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504  2017-12-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4]
天津市南开区崇化中学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含答案)
2018年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之:
(3)蹴尔而与之 蹴: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2.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文中所说“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就是 。生活中有的人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见利忘义,那是因为他 。
4.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 论证和 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或历史上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列举一个这样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答苏迈书①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 )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 )
(3)顾既在官 ( )
(4)又少读书之光阴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 》,是 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

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恬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浏览完整试题A.之:如镜之新开   乃记之而去
B.其:不可知其源   其岸势犬牙差互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曳屋许许声
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水尤清冽 冽:
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凄神寒骨 凄:
以其境过清 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5、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答:
4.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回答后面的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衣炉火②,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③,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④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拏:通“桡”,撑(船)。②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③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像小草一样微小)。④强(qiǎng)饮:尽情喝。强,尽力,勉力,竭力。⑤大白:大酒杯。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①余住西湖 ( )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 )
③是日更定矣 ( )
④及下船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潭西南而望 B.计利而忘义
C.乃记之而去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3.翻译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4.这篇文章中作者表现出来的“痴”情与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出来的“闲”情,有一些共同之处,请你概括。
5.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     临:
(2)其西南诸峰 其:
(3)饮少辄醉 辄: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选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大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阳,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 ,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 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 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 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②汝之不惠 惠:
③帝感其诚 感:
④越明年 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
3.翻译下面句子。
自此,冀之南 ,汉之阴,无陇断焉。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7.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儿怠,则少加夏楚  怠:__________
(2)至夜分       至: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
(2) 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
译: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B.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C.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D.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 下读之
4.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5.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8.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故常奇之(    )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骥不称其力
B.①其真无马邪?  ②称其德也。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故常奇之。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 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9.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以貌取人
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①、李蔚所知。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②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①tián:耕种,打猎。这里作人名。②讽诵:背诵,朗诵。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一处)。
然 貌 古 而 陋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雨( ) 智( ) 负( ) 性(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隐至第,郑女垂怜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4.郑畋女“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后来为什么“绝不咏其诗”?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对待他人的方式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课文进行简要分析。

10.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框词的含义。
(1)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3)而或长烟一空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3.文中表现古仁人胸襟宽广的句子是: 。
4.作者不惜笔墨地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心情,其目的是什么?
答:
5.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为】
1.
(1)辟:__通“避”,躲避__
(2)之:__代词,代指“舍生取义”的思想__
(3)蹴:__用脚踢__
(4)已:__停止__
2.__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__
3.__义__, __不义__。_失其本心__。
4._道理__ __举例_
__事例:①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挂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人物。②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生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极其长久深远,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敬仰!__


展开余下试题2.【答案为】
1.(1)弊病(2)很(3)已经(4)缺少
2.(1)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
(2)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罢了。
3.《论语》 孔子
4.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
3.【答案为】
1、B
2、寒冷;像狗的牙齿那样;使……感到凄凉;因为
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向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4、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鱼/水
5、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4.【答案为】
1.(1)①我 ②消失,停止 ③这 ④等到;(2)C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1)在西湖中怎么还能遇到您这样的人呢?或“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2)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
4.(1)都有一种高雅的(别于常人)的生活情趣。(2)都有热爱自然的闲情逸致。(3)都是在人生愁苦中寄情山水、排遣抑郁。(4)都在快乐、愉悦之下隐藏着淡淡的愁绪。(5)都有遇上知音的愉悦。
5.【答案为】
1.(1)临:到__
(2) 其:代词,代指滁州__
(3) 辄:就__
(4)意:情趣__
2.
(1)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__
(2)面容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就是太守,(他)喝醉了。__
3.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乐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想借此排解忧愁的复杂感情。
6.【答案为】
1.①用箕畚 ②通“慧”,聪明 ③被„„感动 ④到、及
2.D
3.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②甲文以神话结尾,而乙文以议论结尾
7.【答案为】
1.(1)懈怠、懒惰 (2) 到了
2.(1).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暖和着我的脊背。
(2)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
3.C
4.严母教子(或:严母陪读、母陪子读)
5.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或: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
8.【答案为】
1.⑴对……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时 
2.C
3.⑴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做不到)。
⑵(给它)披上战甲奔驰起来,它开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4.要善于考察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9.【答案为】
1.然 /貌 古 而 陋
2.下雨 认为…聪明 依靠 天性,天分
3.罗隐来到郑府,郑畋的女儿隔着帘子偷看了他的相貌,从此再也不诵读罗隐的诗了。
4.因为她偷看了罗隐的相貌后,觉得他丑陋。以貌取人的人。《智子疑邻》告诉我们不因亲疏而生偏见。学生结合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启发即可得分。
10.【答案为】
1、(1)离开 (2)日光,阳光 (3)有时 (4)曾经
2、(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2)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或: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正是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由此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境界的议论。(分析对即可)
5、略。观点明确,言之成理,阐述清楚即可。 (122.240.213.6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天津市南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