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9  2018-04-1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
2018.03
(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呻吟(shēng)  奴隶(lì) 胆怯(què) 伫立 (zhù)
B. 楠木(nán) 热忱(chén) 骈进(pián) 蕴含(yùn)
C. 案牍(dú) 晕圈(yūn) 鄙薄(báo) 殉职(xùn)
D. 晋察冀(jì) 秀颀(qí) 狡黠(xié) 迸溅(bìng)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呻吟(shēn);胆怯(qiè)。C晕圈(yùn);鄙薄(bó)。D狡黠(xiá);迸溅(bèng)。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B.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具备见异思迁的眼光,才能发现:美,无处不在。
C.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要想村庄变样,首当其冲就是要改善交通条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漠不关心,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此词不能支配宾语。B见异思迁,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D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使用语境错误。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您如何看待这次中澳之战?”主教练佩兰说:“本场比赛结果反映了两个队的差距,但球员尽了全力。”
B. 我生平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C. “与朋友交而不信,”只能得逞一时之私欲,却是做人的大失败。
D. 《纪念白求恩》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将分号改为逗号。C将引号中的逗号移至引号外。D句内括号,把句号移至括号后。
4.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B. 扬州跨京杭运河大桥建成后,扬洲大桥的交通压力将彻底缓解。
C.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D. 能否创造国际学校2018年中考成绩的新辉煌,关键在于九年级师生的努力程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公益大型活动”改成“大型公益活动”,错在修饰词顺序不对,限定词应该在修饰词前。B语意矛盾。把“彻底”改为“有望得到”。C成分残缺。“抽样检测”后加“的力度”。
5.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海燕》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他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文章主要通过象征手法,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歌颂了无产阶级及其先锋战士的英勇斗争精神。
B. 《陋室铭》中的“铭”和《马说》中的“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C.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演讲稿,可分为本论——引论——结论三个部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浏览完整试题D. 《紫藤萝瀑布》作者是茅盾,这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抒写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填写在田字格里)
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wǎn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yè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shuāi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bì的颜色。

【答案】宛 曳 衰 敝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不写繁体字。“衰”不要写成“哀”。
7. 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非志无以成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⑤马之千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⑧《陋室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3). 非学无以广才 (4). 苔痕上阶绿 (5). 一食或尽粟一石 (6). 骈死于槽枥之间 (7). 发愤忘食 (8). 斯是陋室 (9). 惟吾德馨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虬”“骈”“槽枥”“馨”等字词的书写。
8. 语文实践活动:名著《水浒传》阅读。
【活动一】《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①_________。张岱所写的《陶庵梦忆》中写绍兴的迎神赛会中扮《水浒传》中人物:“于是分头四处,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其中,“头陀”是②_________,绰号是③_________;“胖大和尚”是④_________,绰号是⑤_________。
【活动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吴用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盖听了大喜,攧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计策!”
——《水浒传•第十六回》
请根据这段文字将第十六回回目补充完整。
杨志押送金银担 ___________________
(2)晁盖听了吴用的计策,大喊“好妙计”“好计策”。这个计策实施的关键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对此他们做了精心安排。请根据小说情节,完成下表。
人物 事情
刘唐 ____
____ 把药下到瓢里,也来舀酒,药便混在酒中,假意兜半瓢吃。
白胜 ____
【答案】 (1). 【活动一】施耐庵 (2). 武松 (3). 行者 (4). 鲁智深 (5). 花和尚 (6). 【活动二】吴用智取生辰纲 (7). 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 (8). 吴用 (9). 故意夺过瓢,将酒倒入酒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相似人名注意不要记乱,必要时死记硬背。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①。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xiá。
9.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10.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指出来,并结合全诗进行赏析。
【答案】9. 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和谐优美
10. “诗眼”:“闲”。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农人的忙碌和勤劳,巧作对照,情趣盎然;:用拟人手法,用栀子花之“闲”衬托农人之忙,饶有情趣
