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20  2018-05-0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0]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
初一语文
说明:1. 本卷总分120分,其中卷面分2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附加题10分,计入总分,但总分不超过120分。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不能用铅笔或其他颜色笔。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弹琴复长啸。(王 维 《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 《晚春》)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4)《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 □□□□□。
(5)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qí dǎo( )的钟声也响了。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ǔ dì( )了。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à tíng guǎng zhòng(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4)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 )之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诘问之下,他终于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B.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使我的 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C.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D.林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4.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在“抽样检测”后加上“的力度”)
B. 第一个登上万国邮政联盟讲台的乡村女邮递员——云南省藏族邮递员尼玛拉木的感人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删掉“的感人事迹”)
C.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删掉“因为”或“的缘故”)
D.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删掉“使”)
5. 揣摩句式特点,仿照例句填写,使其成为排比句。(4分)
大海就像一位诗人,把满腔的激情挥洒成一朵朵浪花,大海就像 ,把 ;大海就像 ,把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18题。(46分)
(一)卖油翁(10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陈康肃公善射( ) (2)康肃忿然曰( ) (3)笑而遣之( )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浏览完整试题8.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和狂傲的个性。
B.“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这两句责问显然与卖油翁的态度有关,是卖油翁的态度激怒了陈尧咨。
C. 本文着重写陈尧咨的射箭,然后由此引出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繁简得当,突出文章的重点。
D.卖油翁不仅练就一手倒油的好功夫 ,还会讲道理。他用一个小绝活“酌油之技”作为例子,进行巧妙类比,一句深入浅出的话便让心高气傲的陈尧咨怒气顿消,心悦诚服。
(二)为人大须学问(9分)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①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②,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③莅事惟烦④。不徒言⑤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群凶:指当时各地动乱。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 会麻烦。⑤不徒言:不只是虚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朕向为群凶未定/为博士邪 B. 为人大须学问/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比来四海安静/安能辨我是雄雌 D. 躬亲戎事/万里赴戎机
10.请用3条“/”为下面句子断句。(3分)
古 人 云 不 学 业 墙 面 莅 事 惟 烦 。
11.请谈谈太宗的一番话给你什么启示。(3分)

(三)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0分)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 ,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⑻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⑼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⑽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 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⑾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⑿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⒀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⒁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⒂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⒃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⒄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⒅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⒆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⒇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选材精当,精于裁剪,有繁有简,如作为“学者的方面”,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两事就写得比较简略。
B.文章结构精致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在“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这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本文在叙述中加入不少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D.本文的语言平实,精炼含蓄,但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B.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多年如一日,目的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D.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4.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展开余下试题

(四) 惟有少年心(17分)
⑴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⑵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摩着它的苍老。天青色的封面泛灰得很厉害,边角都磨成了弧型,突得盖不住下面的书页。封底已经没有了,两根锈光了的书钉还在坚持。几道灰白的褶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⑶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才,五岁就进了妈妈担任校长的小学里。那时的农村小学还是五年制,十岁小学毕业已经不慢了。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⑷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⑸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有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我不敢用力,却又很想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⑹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 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有的甚至就压在课本上。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还记得,当时是很在意有没有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下来,所以也不管盖没盖上课文,只是急速地写。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其实到了现在对这些课文仍然愚钝得很,何况那时年幼呢?
⑺“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一生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那时哪里懂得这些文字含义的深邃?老师说好,就用打着圆圈的线画了出来,当堂背得滚瓜烂熟却也不认为有多好。
⑻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 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有人认为是“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飞色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印象颇深的倒是两位老师的朗读。
⑼“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是一位吴姓老师的朗读,语调里淡淡的忧伤和略带忧郁的眼神,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⑽“岂有这样放屁的事!打死人命就白白地走了,再拿不来的!”疾言厉色、煞有介事。我记住了这位姓潘的语文老师,也记住了贾雨村的虚伪。
⑾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 “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记得在学生中间还有这样的说法:学生用红笔是对老师的不敬,不能用红笔写人名。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相比规规矩矩、老成持重的蓝、黑色,红色自然醒目得许多。
⑿纸上醒目换种颜色就行,人生的醒目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⒀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想我以前哪里是个能在板凳上安安稳稳一坐四十分钟的孩子!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就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⒁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⒂童年依依,昔我往矣,童心邈邈,今我来思。
⒃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 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 (略有删改)
15.阅读原文(4) - (14)段,分别用四字短语依次概括作者找到的童年踪迹。(3分)
(1) (2) (3)敬畏红字 (4)
16.“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你如 何理解这两句话?(3分)


