一些人说这个话,恐怕不过是做做姿态,以示话语的“与时俱进”罢了。而一些读书人总是那么迂,还要在那里念叨孔老夫子的“口惠而实不至”,真是好笑。 

读书人总爱凡事弄个究竟,我也是其中一个。这“以人为本”硬是让我产生了兴趣,有事无事总爱去翻出来想想,这一想,就免不了有些走火入魔。我们的汉语原本就灵活,多义多解,经过辩证之法武装后,这一优势就更加张显。比如这以人为本的“本”,就是一个典型的多义词,有哪些意思,词典上有,这里只说说生活中常用的意思。说我忘了本和说我折了本,这两个“本”可是大大的不同,一个是根本,本体,本源的意思;一个是资本、本钱的意思。再来想想这以人为本,再来点现象与本质的方法论,嘿,有意思。 

当然,这以人为本,从冠冕上说来,谁都知道它应该是指以人为根本、本位或者主体,而不是把人当作资本、本钱。可说者骨子里的意思呢?实际操作的体现呢?说不定说者和听者,压根儿就是各想各的“本”呢。这真是语言的朦胧美啊,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妙哉斯言! 

本者,出发点和归宿之谓也。如果真是以人为根本,那么一切都应围绕“人”来思考和运作,人的生命和生活才是价值尺度,人的权利就是最高价值。反之,如果只把人当作资本、本钱,则一切围绕于“事”,“用”就成为价值尺度,“成功”就是最高价值。这是根本不同的两套价值体系,真所谓泾渭分明,判若云泥。 

治国如果是以人为根本,那就应该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从一切人的利益出发,尊重民意,顺应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家就会成为保障人的工具而不是压迫人的机器,法律就会成为维护人权的武器而不是奴役民人的枷锁。如此,饿死人、杀死人和整死人的非正常性死亡就不可能大面积发生,封嘴、蒙眼、堵耳、禁思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贪污腐败、假冒伪劣就不可能猖獗,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政举就不可能施行…… 

为政如果是以人为根本,那就应该一切从选民的福祉出发,既造福于当代,又泽被于子孙;一切政举首先是对选民负责,然后才是对上级负责。如此,丧尽天良的“豆腐渣”工程就不会到处出现,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就不会花样百出,欺上瞒下的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就不会屡禁不止,自然,卖官鬻爵、权钱交易的丑剧就不会发生…… 

做人如果是以人为本,那就应该珍视作为人的生命的意义和质量,珍视天赋的人性和人权。生存、温饱、发展这些基本的权利就应该理直气壮地捍卫,而不是低三下四地乞求;尊严和自由应该理直气壮地争取,而不是廉价地出卖;宽容、诚信、公正、平等、良知等品德就应该成为自觉恪守的律令,而不是弃若蔽履。就知道人生于天地之间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做一个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的人,而不屑猥猥琐琐偷偷摸摸抑或飞扬跋扈耀武扬威的为人…… 

以上说的都是以人为根本,如果是以人为资本,想想那又是何种情形呢? 

其实这才是我们最熟悉的。治国者会不遗余力地辟疆土,朝诸侯,抚四夷,莅天下,为此而尸横遍野也在所不惜。为政者会科丁口,敛资财,巴上官,骗百姓,谋升迁,哪怕怨声载道也利无反顾。做人如果以人为资本,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立马倒了个个儿,一切人甚至包括自己在我眼中都只看有用没用,成功是唯一目的,他人的一切和自己的知识、品德,甚至感情,甚至身体都只是手段,为了成功,无所不用其极。这是一种扭曲了的人性,异化了的人格。例子就不想举了,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生活中,要自己去找例子,绝不会为难大家。 

以人为根本的民本主义,古已有之,可惜躬行者寥寥,以致要举出令人服膺的例子都很困难;以人为资本倒不知为什么主义,似乎也没有人为之立论,但实行者绝对不少,不信看看我们的周围,勇敢点的话,反观一下自己。 

不过应该承认,社会在发展,文明在演进,以人为本,这句话的提出就是明证。不过也应该注意,话者,名也,事者,实也,名实是否相符,实在是历史的教训。解放和奴役本是一对反义词,可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它们怎么成了同义语了我们还不知道!所以,指和所指,事关重大,不能不辨。 

以上全是扯淡,当教师的还是回到本行为是,正题应该是,今天我们的教育当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看来只能另辟专章了,这是我近年来思考的主要问题,不知网友们有兴趣也无? 

周迪谦 2002-10-20 于容膝居
标签:作文指导 以人为本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三作文训练指导策略(一)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