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④②③① (2)《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贾植芳说:“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你读了《西游记》对它如何评价呢?请在以下提示中任选一点,写写你的阅读感受。(不低于30字)提示:人物;情节;主题思想。 【答案】(1)( D )(2)言之有理即可,
7. 综合性学习 某班拟开展“走进文学部落”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班上准备创办一份班刊,请你给班刊取一个富有文学韵味的刊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内布置了一个文学阅览角,想悬挂一副对联,最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宾至如归,稍安勿躁 B. 室雅无须大,书香不在多 C.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D.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答案】 (1). (1)简短,符合活动内容即可。 (2). (2)(B )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刊名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主题“走进文学部落”来拟写,注意体现文学韵味即可。如诗意长廊、含英咀华等。(2)本题考查理解主题和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本次活动主题“走进文学部落”来选择合适的对联。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内容,只要B项符合要求,与主题相符。“室雅无须大,书香不在多”意思是居室再小,只要主人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花再少,只要能散发花香即可。A项适用于宾馆、酒店;C项讲的是读书方法;D项适用于图书馆。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家人思念的深情。 B. 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家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 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 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9. 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案】8. C 9. 深秋的落寞(或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孤独、凄凉),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解析】 8. 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C项的理解不正确,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