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
A. 屏障(zhànɡ) 澎湃(pài) 哺育(fǔ) 狂澜(lán)
B. 嗥鸣(háo) 怪诞(dàn) 默契(qì) 蚱蜢(zhà)
C. 祈祷(qí) 哽住(gěnɡ) 劈开(pī) 宛转(wǎn)
D. 山巅(diān) 惩罚(chéng) 老叟(sǒu) 污秽(huì)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中“哺”应读bǔ。。
2. 加点字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狂澜(大波浪) 哽住(声气阻塞) 亦复如是(这样) 木兰当户织(门)
B. 阻抑(控制) 亘古(遥远) 出郭相扶将(外城)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C. 挚痛(热烈) 哺育(喂养) 旦辞爷娘去(早晨) 关山度若飞(过)
D. 山巅(山顶) 怪诞(荒唐的) 愿为市鞍马(买)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正确;B项不正确;“亘”的正确解释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C项正确;D项正确。故选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 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 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答案】D
【解析】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主要是从是否符合句子语境,语义是否矛盾,使用对象是否正确,成语是否望文生义等。A项“不期而遇”意思是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与此处语境不符;B项“舍本逐末”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用在这里不恰当;C项“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与此处语境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 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 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前面说的是两个方面,而后面说的是一个方面,应在“提高”前加上“能否”,或删除“不会”和“不能”。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聂耳谱曲。
B. 《最后一课》作者是都德,英国人。
C. 《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者在文中表达了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
D. 《木兰诗》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叙事诗写的是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基本情况,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A.《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谱曲;B.《最后一课》作者都德是法国人;D.郭茂倩是宋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