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09  2018-04-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9]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语文信息卷(一)
考生姓名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
语文(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邹鲁文化是以周代两个诸侯国鲁国和邹国为中心、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当地土著东夷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文化。邹鲁优良家风,远承虞舜以孝悌治家的风尚,又直接受到了泰伯、周文王、周公几代人培育的家风的熏陶,寓继承于发展之中,做到了根深而叶茂。
在这样一种文化大传统和家风小传统的背景下,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全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就母教的典范。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孔子的圣人家风由一则“庭训”的典故可见一斑。孔子的家教具有示范效应,孔子后人从这则家教案例中提炼概括出了诗礼家风,世代发扬传承,历两千五百余年而不衰。
颜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子秉承师教,克己复礼。颜子知学、好学、乐学,不会因为生活穷困而失去学习的乐趣,连孔子都承认颜子好学超过了自己。修德、好学、守礼是颜子为人的三大特点,也是颜子奠定的颜氏家风的三个支撑点。颜子三十五世孙颜之推著《颜氏家训》,将修德、好学、守礼的精神纳入颜氏家训,使其世代相传,到明清时期就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
曾子父子二人共同开创的曾氏家风,以孝悌、修身、耕读为其三大特征。曾子以孝著称,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这说明曾子与孝道、《孝经》关系密切,是孔门孝道的主要传承者和发扬者。曾子重视修身,善于反省,以“吾三日省吾身”为其修身特点。曾子与父亲务农为生,一则流传甚久的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传说故事,说明曾家过的是晴耕雨读的生活。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耕读家风,或许就创始于曾氏父子。
孟母教子有方,留下了“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等传颂后世、脍炙人口的故事。孟子主张人的一生应该进“礼门”,走“义路”,居“仁宅”,培养浩然之气,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这是孟子开创的孟氏家风的基本内涵。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这样幼年时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鲁文化是区域性文化,融合了殷商文化和土著东夷文化,以周代礼乐文化为主体。
B.曾氏家风中重视孝道,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孔子称赞曾子传承和发扬孝道。
C.孟子的母亲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教育孟子。
D.在其他家族的家风失传后,颜之推写的《颜氏家训》在明清时期变成了复圣家风的内核。
【答案】A
【解析】B强加因果关系。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的著述,不是孟母家教的内容。D“在其他家族的家风失传后”于文无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邹鲁优良家风作为立论的前提,阐述了圣人的家风,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B.文章列举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故事,论证曾氏家风三大特征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
C.文章在论述中大量引用有关语句,表明了重视文化内涵的立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呈“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几个分论点,结尾总括论点。
【答案】B
【解析】“论证曾氏家风三大特征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错,文章列举曾氏父子瓜田除草的故事,是为了论证曾氏家风的耕读的特征,不是为了论证孝悌、修身、耕读的互相传承和发展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鲁家风根深而叶茂,与其远承虞舜治家风尚,又直接受到了周文王等人的培育有关系。
B.如果孔子、孟子没有得到典范的母教的熏陶感染,后来就可能难以形成孔孟二氏的家风。
C.颜子、曾子的家庭情况有些相似,但与孔子、孟子的不同,也就形成了与孔孟不同的家风。
D.孔子、孟子出自孤儿寡母的单亲家庭,这说明普通家庭或困难家庭更容易形成优良的家风。
【答案】D
【解析】“这说明普通家庭或困难家庭更容易形成优良的家风”推理无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衣 香
朱天文
《花间集》里有一首词写到女子为想念她的男子而废了梳妆,她最漂亮的衣裳因为长久折叠放在衣箱里,那折痕把衣裳都磨损了。词中没有提及一句相思的话,但这样深沉含蓄的情感,实在令我这个现代女性惊羡。“衣白渐侵尘”,这是多么深稳贞一的思念啊。
去年秋天,因为被关在制作人家里写剧本,来不及收夏衣,出关之后骤然已是寒冬了。好容易等到一个大太阳天,把夏天衣服一件件洗了收藏。手底下流着冰凉的自来水,一寸寸都是活的。水里的衣裳是夏天和春天的颜色,照眼地亮,尤其前两年流行的淡蓝、淡茄紫、粉红等“星星小孩”粉彩系列,像是泉涌芙蓉、水流霞影,让人为之惊爱不已。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舍得用洗衣机洗,也不脱水,湿淋淋地吊在竹竿上,眼看风将其吹干了,阳光将其晒燥了。一件件的衣服,一段段的记忆,日子不知不觉过去,每当换季藏衣取衣时,我才诧讶于时光的流转竟是这样忽忽如梦。
记得那么一个景象:我沿着回家的坡路走上来,煦暖的太阳光里,家家楼廊下挂着香肠、腊肉,栏杆上摊开晾着被单、褥子,一家一家不同的花色是一家一家不同的日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展现真实的生活呢?只觉一种远意,叫人愁煞。那天廊下还吊了我洗好要收的夏衣,一件苹果绿的罩袍临空舞摆着,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像是早来的一片春天,悦目极了。岂知这件衣服才花了我80块钱,批发卖时怕还论斤称的,我一眼看中把它抢救了出来,穿在身上居然不俗。看着它在落羽轻风里摇动的姿态,当下竟作出一句很像现代诗的诗:
