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5  2018-01-2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5]
山东省莒县第四协作区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莒县第四协作区+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八年级语文试题
积累及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黝黑(yōu) 粗糙(cāo) 酒肆(sì) 锃亮(zēng) 俯瞰(kàn)
B. 炽热(chì) 窒息(zhì) 踱步(duó) 吹嘘(xū) 胆怯(qiè)
C. 倔强(jiàng) 秀颀(qí) 颓唐(tuí) 缥碧(piǎo) 素湍(tuān)
D. 鲜腴(yú) 辟邪(bì) 洗涤(dí) 遏制(è) 卑微(bēi)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改为:“黝黑(yǒu)”,“锃亮(zèng)”。
2.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连绵不断 寒署易节 妾妇之道 坦荡如砥
B. 触目伤杯 潜滋暗长 筋疲力尽 藏污纳垢
C.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恹恹欲睡 不折不挠
D. 乘奔御风 器宇轩昂 旁逸斜出 杳无消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寒暑易节。B触目伤怀。C诚惶诚恐。
3. 下列加点词语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王芳和李红青梅竹马,她们像亲姐妹一样整天形影不离。
B. 每次我向老师请教的时候,他都和颜悦色的为我解答。
C. 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可能。
D. 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用于恋人。
4.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 目前,广大群众的环保观念比较淡薄,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 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D.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残缺主语。去掉“使”。B搭配不当。“观念”不能“提高”。C成分赘余。去掉“非常”或“分外”。
5. 下列标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B. 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
C. 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D. 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还是参加美容美发培训班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B句号放在引号外;D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选择问中间不能用问号。
6. 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错。《藤野先生》是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7. 下列句子中,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他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理应得到大家的恭维。
B. 班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并介绍了班级管理工作情况。


浏览完整试题C. 由于下午要参加班级活动,他谢绝了朋友要他一起去游玩的邀请。
D.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经验,给了大家很多教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恭维”运用不得体。B“接见”用词不妥。D“教诲”不得体。“教诲”: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教育、教导,使人进步。用在自己身上极为不妥。
8.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 ⑤②①③④ B. ④①②⑤③ C. ①②③⑤④ D. ④②①⑤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④是总提,①②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谈浪费时间的害处,⑤谈机遇与时间的关系,③收束语段。因此选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种体态小巧,行动轻盈的小鱼。鱼医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实际上鱼医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的。
②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如果是喉咙生病,那么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呢,根据海洋学家的观察分析,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会将鱼医吐出后再逃之夭夭。
③海洋学家试图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往求医的鱼大为减少。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两周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疾病,一些鱼的鳞、腮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海洋学家又做了一个试验,在一些鱼池中放有鱼医,而在另一些鱼池中不放鱼医。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
④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留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
⑤海洋学家还发现,拜访鱼医的病鱼以雄鱼居多。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外,海洋学家还发现,有些雄鱼根本没有负伤,也没有病,但它们仍然频繁地去找鱼医。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
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鱼医给鱼治病,实际上是以病鱼身上的寄生虫为美味佳肴。
B. 根据海洋学家观察分析,即使遇上敌害,病鱼吃掉鱼医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C. 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一条鱼医6小时内可以医治300条病鱼。
D. 雄鱼去找鱼医治病的唯一原因,是因为雌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
10. 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的运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他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中的“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
B. “对此,他们猜想,雄鱼们可能是为了取悦雌鱼,而找鱼医为自己‘美容’的。”中的“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不准确。
C. “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巴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中的“必须一词强调了病鱼就诊时采用的唯一姿势。
D. “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
11. 下列关于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海洋学家统计,一条鱼医在这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B. 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事物。
C. 选文中第①段的第一句运用了摹状貌的方法有助于把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D.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让我们清楚、全面的认识事物。
【答案】9. D 10. C 11. D
【解析】
9. 试题分析:第5段“有时,一条雄鱼一天中竟几次找不同的鱼医看病。经过观察发现,原来是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常常发生激烈的‘情战’,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此句的意思是雄鱼去找鱼医治病是因为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发生激战,经常负伤。而不是“雌鱼间为了争夺雌鱼”。“唯一原因”说法也绝对。
10. 试题分析:A.“‘竟’字是表示范围的限制”错,“竟”指表述鱼医生医治的鱼数量之多。B“可能”一词表估计,用得很准确。而不是“用得不准确”。D“运用了平实的说明语言”错,“情战”属于生动说明。
11. 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3段段末“结果,有鱼医的水池里,鱼都不生病,而在没有鱼医的水池中,疾病迅速蔓延”,此句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而不是“分类别的方法”。
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2.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寝(睡觉)
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1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的一致。


