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7  2018-04-1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二语文阶段性测试试题卷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zhù(______)立 秀qí(______) 狭ài(______) 旁wù(______)
【答案】 (1). 伫 (2). 颀 (3). 隘 (4). 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骛。
2.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食马者(同饲,喂养) 与常马等(等同,一样) 有仙则名(命名)
B. 调素琴(弹奏) 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C. 安求其能(怎么) 虽有千里之能(即使) 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D. 才美不外见(看见) 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用单音词表达,现代汉语则用双音词表达。双音词是在文言文单音词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学习文言文,就可用组词的办法来确定文言实词的意义。组成双音词后,再根据文意来确定文言实词的含义。A项有仙则名(出名),C项虽有千里之能(即使),D项才美不外见(表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请选择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年轻人对待工作一定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切不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
B. 突然想起自己喜爱的一本小说,在屋内百寻不见。正要放弃寻找,却妙手偶得一般在书架的一角发现了它。
C. 中国诗词大会影响巨大,上海复旦附中武亦姝现场的不俗表现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D. 少年时总是讨厌父母的强聒不舍,长大后才明白他们的用心何其良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B项运用错误,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不能形容找东西。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C. 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 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语病是历年中考必考题型,是语句考查最重要的题型,学生了解常见语病,能学会用修改符号对病句进行修改尤为重要。修改病句试题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以改正确、改通顺为原则,不作语言修饰,不变句子原意,正确地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四个方面的语病。A不合事理;B两面对一面;C词语顺序颠倒,把“应对”和“发现”调换位置。


浏览完整试题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最确切的一项(   )
①这时只有细细的雨声,打着船篷,打着江面,打着岸边的草和树。
②从桂林到阳朔,有人比喻为一幅天然的画卷。
③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远近的山峰完全被云和雨遮住了。
④于是,一种令人感觉不到的轻微的声响,把整个漓江衬托得静极了。
⑤但比起画卷来,那山光水色的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却是各有面目,变化万千,要生动得多的。
A. ②③⑤④①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⑤③①④
【答案】D

6. 名著阅读
(1)下列各项对《水浒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C.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在众好汉眼里,“义”高于一切:鲁提辖见义勇为,拳打镇关西;宋江、晁盖、柴进、鲁达等人能够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威望,仗义疏财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梁山好汉团结聚义、众志成城亦是梁山大业的重要基础。
D.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因受高衙内迫害,刺配沧州,在柴进庄上棒打洪教头,怒杀奸贼陆虞侯,上梁山后火并王伦,是一个富有血性、敢闯敢冲、不受羁勒的英雄形象。
(2)《水浒传》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智取生辰纲》一节, ① 为了将生辰纲安全送达东京而乔装打扮,昼伏夜行,结果在黄泥冈被梁山好汉 ② 等人扮成的枣贩子和 ③ 乔装成的卖酒汉子用蒙汗药迷倒,最终押送失败。
以上文段中画线处涉及的人物应该是① 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_
【答案】 (1). (1)D (2). (2)①杨志 (3). ②晁盖(或吴用) (4). ③白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本题考查对《水浒传》的阅读理解,D项理解不正确,林冲的性格概括不恰当。林冲有着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有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也有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7. 古诗词默写填空。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 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⑤《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______ ,______。
【答案】 (1). 食之不能尽其材 (2).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 非淡泊无以明志 (5).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6).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7). 苔痕上阶绿 (8). 草色入帘青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娑,虬。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①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②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①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②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
种名贵的熏香。
8. 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
9. “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8. 运用双关手法,点明早春的季节特点(天气微冷)及词人的凄凉心情,是词人思乡的情感触发点(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9. 思乡之情(思念亲人),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完成时,根据题意,应抓住题干中的“微寒”一词,所以应从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注意结合双关手法来赏析。(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答题时,应思考为什么“酒未消”,同时,注意题干中的“哪些”,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①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②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①狱:案件。②籍:登记。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能尽以输官而赈民________ ②素号难治__________
③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________ ④食讫 __________
11. 下列句中的“之”与“去其桎梏而饮食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持就火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C. 无丝竹之乱耳 D. 何陋之有
1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欧阳公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展开余下试题B. 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 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由此可以看出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 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既能心怀百姓,又能明辨是非。
13. 翻译句子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答案】10. (1). 救济 (2). 一向 (3). 给……吃 (4). 终了,完结 11. A 12. B
13. 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解析】
10.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食”为名字动用,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先要了解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之”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A句与例句中的“之”皆作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汝”“所以然”,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首先梳理文字,读懂内容,再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文段有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B错,“笑”并不是表示欧阳公对僧人贿赂的满意,而是表示欧阳公不在乎这些东西,所以劝僧去救济贫民。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一篇议论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的“忍”
⑴“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⑵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⑶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⑸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⑹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⑺“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⑻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
(选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2期)
14.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5. 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
16. “忍”是一柄双刃剑。请具体谈谈现实生活中你该如何把握“忍”的“度”。
【答案】14. 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必为之事。
15. 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了忍的成功和不忍的失败,鲜明地证明了该忍时候要忍的道理。
16. 对伤到自己的一些无关原则的小事就忍下来,不必斤斤计较;对必须付出的磨难代价,如学习的艰辛,锻炼的艰苦,都要忍受下来。但是,对于坏人坏事,对于有损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思想行为,我们要敢于大声说“不”或者“no”,并且当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哟嘿!