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
早些年兴起中国风,大减价时买了一套衫裤——假缎桃红裤配藤紫开襟长衫,襟上镶桃红宽边,腰上坠一条桃红如意穗,买来就被家人讥作歌仔戏戏装。着定袭衫裤,脚踏一双银色细高跟鞋,就成了时髦的迪斯科舞装。有一天穿了它要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打扮好了在后院门口站,请爸爸妈妈掌眼。彼时院中两棵桃树的花才落,满枝子绿叶蓁蓁,父亲正在树下拔草,抬头一见,笑说:“怪不得桃花都没了,原来变成了一个桃花精!”改良式的中国风不知何故一律左襟,披发左衽,乃如此当然地行之于20世纪80年代,从某一点来看,“桃花精”倒深具警譬之意。
那么,何妨把村衫扎进窄裙里。我喜欢蹬双高跟鞋,精神饱满地在房子里踱来踱去,让鞋跟咔咔咔地敲在磨石地上,像一位利落的女秘书。不然,一袭洋装大圆裙系条宽皮带,臂下夹只手提包,星期六的上午到邮局领款、存款、划拨、寄航空信,再走路到第一银行把乙存账户的钱转入甲存账户,一宗一宗办成了。手提包沉甸甸的,里面有钱、印章、存折,天呀,自己实在太干练果决了——一步步莲花,裙底生风!
再不然,家居穿T恤系条斜裙,活似意大利写实片里的女人,有一种从生活当中结结实实滚过来的悍然的生命力,镜中一瞥不免大怖。偶尔也穿平底鞋,仿佛自己变得很低很低,在令自己欢悦的人前,一切心甘情愿。有一年夏天,院子里开了14朵昙花,赏花到夜深兴犹未尽,几个人跑出去看月亮,躺在人家轿车车盖上,月色似水流年,无声无息从我们年轻的身上滑过。假如留下了痕迹,是年年春暮开箱取衣时,樟脑香里一抖抖出的那件水蓝底白牡丹大花布袍子。
买衣服就是一个缘字,相信女子如我辈者皆有同感,衣服实在比什么都更是女人的知己。自己喜爱的衣服,一定是“一见钟情”,千千万万里,一看就看到了它,就是它了。又或者和自己有缘的衣服,这次不买,下次也不买,而终究还是买了。女人对衣服这种天生的敏感和痴心,乃至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切身之感与执着,最是被人拿来笑话的,但我想,如果男人破坏了理论与制度,就会变成虚无主义者,而女人再堕落也不会落到虚无主义,因为物质自身的存在于女人就是可信可亲的。
冬天已经过去,脱下这一身笨重的冬衣,感到年轻的肌肤与春气里的阳光雨露分外相亲。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12期,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由《花间集》中的一首词写到女子为想念其男子而废了梳妆,将最漂亮衣裳久叠放在衣箱而引出“衣裳”。既点题又开启下文对“衣”的追忆。


展开余下试题B.文中将水里的“淡蓝、淡茄紫、粉红等‘星星小孩’粉彩系列”衣服,比喻为泉涌芙蓉、水流霞影,非常生动形象,表达了对这些衣服的极其喜爱之情。
C.文中父亲笑说“怪不得桃花都没了,原来变成了一个桃花精”一句,风趣幽默,用桃花“变成了一个“桃花精”来说明我穿一件衫裤的精妙与惊艳。
D.本文采用倒叙,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表情达意,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语言既活泼欢快,又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答案】D
【解析】本文没有采用倒叙。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运用比喻手法,把临空舞摆着的、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的苹果绿罩袍,比喻为早来的春天,非常生动形象。(3分)“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表明苹果绿罩袍让作者赏心悦目,温馨之至。与其说竹竿暖暖,不如说作者内心温暖甜美,意蕴丰富深刻。(2分)(言之成理即可)
6.结合全文,说明文章标题“衣香”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耐人寻味。“衣香”给人以温暖馨香之感,能激发读者的审美情趣和阅读欲望。②统领全文。全文自始至终围绕着“衣”来写。先后写到“衣裳”“夏衣”“衫裤”“大圆裙”“斜裙”“冬衣”等。③彰显主题。“衣香”的“香”,寓意“衣”给作者带来的审美体验、心灵感受和温馨、愉悦的记忆等。以“衣香”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衣”由衷的喜爱和深深的思念之情。(每点2分。答到其他点,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教育部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马勇说:“要加快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应该从破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视角展开,首先是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我国生态旅游规划不仅要全面对接全城旅游规划,还应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对接,并率先在全国打造一批优秀的全城生态旅游示范市(县),示范城镇和示范乡(村),向全国推广,这样不仅能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全城快速发展,还能推动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摘编自卢慧《生态旅游: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7年12月4日《南方报》)
材料二:
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关注的数据如下:

(资料来源于201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说,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5.7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11万多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2亿农村人口受益;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中,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
(摘编自李干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2017年12月5日《经济日报》)
材料四:
