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29  2018-01-2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9]
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营山县2017—2018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镌刻(juàn) 遗嘱(zhǔ) 泻气(xiè) 殚精竭虑(dān) 屏息敛声(bǐng)
B. 默锲(qì) 颁发(bān) 要塞(sè) 催枯拉朽(cuī) 一刹那(chà)
C. 悄然(qiǎo) 仲裁(zhònɡ)歼灭(jiān)一丝不苟(ɡǒu) 惟妙惟肖(xiào)
D. 娴熟(xián) 翘首(qiào) 溃退(kuì) 眼花瞭乱(liáo)锐不可当(dān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A. 镌刻(juàn)-(juān) 泻气-泄气; B. 默锲-默契 要塞(sè)-(sài) 催枯拉朽-摧枯拉朽;C.正确;D.翘首(qiào)-(qiáo) 眼花瞭乱-眼花缭乱。故答案为C。
2. 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
B. 面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南充市政府未雨绸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C. 进入考场后,大家屏气敛声,听监考老师讲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D. 小张个子高高,仪表堂堂,在全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答案】D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 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 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 壮乡的五色糯米饭色泽鲜艳,味道清香,口感绵软,是壮家人特有的民族传统手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大门”;C句前后不一致,删去“能否”;D句应在句末加上“之一”。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5)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6)句意歧义。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7)不合事理。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8)用词不当。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
4. 下列加点词词性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A)的、青布棉袍(B)黑布马褂(C)的背影(D)。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肥胖”是形容词,其他三个都是名词。
5.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旧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江南的烟雨客,独到塞北看寒雪……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④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这里“古村落”与“老房子”照应;“江南”和“杏花春雨”“苏子吟唱”照应;“大漠”和“黄沙白草”照应;“名山”和“佛语梵音”“晨钟暮鼓”照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B.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廷坚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C. 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A《藤野先生》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呐喊》。
7. 对下面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
①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②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③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总不合体的蓝绸衣。草在长大在与天空赛跑,天空总是输。绸衣接了又接,还是捉襟见肘。④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草才不把天看在眼里,它们讨好的是牛羊。
A.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天空的渺小,赋予小草人的灵性。
B. ②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草的旺盛生命力,抒发了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
C. ③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原的辽阔,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D. ④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无拘无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A“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天空的宽广。理解有误。B“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广”没有运用夸张的手法。理解错误。C项正确。D“草愿意风和日丽,天就晴;草愿意雨雪风霜,天就阴;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开,那是夜里。反正得由着草的性子来,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无拘无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追求。表述内容不完整。综上分析,答案为C。
说明文阅读。
①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一些新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②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③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④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个参数,满足不同品种生存需要的最低氧气含量,调节果蔬品种的代谢量,保持果蔬品种营养,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
⑤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化发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8. 对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间顺序 B. 时间顺序 C. 总分顺序 D. 逻辑顺序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气调保鲜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
B. 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C. 气调保鲜技术在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 本文从保鲜材料和保鲜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国家为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
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去掉后对文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
A. 他们采取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从而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
B. 其中,比较普遍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
C. 苹果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鲜时间比恒温保鲜高出近2倍。
D. 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答案】8. D 9. C 10. A
【解析】
8.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说明顺序。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总分的结构。第①段说明了新技术出现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第②-⑤段具体说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故答案为D。
9. 试题分析: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抓住各句中主要信息,解答方法是在文段中找出与其相关的文字进行对比分析即可作答。A据第④段“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与原文一致,表述正确。B第③段“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为原文句子,正确。C从最后一段“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己达到规模化发……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可以看出“气调保鲜技术在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说法与文意不符。D原文第③段“多种保鲜材料”、第④⑤段“保鲜技术”,符合原文意思。据此分析,答案为C。


展开余下试题10.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A“从而”在这里表示顺承关系,可以去掉,对语意影响不大。B“普遍”意思为常见之意,不排除意外的可能,去掉后就变成了全部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包装蔬菜和水果,不符合事实。C“近”意思为接近,接近2倍,还没到2倍,去掉就变成了整好2倍,不符合实际。D“很”表示程度,意思为非常,去掉后语意程度变轻了,与事实不符。据此分析,答案为A。
三、语言积累与运用