【解析】
14. 试题分析: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文是在文尾处总结得出论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在讲道理方面还有比喻证论、引用证论、类比论证以及正反论证等。根据具体内容判断。阅读所示文段,即可了解作者将忍的成功和不忍的失败进行对比来说理。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辨析近义词,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两词的本义,再结构语境理解两词表达意义的不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问题。
回家的花朵
李雪峰
⑴四月的时候,星星点点的蒲公英便绽开了,它们像一坨坨的细碎阳光,金黄在春天湿漉漉的氤氲着丝丝缕缕乳白地汽的田塍上,印满牛羊蹄印的纷乱村间小道两侧,甚至在山坳背阴处那些还没有融化的一片一片残雪里,甚至村庄生满幽绿幽绿苔藓的墙基或台阶缝隙里,或者那些泥土斑驳墙头生满了蓬草的残墙败垣上。
⑵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漫山遍野的野菊镀染尽乡村山野的时候,还有三三两两的蒲公英开着呢,它们或瑟瑟地开在一个风霜落不到的岩石下,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一蓬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它们黄绒绒地亮着,泥土就还醒着,村庄就还醒着,鸟儿和虫子就还醒着,直到一场漫天漫地的鹅毛大雪之后,它们在白皑皑的雪层下沉睡了,泥土就也沉沉睡去了,村庄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也都沉沉的睡去了。
⑶蒲公英是春天最早醒来的,它醒了,大地就醒了,村庄的春天就醒了,村庄新一轮的岁月就醒了。村庄的女人们在乍暧还寒的初春就早早把它们带进邻近的城市里,那时它们有的刚冒芽,有的刚刚鼓起三五个青豆般嫩嫩的蕾,有的刚刚绽开了黄绒绒的一两朵花。它们被摆放在城市拐角处的冰冷马路沿子上,但更多的是被放在两个简陋的竹筐里,或是散乱地挤在一个个肮脏得已看不出颜色的蛇皮袋子里,在村庄女人们高一声低一声的胆怯叫卖声中,流浪在城市的暄嚣市声或那一条一条仄斜而沉寂的幽长小巷里。
⑷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
⑸那些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家,那些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但根须还没有从乡间泥土里全部拔出来的人,那些在市声里沉睡,但梦的脚趾还常常粘满泥土的人,他们都是蒲公英的亲戚,他们都常常会买一小扎甚至几小扎的蒲公英,把它晾干了冲茶,或把它洗净剁碎了掺杂着做为吃食,败火祛毒,给身心重新赋予乡野的清爽之气和生命的自然气息。
⑹它们和许多的人一样,从乡村来却再也回不到那弥漫着泥土腥香气息的乡间了。
⑺我也是蒲公英的一个亲戚,从一百二十多华里远的乡下老家到这小城里来生活,转眼就二十余年了,从一个乡间的木讷青年,成了小城市井中一个临近不惑的人。我也常常掏几角钱买三五扎蒲公英冲茶,或者剁碎了摊几张饼子吃。我家的墙壁上,常常挂几束已经风干的蒲公英,或在院子里晾晒一些还带着薄薄一层乡间水气的湿漉漉的蒲公英。


展开余下试题⑻去年深秋时,我又买回了十几扎的蒲公英,那是些十分新鲜的蒲公英,叶子虽然已经被霜蜇得有些灰黑了,但褐色的根茎却饱满丰盈,粘着些湿漉漉的湿润泥土,许多的蒲公英已经鼓了些米粒大小甚至黄豆般大小的青蕾。我把它们淘洗干净,摊放在竹筛里静静地晾晒。有一个午后,我发现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那金黄色的花朵,在根叶已经被晒得一片灰黑的竹筛里分外地耀眼,它们在秋天的阳光里簇闪着金黄的光泽,像一粒粒淡定的阳光,又像一粒粒金色的星星。
⑼又过了许多天,我发觉那些蒲公英已经彻底风干了,而那许许多多的花蕾都已绽开过,花朵早谢了,然后成了白絮絮的一朵朵绒球,当晚风轻轻一吹,那些绒球便沸沸扬扬成一朵一朵的白絮飘起来,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
⑽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⑾花朵是植物的心灵,是一棵草或一棵树的灵魂,而蒲公英的灵魂已跟着一缕晚风或流云迢迢回到了它的老家去,来年,它们将又会在河畔、在山涧萌芽、展叶、开花,重将点燃亮自己的乡野或田园。而一个辗转离乡的人,一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他们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回到自己的老家,什么时候能让自己的灵魂回到那生育和养育我们生命的那一片泥土上呢?