五十五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岛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范例。塞罕坝人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苦战精神,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提供了一个中国读本,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摘编自《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2017年9月20日人民网)
材料五: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探索性,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难度较大;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法律法规;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我们将按照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改革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短板和漏洞,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努力奋斗。
(摘编自《党的十九大举行第六场记者招待会: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情况》)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图一反映我国资源人均占有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较大。
B.图一反映我国人均煤炭资源、人均水资源分别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和四分之一。
C.图二反映我国的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仅仅低于美国,而高于俄罗斯、日本等其他国家。
D.图二反映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量,从俄罗斯到法国的八个国家呈现递减的状况。
【答案】B
【解析】“人均水资源”没有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应刚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中马勇就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领跑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包括要实施生态旅游规划示范工程等的建议。
B.材料二就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作了比较,报道了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数据。
C.材料三中,李干杰指出了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正是这一些变化倍添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
D.材料四报道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五十五年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部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史诗。
E.五则材料均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等内容,对建设美丽中国有着指导、借鉴或启迪意义。
【答案】BD
【解析】A“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于文无据;C“正是这一些变化倍添了国人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无中生有;E“均涉及”过于绝对。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均未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内容,材料五未涉及“绿色发展”的内容。
9.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困难和桃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①自然资源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有较大难度;②有的改革落实需要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③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④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每点1分。答到其他点,概括合理也可得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也。少好学,能说《易》、《春秋》。仕于州郡。成帝永始二年,有日食之灾,乃诏举敦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州举玄,诣公车,对策高第,拜议郎。
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玄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故《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念微行之事,爱幸用于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子产而不育。臣闻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无穷之福,天下幸甚。”时数有灾异,玄辄其变。既不省纳,故久稽郎官。后迁太常丞,以弟服去职。
平帝元始元年,日食,又诏公卿举敦朴直言。大鸿胪左咸举玄诣公车对策,复拜议郎,迁中散大夫。四年,选明达政事能班化风俗者八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展开余下试题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若玄不肯起,便赐以毒药。太守乃自贪赍书至玄庐,曰:“君高节巳著,朝廷垂意,诚不宜复辞,自招凶祸。”玄仰天叹曰:“唐尧大圣,许由耻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饿。彼独何人,我亦何人。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头于太守曰:“方今国家东有严敌,兵师四出。国用军资,或不常充足,愿奉家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为请,述听许之。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