11. 名句默写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4)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渡荆门送别》中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饮酒(其五)》中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山山唯落晖 (2). (2)老骥伏枥 (3). (3)学诗谩有惊人句 (4). (4)黑云压城城欲摧 (5). (5)山随平野尽, (6). 江入大荒流。 (7). (6)采菊东篱下, (8). 悠然见南山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唯、落晖、骥、枥、谩、摧、尽、荒、篱、悠然”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12. 古诗鉴赏。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指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 _________ 。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赤壁之战或火烧赤壁 (2). 周瑜 (3). (2)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联系与内容有关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作答。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抒情。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如果没有“借到”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由此可见,诗中的历史事件是“火烧赤壁”,周郎指的是吴国的都督周瑜。(2)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个人的境遇综合分析作答。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诗的开头二句借历史遗物起兴,后二句则是议论抒情。作者作了个假设,如果赤壁大战中没有“东风”,周瑜火攻将以失败告终,东吴将覆灭,历史就要改写。诗人即物起兴,托物咏史,慨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是有某种机遇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13. 综合性学习。
某校八年级(5)班正在开展“我们的互连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活跃气氛,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本次活动师生共同探讨了写作文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倡议文明上网,共建文明网络等(2)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简洁: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达准确。作答要围绕“主题”拟写。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本题要围绕着“文明上网”拟写。(2)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两三句话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四、阅读理解( 32分)
课外阅读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
春 华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11)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12)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13)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1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4. 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6.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 文章写了一位年轻大学生在给母亲洗脚的过程中,明白了只有理解母亲,才能理解生活。
C. 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17. 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18.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9. 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答案】14. 握住母亲的脚。
15. 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16. A
17. 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青年从原来表面上的了解母亲到真正体验到母亲的血泪辛酸和无私奉献,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灵魂由此得到了升华。


展开余下试题18. 握母亲的脚在手,懂得了做人不易的道理,就会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艰苦奋斗,踏实做人,一生都不会懈怠。
19. 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的考查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就是贯穿文章始终,把文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或感情。充当线索的可以是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本文在开头写“你抱过母亲的脚吗?”;中间“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结尾“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可以看出本文的线索是:握住母亲的脚。
15.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中重点语句的作用。本题可以从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和文章的主旨分析作答。“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巨大作用。
16.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结合选项仔细对比作答。本题 “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中的“理解”指大学生知道母亲的艰辛与不易;“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中的“理解”指大学生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懂得善待自己。因此两个“理解”含义是不同的。A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
17.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作答尽量用原句原词。结合下文“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可以看出:青年大学生内心受到强烈震撼,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母亲的艰辛不易,所以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18. 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上下文,分析句子的含意以及蕴含的感情;同时要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一般重点句子都是点明中心或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的含意是握母亲的脚在自己的手里,让“我”懂得了做人不易的道理,时刻不要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要踏实做人。结合主旨分析作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19.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本题可以从文章中找出具有某一特色语句分析作答。如:运用修辞的句子,运用表意生动的动词、形容词的句子,表达丰富情感的句子等,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注意作者的情感)。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文言文阅读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20.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与民由之 (2)贫贱不能移
(3)俄有使使止之 (4)见闻者无不流涕
2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22.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23.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20. (1)遵循(2)使....动摇 (3)不久(4)眼泪
21. (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
(2)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22. D
23.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解析】
20.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由”是古今异义词,“遵循”的意思;“移”是使动用法,“使……动摇”的意思。
点晴:对文言词语理解和识记,要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以及特殊词语的特定含义。只有平时分类归纳并积累,才能真正识记并理解。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居(居住)、广居(宽广的住宅)”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市(市井,集市)、孰(哪)、南面(向南面)”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个别句子还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把握。D项,“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该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故答案为D。
23.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再结合(甲)文中找出对应的论断作答。文天祥被俘后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面对死亡的考验,挥笔作词,以一身的浩然正气,慷慨就义。在文天祥的身上体现了“威武不能屈”民族气节。据此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甲】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中正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开阔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道走;不得志的时候,自己走自己的路。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乙】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桂在衣带间。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南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