展开余下试题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14. 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
A. 托物言志 B. 类比象征 C. 即景生情 D. 以物喻人
15.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D.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12. C 13. C 14. C 15. B
【解析】
12. 试题分析:C“念无与为乐者(思念)”错。“念”:想到。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13. 试题分析:C错。表达的感情不一致。《答谢中书书》反映的是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郁闷,只有到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寻找解脱。
14. 试题分析:本文的构思角度是即景生情或借景抒情。用景物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因贬官,所以用大自然的景色来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
15. 试题分析:A改为“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改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D改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诗文默写。
16. 补写诗文上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②__________,志在千里。
③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______。
④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
⑤《三峡》中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与朱元思书》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 (1). (1)岂不罹凝寒 (2). (2)老骥伏枥 (3). (3)安居而天下熄 (4). (4)沉鳞竞跃 (5). (5)至于夏水襄陵, (6). 沿溯阻绝 (7). (6)从流飘荡, (8). 任意东西 (9). (7)入则无法家拂士, (10).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罹”“骥”“溯”“拂”等字词的书写。
17. 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_______的真实情况。
【答案】 (1). 埃德加.斯诺 (2). 纪实 (3). 西北革命根据地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4). 共产党和红军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18. 综合性学习。
时光清浅,岁月留香,2017,正悄然逝去。
这一年,首艘国产航母下水,C919大飞机首飞,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这一年,《人民的名义》手撕贪官,《战狼2》破中国电影票房新纪录,柯洁大战阿尔法狗;
这一年,新兴产业迎风布阵,“复兴号”成中国新动力。
即将过去的2017都有哪些热词呢?例举一二:
“尬聊”
尬聊,顾名思义,来源于“尴尬”一词,指分分钟把天儿聊死,让气氛陷入冰点。
“扎心了,老铁”
“老铁”在东北话里是指“哥们”,“扎心”则指内心受到了极大打击。
“怼”
这是一个会意字,对,相持也,意为互相对峙,底下加“心”,表示心里抵触,对抗。引申为怨恨,故而怼之。
……
①你能再举一个网络流行词语并解释他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
②网络语言,到底应不应该进入中学生作文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宅男主要指长期足不出户的人;“给力”一般表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的含义。 (2). ②示例一:我认为网络语言,可以进入中学生作文。首先,网络语言生动形象,它可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是我们的作文更有表现力;其次,网络语言常常富有时代气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语言,不应该进入中学生作文。韩愈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网络语言中错别字和曲解的意思层出不穷,这不仅对传统语言规范造成了伤害,也对公众造成了理解障碍。新时代的中学生,是文化的传人,就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
【解析】试题分析:(1)此考查侧重于网络阅读的宽度、网络知识的广度。在网络上要与阅读为主,多了解网络文化,多积累网络知识,多记忆网络流行词语,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2)探究题。题干“网络语言,到底应不应该进入中学生作文”。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材料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 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9.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20.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答案】19.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20.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19. 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写出了柴门简陋,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描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借此衬托了边海人们生活在恐惧与凄楚状态中。
20. 试题分析:考查对表现手法的理解。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本诗运用了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了边海人民的生活环境,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生活图景,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运用的正是“白描”的手法。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21.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贫贱不能移_____ ②见闻者无不流涕_____
③此之谓大丈夫___ ④俄有使使止之_____
2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3.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21. (1). (1)改变 ,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2). (2)眼泪 (3). (3)称作,叫做 (4). (4)不久
22. (1)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2)得志的时候,就与百姓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3.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解析】
2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移”:使……动摇。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22. 试题分析: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孰”“拜”“就”“由”“其”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23. 试题分析: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而他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此题要理解好“大丈夫”的几项含义。
(一)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起去实现,不能实现志向时就独自施行这一个原则,富贵不能使他折腰,贫贱不能使他改变,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两角钱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手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24.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 透明”的含义。
25. “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26. 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27. 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答案】24. “干净透明”是指男孩子内心纯洁,待人真挚。(大意相同即可)
25. 男孩子在帮助了“我”之后非常开心,“我”不愿意打破他这种美好的感觉。
26. 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是快乐和自豪的。
27. 男孩子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男孩子乐于助人的纯洁心灵打动了“我”;男孩子的举动提醒“我”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一定要伸手帮助他人。
【解析】
24. 试题分析:这句是人物描写,根据情节体会人物心理活动,从表达人物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两方面来概括描写的作用。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干净透明”生动地写出了男孩子给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莒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