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677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及体验性学习的探究与实施(教师中心稿)
教学是艺术

————语文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及体验性学习的探究与实施

青岛31中 赵瑞霞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语文教学尤为如此。

“教学”二字连用为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商书.兑命》:“教学半”。孔颖达疏:“上字为教,音xiào,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学记》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宋人蔡沈注:“学,教也。——始之自学,学也;终之,教人,亦学也。”“古人言语,施受不分,如买与卖,受与授,本皆一词,后乃分化耳。教与学亦然。”

然而关于“教学”含义的争论概括来说大致有三种:在古老的中国传统教育中,教育被视为教师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接受性学习的过程。战后的新教育则视教育为学生发现性学习的过程,但今天我们大都主张教学则是接受性、发现性、体验性学习的一门综合艺术。孰是孰非,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我们来谈这三种观点。

(一)教学中侧重于接受性学习。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接受的主体。教学的含义也可以说是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一种活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即使是“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相长”也是非常重视教师作用的。这是一种把教学看成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里的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对话、辅导和讲授)和辅助行为(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升华。

日本大河内一男.海内宗臣等在《教育学的理论问题》中说:“在教学方法上,永远会有那么一种只能称之为是艺术的部分,它是每一位教师经过长期摸索,反复试行才获得的结果”王作仁等主编的《教育辞典》中指出,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与方法的综合”。从夸美纽斯的“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到洛克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教育之故”,这些都强调了教的作用。与此过程相结合的,学生则是接受性学习过程的主体。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知识的接收和学习必须在创设性情景中、在了解时代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自然地、快速地了解其内涵。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不了解历史,不了解雨果,就不容易透彻感受和体验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在这种意义上说,接受性学习看到了学生的可塑性。能够在短期内使学生学到集中统一的大量知识,使学生接受系统的综合的多方向的知识,使他们打下牢固基础。但在这种接受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却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积极主动性,将一个个生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学生一律拷贝成千人一面的,不求甚解的背诵的木偶和考试的机器。正如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指出的:传统教育的缺点是:它的计划本质上是来自上面和来自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种种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儿童;它的教材和方法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超出他人已有的经验范围。总之,妨碍儿童积极参与教育的发展过程。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说,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或者说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是不科学的。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受大量间接知识,易于让学生掌握大量知识、技能,陶冶情操、塑造个性,但是它也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味接受,抑制学生主体性,抹煞了学生学习、探究、体验生活和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性或发现性学习

将教学看成是一种认识活动是战后新教育的一大特点。这是一种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的学习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个体作用于环境,认为教学是促进内部变化。它的指导思想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美国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的重点是人们如何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头脑已有的图式中,并且当信息互相矛盾以至无法同化时,作为促进者的教师,其教的活动的性质是通过以互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他们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激发他们发现后的思考。学习的性质是同化信息并能以旧有的图式操作去应付新的经验,对物质的、社会的、智力上的发现进行反思。

这种教学的最大特征,就是自我活动(学生能动的活动)。不过,在这里,重要的不是学生外表的活跃,而是学习的强度和效果的提高,惟有在学生比较独立地解决问题并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时,自主性或探究性学习活动才富有成效。因为在这里教师的行为由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变成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学生则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转向带着问题走向自己。

研究报告表明,自主性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可以改善学生士气。在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上有较大优越性。例如在学习《纸船》这首歌时,学生带着极强烈的兴趣主动品味和欣赏,从小诗的字里行间发现浓浓的母爱。并找到一系列的词语和句子作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内心的情感;当学习《金色花》时,他们不仅自己质疑“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讨论热烈;不仅能联系生活:“妈妈平时对我怎样”,而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申至《纸船》。这种知识的迁移和情感发现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但是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教学中过多地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花费时间多,不经济,而且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对于太简单或太复杂的内容及资料性的内容,它又是不适用的。

(三)接受性、发现性、体验性学习相结合的艺术

接受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虽有其弊端,但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因素。现在我们来更多的关注体验性学习过程。

学生永远是活泼泼的具有独特情感、体验和知识能力的个体,所以他们勇于、乐于接受新事物。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就必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当外界事物投影在他们心中的反映,借助丰富的感情经验同化新的认识对象,才能不断发现并积累新的认识。只有学生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时,才能给自己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将新知识归纳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而正因如此,我们才更为珍视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感受生活,在情感体验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例如在学习《珍珠鸟》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是如何打动学生的心呢?不就是当他们看到社会上乱捕滥杀生灵时他们心灵悸动的声音吗?不就是因关爱生命,获取其他生命信赖时的共鸣与欢欣吗?如果学生没有体验到生命的可贵,则产生不了共鸣,而这种经历和体验却是难能可贵的。当然这种体验是在原有生活经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缺少这些,体验性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展开全文阅读
也正因如此,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在教学中兼顾了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使他们互相配合,取长避短,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才是一门艺术。

李如密先生从艺术的本质入手,总结出:教学是艺术的本质,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主张教学过程中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是基于培养学生成为“人”的行为,所以此时教学的本质也成为了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规律,由师生利用多种条件共同创造的一种平等、和谐、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都得到提高和开拓。

新时期特别是教改实验风起云涌的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刻不容缓,三种学习方法的结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兼顾了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使它们互相配合,取长避短,发挥师生共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过程中即有认知性的接受性学习过程,也有发现思维的自主性学习过程,更有融合学生自己情感的体验性的学习过程。也正因如此,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才是一门艺术。

标签: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现代文阅读题的解答方法和技巧(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变形记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