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14  2018-01-2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4]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禁锢(gù) 始龀(chèn) 筋疲力尽(jīn)
B. 不逊(xùn) 滞留(zhóu) 溺死(nì) 抑扬顿挫(cuò)
C. 教诲(huì) 轩榭(xiè) 畸形(jī) 杳无消息(yǎo)
D. 诘责(jié) 尴尬(gà) 丘壑(hè) 藏污纳垢(gòu)
【答案】B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春寒料峭 连绵不断 潜滋暗长 为富不仁
B. 妙手偶得 殚精竭滤 触目伤怀 开卷有益
C. 摩肩接踵 和颜悦色 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D. 不折不挠 深恶痛疾 无动于衷 长途拔涉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应为“殚精竭虑”“开卷有益”;C项应为“诚惶诚恐”;D项应为“长途跋涉”。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惟妙惟肖: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B. 嘱引:接连不断。 嘱(连绵),引(延长)。
C.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循)
D.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B项的解释有误,“属”的意思应该是“连接”。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大庆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 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
C. 阳光中学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 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搭配不当,应该把“夏日的大庆”改为“大庆的夏日”;B项应该删去“能否”;C项成分残缺,应该在句末补充上“的活动”。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来藏在叶子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像拓宽了几尺。
B. 自私者只记得“为己”二字,他们看来,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
C. 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属望文生义,是错误的;B.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D.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一般指不符实际的事情。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故选B。


浏览完整试题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 “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B. 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六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C项有误,《孟子》共七篇。
7. 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他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选段文字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是___________。《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人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在陕北,作者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埃德加•斯诺 (2). 毛泽东、 (3). 朱德等。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作品。在陕北,斯洛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成长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8.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本诗由写远游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 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 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激情,用语贴切。
D. 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的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B项表述不准确,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从蜀地出发将要前往荆门。
三、古诗词默写
9.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浩《黄鹤楼》)
(4)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答案】 (1).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 (2)学诗谩有惊人句 (3).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 (4)山山唯落晖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摧”“谩”“洲”“晖”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 惧其不已也 已:
⑷ 无陇断焉 断:
11. 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 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什么?
13. 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0.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
11. (1)于是愚公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凿石挖掘泥土用簸箕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2)就凭你衰残的年龄和剩下的力量,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坏,又能把这两座大山上的土石怎么样呢?


展开余下试题12. 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3. 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选自《列子》 作者:列御寇 年代:周
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10.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节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节词表达。双音节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节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节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亡”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11.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荷”“箕畚”“毛”是此题中的关键字,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移走两座大山靠人力是不能实现的,人们把它寄希望于神仙,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13. 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坚定志向,坚忍不拔表述。
五、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完成小题。
背影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 ,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 请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
15.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
16.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是因为_______;“我的眼泪又来了”是因为_______。
17. 有人说,从动作足以体现父亲买橘子不易、爱子情深,因此,对父亲身材和穿着描写实在有些多余,你对此有何见解?
【答案】14. 望父买橘(符合文意即可)
15. 不能。因为“蹒跚”有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意思,比“慢慢”更形象。
16. (1). (1)感动; (2). (2)感激,依依不舍(父子分别、惜别伤心)。
17. 不多余。让我们看到了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也能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解析】
14. 给文章拟题目的方法:一、恰当所谓恰当,即标题能确切地表现主题、概括文章内容;二、标题鲜明生动,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和深刻的印象,从而吸引读者阅读全文;三、简洁,标题字数一般不宜过多,读起来顺畅。本段文字主要描写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因此可以概括为:望父买橘。
15.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然后解释在两个词语在文中的不同含义以及不同的表达效果,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因为“蹒跚”的意思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意思,符合父亲的特点,比“慢慢”更有表现力,因此换成“慢慢”不好。
点睛: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解释某句话或某句话中关键词的含义,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既要紧扣目标段,又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理解其深层含义。
16. 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文中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艰难,我体会到父爱,可以看出“流泪”是感动;父亲临别的叮嘱让我感激,表现了父子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
17. 本题是对人物描写作用的考查。“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外貌描写和父亲是一个胖子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家境颓唐父亲还为我做好衣服,身体不便还亲自给买橘子,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因此不多余。
课外记叙文阅读,完成小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⑴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⑵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展开余下试题 ⑶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⑷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⑸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⑹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
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⑺“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⑻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⑼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⑽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⑾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⑿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⒀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8.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19. 第(4)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0. 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21.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
【答案】18. 盯:(1)喜爱,表现了玛娅对那条围巾的喜爱之情。
(2)渴望,表现了她望着货主老人渴望的神情。
19. 环境描写:(1)为天气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作用。
(2)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娅是个热爱母亲,善良懂事的孩子。
20. 情感变化词语:好感;怨恨;感动
21. 含义: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悯恤或者施舍。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词语”的两个语境,本句意思的语境和作品相关情节的语境。如果直接能从本句中理解便直接解答,如本题,有的必须要联系文章相关情节来理解。注意题干中所提示的“结合语境”,答题时不能只看题中引题的这一句话,要找到相关文字加以理解。第一句在第三段中,从“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此陈述中可看出“我”的“喜爱”;第二句在在第八段中,从“等待怜悯”中可以看出“我”的“渴望”。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能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本题中就是自然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有三:铺垫情节,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学习时要掌握这些知识,答题时便有了解题思路的方向。此题有两问,两问相承,形影不离。第一问简要点明即可,第二问要叙述清楚。一句中写冬天的天气和景象,属于自然环境,是环境描写内容之一,从文中可看出,此处环境的描写是为下文“玛娅渴望得到那条围巾”为铺垫的,推动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这里所要提醒的是,只写“铺垫”是要扣分的,应该写清楚为什么内容作铺垫。此题答点有二,铺垫推动情节,烘托人物形象,缺一不可。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断,看每一片断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比如本文前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都写到人物的心理活动,一比较,就可看出不同的情感,解答就容易了。文章第二段写老人的外貌像圣诞老人,然后写到玛娅的心理活动--产生“好感”;第十段写老人拒绝赊围巾后玛娅的心理活动,认为老人小气--产生“怨恨”;第十二三段写玛娅知道了老人不愿赊围巾的真正原因和老人临终送围巾,被深深“感动”。题干中的“概括”是要求简要回答,不必陈述,填出三个表达人物情感的词语即可。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阅读感悟能力。此题是开放题,学生基本都写出一些自己的感想来,但要表述清楚也不容易,既要观点鲜明,不离文意,又要组织好语言。题干中的“联系全文”是指从文章故事情节中领悟“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不可泛泛而谈,那么据文章内容,“依靠自己双手”“不靠怜恤和施舍”就是关键的答题点,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课外说明文阅读。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x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通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