17.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
(1)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 哗”的响。

(2)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18.文章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最后一句说“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历可寻,但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却无从寻觅了”我到底失去了什么?结合全文内容回答。(5分)



三、作文(50分)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从有纳兰容若的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就成为很多人心中水远的眷念。 “初见”固然很美,“又见”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深刻的美呢?又见花开,你会欣赏到别样的风景;又品经典,你会经受到人性的洗礼;又遇故人,你会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你的“又见”,又会带给你怎样的心动和感悟呢?
请将题目“又见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真实姓名;④字迹工整、书面整洁;⑤不少于600字。
四、附加题(10分)
【甲】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他不能再等了。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A.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


展开余下试题“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誓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乙】祥子的车卖了!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 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跟着虎妞的棺材往城外走,他这才清楚了一些,可是心里还顾不得思索任何事情。没有人送殡,除了祥子,就是小福子的两个弟弟,一人手中拿着薄薄的一打儿纸钱,沿路撒给那拦路鬼。
楞楞磕磕的,祥子看着杠夫把棺材埋好,他没有哭。他的脑中象烧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
屋里已被小福子给收拾好。回来,他一头倒在炕上,已经累得不能再动。眼睛干巴巴的闭不上,他呆呆的看着那有些雨漏痕迹的顶棚。既不能睡去,他坐了起来。看了屋中一眼,他不敢再看。心中不知怎样好。他出去买了包黄狮子烟来。坐在炕沿上,点着了一支烟;并不爱吸。B.呆呆地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的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象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着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
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快。
1.甲文段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段中祥子“连哭都哭不出声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乙文中说他买车、丢车的过程有“三起三落”,请概括这过程中他的性格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什么?(4分)

3.作者善于调动各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使得人物个性突出。请任选文中一处划线的句子,分析作者怎样传神地表现出祥子的心理?(4分)

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初一语 文 答 案
1.(1)独坐幽篁里
(2)惟解漫天作雪飞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1)祈祷(2)取缔(3)大庭广众(4)深恶痛绝
3.D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4.D(“增强”和“培养”颠倒顺序)
5. 大海就像一位画家,用绚丽的色彩涂抹出一幅幅风景画;大海就像一位乐师,用欢快的旋律拨动出一道道海浪线。
6.擅长 气愤的样子 打发
7.(1)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2)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8.C(不是着重写陈尧咨射箭)
9.D (D.军事战争A.因为/成为;B.表程度,很,非常/指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C.安稳/怎么)
10.古 人 云 / 不 学 业 / 墙 面 /莅 事 惟 烦。
11.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明理少走弯路,否则便会“莅事惟烦”。
译文: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许多凶敌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到处安静(没有纷乱),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做国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有烦恼。’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很是觉得不对。”12.D (语言生动形象)
13. B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说”了就“做”。 )
14. 不矛盾。前者指他潜心学问,是“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写出了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他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这体现了他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他的“说”和“做”相互贯通,正是他言行一致的高度体现。
15.勤做笔记 当众朗读 画简笔画
16、“一页页翻下去”轻轻唤醒我记忆深处的一篇篇文章,唤醒我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让我的心宁静下来。也就这一本书,承载了我童年的期盼与梦想,孩童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让我感觉它厚重了;也是它让我走向成熟。
17(1)运用叠词“慢慢”“缓缓”“轻轻”写出我的动作的细腻与温柔,反映了“我”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
(2) “眉色飞舞”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朗读时抑扬顿挫,神采飞扬,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态,,表现了我当时愉悦,自豪的心情。
18.点明文章主旨:对童年的怀念,对“无处寻,惟有少年心的感慨。”扣题,与文题“惟有少年心”相照应。因为“我”失去了儿时的天真,失去了少年的期盼与梦想,失去了孩童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所以年少时的那种情怀,就无从寻觅了。
附加题:
1.A.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B.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2.从淳朴、老实、勤快、吃苦耐劳、有美好的理想变得麻木、潦倒、狡猾、吃喝嫖赌、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人;
原因:一是社会问题,祥子处于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饱受摧残与迫害,单靠人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二是个人原因,祥子经历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汕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