【解析】
9. 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意境的特点。“一两家”是说偏僻人稀。“雨里”“竹溪村路”是说清新秀丽。“鸡鸣”反衬自然静谧。“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是说和谐美好。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刘禹锡《陋室铭》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营:谋求。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怡:愉快。④朱买臣:西汉大臣,辞赋家。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___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
(3)欢笑而谓之曰:_______ (4)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_______
1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 B. 其真无马邪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C. 其妻患之 其真不知马也 D. 虽家无斗储 故虽有名马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11. (1). 出名 (2). 同“饲”,喂养 (3). 对……说 (4). 有时 12. B
13. (1). 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2). (在这里)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3).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4. 相同点:都表达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不同点:刘禹锡的安贫乐道指居室简陋、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王欢的安贫乐道指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解析】
11.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名”:出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 试题分析:B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疑问语气助词。A前者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定语后置的标志。C前者代词“他的”,后者副词“难道”。D前者“虽然”,后者“即使”。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弥”“固”“遂”“通儒”“丝竹”“案牍”等字词的翻译。
14. 试题分析:比较阅读。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归纳概括。相同点可从都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的角度作答。不同点可从刘禹锡的安贫乐道所指的内容有异:前者指居室简陋、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而后者指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翻译: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底线
①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②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③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④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已被全线突破了。
⑤底线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⑥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速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底线,洁身自好?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可能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⑦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⑧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15.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完成填空。
首先,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 (1)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其次,从 (2) 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 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7. 品读全文,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内涵。(请分点回答)
18. 阅读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底线”的看法。(80-100字,)





【答案】15. (1). 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 (2). 成全社会、成全自己; (3). 人守住底线的意义(重要性)。
16. 比喻论证,把底线比作江河的水线,把抽象的底线具体化,生动形象地论证做人做事要有底线的意义和无底线的危害,从而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17. ①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②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人有了底线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③有底线,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取得人生的成功。
18. 示例: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为人处世的底线。课堂上不做干扰他人的事,考试时遵守纪律不作弊,文明出行等就是一个学生应守的底线。底线意识应该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作为一个人应坚守底线,不应该随波逐流。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要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的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首先,文章阐述社会底线下降的现实及危害,提出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的观点;其次,从 成全社会、成全自己的角度,论述观点;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强调了人守住底线的意义。
16. 本题考查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文章把底线比作江河的水线,是比喻论证。