⑿灵魂或许是不会流落的,它既已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不管岁月多么地苍凉,不管脚步多么地遥远,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地沉浮,但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回到一粒熟稔温热的泥土上,回到一缕低低盘旋的炊烟里,回到一条歪歪的田塍上,回到一声苍老的召唤里……
17. 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文中的蒲公英具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8. 结合语境,赏析下列两句。
①或开在一蓬枯白得如同一蓬旧白线的枯草蓬子里,像飘落在地上的一朵野菊,像一簇微微燃烧的火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们是要飞成天上的白云,是要随着那些流浪的云朵,飞回到遥远的乡间的田塍上、山坳里,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第⑷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从结构与内容上分别概括。
20. 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借物抒情、借物喻人,请结合文章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案】17. 花期长、生命力强、轻盈自由飞得远。
18. (1). 这个句子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蒲公英开在枯草蓬里的艳丽形态,(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蒲公英开花时茂盛和亮丽的姿态。 (2).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描写蒲公英艰难而执着的回乡历程,(1分)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渴盼早日回故园的心情。
19.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写乡村 转到写城市,由写蒲公英转到写人。(1分)内容上, 用“亲戚”一词表明蒲公英和迁居城市的人血脉相连,情感相通,从而表达了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对蒲公英的喜爱与依恋。
20. 文章由写蒲公英种子向乡野的回归,写到自己,写到所有从乡村走进城市的人对故土家园的依恋和思念。表面上文章很多笔墨是在写蒲公英,实际上实在写一个个为生计而漂泊游离自己故园的人,希望心灵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借蒲公英抒发自己浓浓的乡愁。
【解析】
17.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蒲公英开了,它从草长莺飞的春天,绽开过长长的夏天,它那微小鹅黄的花盏,甚至金黄到秋天的深处”表现了蒲公英花期之长;“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体现其生命力强;“像一片片飞扬的微雪,从竹筛里沸扬到阳台上,然后飘过高高的楼顶,飞进了远远的天空里,随着一缕一缕的风飞走了”突出蒲公英轻盈自由飞得远的特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第一句运用两个比喻突出蒲公英开花时亮丽的姿态;第二句“是要迢迢地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吗”用反问句表达了游子渴盼早日回故园的心情。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要根据位置确定作用,从分析语段内容和中心的关系入手。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它们是到城市寻找它们的亲戚的”这句话是文章的过渡句,由写花自然过渡到写人;“亲戚”一词表达了从乡村进入城市的人对蒲公英的喜爱与依恋。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借物抒情法,是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正确运用这两种表现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表面是写蒲公英,实际是借蒲公英的回归——“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漫长,不管生命是多么地沉浮,但它们都是一定要飞回去的”,抒发自己的乡愁。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作文
21. 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成长过程中,这每一次美好的遇见总会给你带来种种的收获,满满的欣喜。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遇见
八月盛夏,最美丽,意外的遇见即将上演……
——题记
太阳充斥着热情,发懵的梧桐挺拔在道路两旁,为过往的行人遮挡太阳肆意挥洒的热情。伫立于树枝的鸟儿预知似地迎唱着高歌,平复着被太阳热情弄得烦躁的心情。
进入规定的宿舍,八个人一间的小屋,但仍显得宽阔。
当晚,我们汇聚于操场,遍眼望去,看见的全是穿着校服的人脸。一起在星辰的照耀下接受着军训。
在这里遇见了有神经质的她,她潇洒,热情,开朗,不在乎别人异样的眼光。反而在枯燥的校园生活中多了一抹无法言喻的色彩,光亮。
开学后,我们并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在我的眼里那时的她反而给我一种安静,文静的“错觉”。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无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