(节选自《后汉书•谯玄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B.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C. 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D.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玄(人名)”“绣衣使者”“节”“风俗”“诛赏”“事”“王莽”“使者车”,虚词“为”“而”,再结合本句意思:当时大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是绣衣使者,手持天子符节,与太仆王恽等人分别巡视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自行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统摄朝政,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句子可以断开为:时并举玄/为绣衣使者/持节/与太仆王恽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所至专行诛赏/事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使者车。故选A。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或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和现代“公车”含义不同。
B. 微行,旧时谓帝王或有权势者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简言之,就是“微服私访”之意。
C. 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每年都要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D. 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的考试方式。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社稷,原为谷神和火神”说法错误,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故选C。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
B. 谯玄希望皇帝心怀天下,爱惜身体,对后宫中的嫔妃给予同样的宠爱。
C. 谯玄曾一度被升任为太常丞一职,可后来因为给弟弟服丧而辞去了官职。
D. 谯玄被儿子出钱赎回性命后,为保性命,隐藏于田野,直到去世之日。
【答案】D
【解析】这是一道文言文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D项,“隐藏于田野,直到去世之日”说法错误,“玄遂隐藏田野,终述之世”指谯玄隐藏田野,直到公孙述去世之日。故选D。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胤嗣。(5分)
(2)后公孙述僭号于蜀,连聘不诣。述乃遣使者备礼征之。(5分)
【参考答案】(1)臣听说天子禀承上天,继承祖宗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继承人更为使人着急的。
(2)以后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连续聘他去做官,他都不去,公孙述于是派使者准备了礼品召他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继”,继承;“延”,延续;“嗣”,继承人。(2)句中:“诣”,到……去,在这里意译为“不去做官”;“乃”,于是;“征”,征召。
【参考译文】
谯玄字君黄,巴郡阆中人。年轻时好学习,能讲解《易》、《春秋》。他在州郡任职。成帝永始二年,出现了日食的灾异,于是皇帝下诏书要各州举荐一名敦厚朴实而又谦让、有品行有道义的人。州府举荐谯玄,谯玄到公车,策问应对成绩优异,被授任为议郎。
皇帝开始设置期门,多次微服外出。皇帝立赵飞燕为皇后,皇后独占宠爱,心怀忌妒,很多皇子横遭夭折。谯玄上书劝阻说:“臣听说天子禀承上天,继承祖宗登上皇位,保有大业,延续帝祚,没有比继承人更为使人着急的,所以《周易》有子承父志,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原则,《诗经》吟咏子孙众多的幸福。现在陛下的继承人没有确立,天下的人都在注目,然而陛下不去考虑社稷之计,一心想着微服外出的事情,恩爱宠幸用在使人惑乱的人身上。臣私下听说后宫皇子生下而不能养育。臣得知以后很忧伤,心中十分悲痛,私下片刻不忘忧念国家。希望陛下想着天下极端重要,爱惜自己像金玉般的身体,对后宫中的妃后给予同样宠爱,保存无穷的幸福,(这样的话)天下的人都非常欣慰。”当时国家多次发生异常灾害,谯玄经常陈述灾异的变化。但他的意见却不被皇帝理解接纳,所以谯玄长久地滞留在郎官的位置上。后来调任太常丞,因为为弟弟服丧辞掉官职。
平帝元始元年,出现日食现象,平帝又下令要公卿大夫们推荐敦厚淳朴、敢于直言的人。大鸿胪左咸推荐谯玄到官署去应对策问,谯玄再次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升为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要选拔八个通晓政治事务又能推行教化风俗习惯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举谯玄,谯玄手持天子符节,与太仆王恽等人分别巡视各地,考察各地民风民情,每到达一个地方都自行行使惩罚奖励的职权。这件事还没有完成,而王莽统摄朝政,谯玄于是抛弃了使者的车马队伍,改名换姓,私下逃回家中,就此隐居起来。
以后公孙述在蜀僭称天子名号,他连续聘请谯玄任职,谯玄都不去。公孙述就派遣使者准备了礼物去征召他;如果谯玄还不肯出来做官,就赐给他毒药。太守于是亲自捧着文书到谯玄的家里,说:“您高尚的节操已经很出名了,朝廷很看重您,您确实不应该再推辞了,免得自招杀身之祸。”谯玄仰头向天长叹说:“唐尧是圣明的君主,许由还是把做官当作耻辱;周朝的武王最为贤德,伯夷为了不做官宁愿挨饿。他们都是那样的人,我也是那样的人。我要保全我高尚的志向和节操,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于是接受了毒药。谯玄的儿子谯瑛哭出了血对着太守叩头说:“现在我们国家东面有很厉害的敌人,军队四面出动,国家和军队的费用不是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8年全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