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文言文阅读翻译
阅读:268
标签:
文言文阅读翻译
少儿辅导不能承受之重
北京娱乐信报 2002-10-30
时间就是这么捉弄人,我还没觉得自己真正“成人”,儿子却已经上学了。如此算来,儿子出生的时候,我是很年轻的。那时我自认为是个“超凡脱俗”的人。看着那些五六岁的孩子整天被家长领着满北京城的东奔西走学这学那,忙得不亦乐乎。我就想,今后,我可不能让儿子这么累。就让他凭自己的兴趣,认其发展。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可是事实上儿子从5岁开始就陆续提出了好几种兴趣班的学习要求。原因很简单:他喜欢。而且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学,他哪能落后呢?小孩子的好胜心理,以及求知欲之强烈、兴趣之广泛非但使成年人望尘莫及,简直是无法想象。上学以后,因怕影响学习,本想给他去掉一两个兴趣班,可是儿子坚决不肯,再看看学校里那单调的课程设置,根本无法满足天真无邪、心无旁骛、充满求知欲的孩子的需求。因此也就没再坚持。结果,我也就自然加入到那些“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的家长们行列中去了。
在整天的东奔西走过程中,我的思想与那些“世俗”的家长们的想法日臻靠近。我发现它们是那样的朴素和单纯。实际上就是让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多学一些知识,充实自己,以适应今后的生存需要,最起码也要不比一般人“次”。后一个想法未免有些俗气,而且也不可否认的有些从众心理。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又怎能完全“脱俗”呢?
如今,在舆论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如我年轻时一样想法的人在那里对家长们进行空洞的说教。什么“减轻孩子的负担”、“快乐教育”等等。然而,在孩子的未来,也就是当今的成人世界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残酷的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无一不促使家长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掌握适应社会的能力。前景就这样现实地摆在那里,你却让我们减轻孩子的负担,让他“快乐的成长”。果真如此,孩子的童年到是“快乐”了,然而,他更重要的成年会是怎样呢?我看只有两个字:堪忧。
昔日,孟母不惜三次搬迁,就是希望自己的爱子能够成才。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便印证了它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共鸣。“望子成龙”,这是一种极其朴素的爱,是人类本能之爱,任何人都无权非议。我相信写那些文章的人也应不乏其爱吧?
笔者不才,虽属芸芸众生之一介百姓,却偏偏喜欢捉笔弄字。而且我天生具有一双老百姓的眼睛。因此,说出的话必然是老百姓的话。虽然有些俗气,或如某些人所说的“目光短浅”,但却是朴素的、真挚的,更是非常现实的。况且,为老百姓说话,就是为自己说话,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
文言文阅读翻译
少儿辅导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英语的学习、翻译与文化修养
下一篇:
人生的境界(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