17.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内容的理解可从以下三点回答,注意的是思路清晰,能紧扣“底线”与“人”、“人生”之间的关系分析,意对即可。示例: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一个人有了底线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有底线,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取得人生的成功。
18.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经历来谈的能力。对“底线”的看法观点正确,结合实际阐述,表达清晰。示例: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为人处世的底线。课堂上不做干扰他人的事,考试时遵守纪律不作弊,文明出行等就是一个学生应守的底线。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人只合扬州老
丁立梅
很多诗人词人写过扬州,我独独喜欢黄慎写的一首诗:“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这首诗不特别,可它自有种活泼在里头。满园花簇簇,青春好女子,摘下一朵,斜插于鬓发间。水边闲坐,柳绿裙红,醉了春风。
这样的扬州,很可爱,让我向往。
便去了。
到扬州,一是吃,二是看。淮扬菜系是世界著名的四大菜系之一,吃不尽的。路边随便一家小饭店,都能炒出香味独特的扬州炒饭来。那饭不要当饭吃,当菜吃才是。清煮狮子头,更是他们的拿手菜。扬州人热忱,频相问,好吃不?答,好吃。他们立即眉开眼笑,说,当然好吃,这是正宗扬州菜呢。
点一道康熙皇帝喜食的燕来笋。闲坐着等菜上桌,一边喝着一杯西瓜汁,四处看,觉得安静,和好。小店空间狭小,却精致。墙上有绿色植物攀援,细碎的小花儿,一朵一朵,缀在天花板上。门外,横一条大道,是去往瘦西湖的。路边树绿花红,不时有行人走过,空气中,弥漫着柳叶香,那应是扬州最地道的味道。
随便跟一个扬州人聊,问,扬州好么?答,当然好啊。追问,好在哪里?答,美呗。笑。一个美,囊括了所有,是天晴好,人晴好,景晴好的。
真的晴好。大太阳一路照着,“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水是瘦西湖的水,窈窕如女子的腰,一路逶迤流动。那水,不寂寞,有一路的垂柳相伴,还有,桥与亭不倦的守候。桥精致,亭精致。湖水碧绿,天空瓦蓝。
无柳不成瘦西湖的。长堤春柳。那些柳,在风中飘成绿烟一片片。扬州的朋友解释“烟花”一词给我听,说是飞烟如花。可不是么!那柳丝飞起,真的成烟花呢,是绿的烟花。
花多。迎春花,玉兰花,茶花,樱花,梅花,还有芍药。各有各的花期与灿烂。姜白石叹,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其实,有时的美丽,只为自己,无关世事的繁华与苍凉。对植物来说如此,对人来说,亦如此。
桃亦多。柳与柳之间,每隔几步,就有一株桃。满树的花苞苞,就快撑不住了,一腔的绯红和绮丽,流淌得点点滴滴。扬州的朋友替我可惜,说,你来早了,若是再晚来一些时日,这些花,全开了,那时看去,五步一柳,三步一桃,才叫好看的。我笑而不言,心中却满是欢喜,花半开为好,留着念想的。
也去看琼花。枝枝桠桠,看不出特别来。一枝一枝的叶,倒很翠绿。我试图从那些枝叶间,找出花苞苞,却没有。它是不是一朝打苞开花,就给人来个措手不及?听过它的传说,是埋玉而成。这传说美极,让人一下子想到冰清玉洁这个词,内心澄清。后来,我去琼花展厅看了它的照片,花硕大如盆,八朵洁白的小花,簇拥着花蕊,仿佛八位仙人,围桌品茗。所以,它又有别称叫聚八仙。我还是以为叫琼花好,是冰雪聪明的一个可人儿,牵人肚肠。
也有山,叫小金山。是一座人工堆起的小土山。四面环水,亭台楼阁,临水而建。树木葱茏,鸟雀众多。朝东临湖的花厅里,有郑板桥写的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喜欢那句“月来满地水”,是月色如水,水如月色。
白塔是必去看一看的。穿过一路的花花草草,白塔。绕塔而行,满眼望去,一个绿莹莹粉嘟嘟的世界啊。绿的是枝,是叶,粉的是花,是人。游人如织。塔上有小龛,上面雕绘着不同属相,一个小龛,对应一个属相。有人对着小龛许愿,有人虔诚地给小龛上香。
回转来,登石级入亭,随便拣一处闲坐。湖上有画舫,很古代地悠悠荡过。亭的四角,悬挂着铃铛,风吹来,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丁当,丁当,丁当。这时的风,很像调皮的小孩,把铃铛当玩具,不停地敲着。乐此不疲。我静静坐着,看鱼翔水底,听风拂柳,柳拂风,人生百年,恍惚全聚在此刻。想起那句著名的诗来:“游人只合江南老。”我却想把它改成,游人只合扬州老的。
我想做瘦西湖上一阙诗,一方亭,一棵柳,一朵花,或者,就斜卧成一波湖水,收录着花红柳绿,还有蓝天和飞鸟的影,就这样终老,不想归去。
19. 第一段中引用黄慎的诗有何作用?
20. 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水是瘦西湖的水,窈窕如女子的腰,一路逶迤流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塔而行,满眼望去,一个绿莹莹粉嘟嘟的世界啊。(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文章最后一小节与徐志摩《再别康桥》中“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
22. 阅读下面这则链接,回答问题。
知名作家丁立梅来到扬州某中学,为扬州中学生带来一场题为《文字温暖人生》的读书讲座。讲座结束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与丁立梅老师互动交流,丁老师认真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讲座现场不但洋溢着浓浓书香与情韵,也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是一次关于读书的对话,也是一场智慧的交流。
下面是一个学生的提问,假如你是丁立梅老师,你该如何回答。
某同学:丁老师,你好!我记得你有一篇写扬州的文章——《游人只合扬州老》,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想起那句著名的诗来:‘游人只合江南老’,我却想把它改成,游人只合扬州老的。”您为什么要这样改?
丁立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9. 引用黄慎的诗表现了扬州的活泼、可爱、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增添了全文的文学情韵;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0. (1).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瘦西湖的水比作女子的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瘦西湖水的纤细、柔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瘦西湖水的喜爱之情。 (2). “绿莹莹”、“粉嘟嘟”连用两个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写出了枝叶之绿,花之艳、人之多,突出景色可爱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21. 内容上:运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喜爱、赞美之情,及想与扬州一起终老的情感;结构上:既点题,又照应上文“我却想把它改成,游人只合扬州老的”。
22. 示例:我觉得,扬州很可爱,很美,很自然。有好看的人,好吃的菜,还有好看的景,并且在美景中可以听风、赏花、看柳……这一切使我静心,让我陶醉,似乎只有与之融为一体,才能表达我的爱意和眷恋,于是我不忍离去,只愿在此终老,可见扬州的魅力无穷啊!
【解析】
19. 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开头引用诗句的作用。首先要理解好“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扬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