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35  2018-06-0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5]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成都市2015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第I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o(9分,每小题3分)
神话是作为文化基因而存在的。比如构成我们国名的两个汉字,“中”和“国”,均出于神话想象,华夏先民把大地想象成四方形,四边之外有海环绕(所谓“四海五洲”),而自认为是大地上的中央之国(九州或神州)。这是典型的神话宇宙观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神话遗产,是我们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
我们可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来审视神话系统。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即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这一套文字叙事,是小传统;而先于和外于文字记录的传统,即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和与书写传统并行的口传文化传统,可以称为大传统,比如考古学上随处可见的崇拜玉、巨石、金属(青铜、黄金等)的文化等。大传统铸塑而成的文化基因和模式,成为小传统发生的母胎,对小传统必然形成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在大传统的文化整合研究中,我们必须关注文化中最具有“文本”意义的方面,即先于文字而存在的象征符号体系。这是一种非文字符号体系,比如,在金属冶炼技术所支持的青铜时代到来以前,中国本土呈现的最有力的特有符号是玉礼器系统。玉器盛行上下约3000年,几乎覆盖中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样的动力因素,能够持久不断地支持这样一种极长时间的、广大距离空间的文化传播运行呢?“神话观念决定论”的提出,为此找到了理论解说。先民认为玉代表天,代表神,代表永生不死。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
“神话中国”指按照“天人合一”的神话式感知方式与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从初民的神话想象,到先秦的文化典籍,从老子孔子开启的儒道思想,到屈原曹雪芹的再造神话与原型叙事,一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圣人贤君明主、民间崇尚的巫神怪傩等,其中所隐舍的思维潜意识,以及礼仪性行为密码 ,都是“神话中国”的对象。从各地的孔庙,到家家户户的灶神、门神和祖灵牌位,皆体现着“神话中国’’的无处不在。
在中国文化中,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的理念始终没有动摇。这是中国神话不同于西方神话的最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神话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解释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在某种意义也预示着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梳理神话中国,不是揭示单个作品的神话性,也不仅仅是将局限在民间文学范畴的神话研究与出土文献、考古
图像相结合,最终是要寻求中国神话所特有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和宇宙观,它们是传统文化的原
型编码。
(选自《重新解读中国神话: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传统中,小传统是指汉字编码的书写文化传统,大传统是指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
B.从大传统的角度研究中国神话系统,必须关注文化典籍中最具“文本”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
C.“神话中国”无处不在,其对象包括神话想象、文化典籍、思维潜意识、礼仪性行为密码等。
D.中国神话以“天人关系”为核心,以“天人和谐”为最高追求,这也是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文章 首段根据 神话与文化的关系,提出了神话遗产是进入中国传统本源的有效门径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解释了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含义,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以玉器为例,是为论证“玉的神话化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的观点。
D.文章尾段论及中国神话的特点,指出梳理神话中国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传统文化的原型编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产生崇拜玉、巨石、金属的文化,就必然不会出现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文字叙事。
B.青铜礼器系统在玉礼器系统之后的出现,说明文化的象征符号体系也与人类的技术发展有关。
C.玉器能够在极长时间、极大范围内盛行,是因为在先民神话观念中,玉代表天、神、永生不死。
D.阅读《三国演义》会油然生起对刘备的敬仰和怀念,其中的思维潜意识是“神话中国”的对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阳光堆在犁铧上
晓寒
①犁铧是沿着墙角进入我的生活的,祖父说,它的年龄不知比我大了多少倍。不过看上去它一点也不老,犁铧是一个叛逆的家伙,把自己丢在了时间之外。它一副冷冰冰的样子,用它坚硬的目光,梳理这个村庄的筋脉,思考它的命运和这个村庄的羁绊与纠葛。谁是谁的主宰?谁是谁的附庸?
②那时候我害怕锐利的东西,像刀斧锯凿之类,所以从来不敢去招惹它,就是从它身边经过,也是蹑手蹑脚。
③只有到了翻耕的季节,土地的脉动才把它召回,加入到村庄的烟火中来。祖父把它摁倒在饱满的河水里,拿一把稻草慢慢擦拭,事实上,它已经够干净了。但祖父还是擦得很用心,反复地檫,反复地洗,连一条小缝隙都不放过。祖父认为收拾得一尘不染之后,背回来放到院坝里,让太阳慢慢把它晒干。祖.父拿起他那把发黑的长烟杆,装一袋烟点燃,边嗦嗦地吸着,边围着犁铧转圈,不时用手抚摸一下,嘴里念叨着,真是一张好犁。
④太阳满满地堆在犁铧上,犁铧像一面镜子,反射出冷艳的光芒,水珠给镜面打上稀疏的斑点,但还是能把人的眼睛刺得一塌糊涂。
⑤到第二天,祖父出去翻地,牛在前面走着,祖父和犁铧走在后面。外边到处能听到赶牛的吆喝声。一张又一张犁铧插进村庄的泥土里。泥巴翻起来的那一瞬,阳光正好打在劳作的犁铧上,透过浅水折射回来,周围的路上、屋顶山上有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一张张犁铧在村庄的土地里鱼一样游动。这时的村庄,撕开了伪装,完成了与心灵最完美的对接,犁铧过处,枝枝节节,都在响着爆芽的声音。
⑥到了黄昏,祖父赶着牛从地里回来,屋里已经点上了煤油灯,灯火里的犁铧还沉浸在劳作的时态,像一条小溪一样淌着水,祖父把它轻轻放回墙角。
⑦祖父告诉我,这张犁是他父亲也就是我的曾祖父留下来的。曾祖父小的时候,家里开了一家药铺,后来家道衰落,药铺关了,地和房子也卖了,四十岁的曾祖父租了人家的一块地学做农活,用一张犁养活一家人。我无法想象一双瘦弱的抓惯了药材的手怎样驾驭那张犁铧顺溜地把土地翻开。这个我从未谋面的男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⑧虽然我知道了犁铧的来历,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但我还是怕它,它那冰冷的雪光里,好像总带着一股腾腾的杀气。
⑨祖父慢慢老了,用不动犁铧了,父亲接了过来,还是在同一片土地上,一次又一次把古老的泥土一页页翻开。新翻的一页泥土,就是祖父曾经翻过的一页,只是祖父的那一页已经找不到了。父亲留下的犁痕,就是祖父当年犁出的沟壑。原来,土地和人一 样,都在延续着同一条血脉。
⑩犁铧转到两个哥哥的手里时,没用上几年,村庄里的犁铧便在各种农机的轰鸣声中败下阵来。我家的犁铧也随着大流,沿着一条曲曲弯弯的路,走到了谢幕的时刻。
11现在,犁铧被放到一栋空房子的楼上。犁铧沦落到这步田地,很快衰老了,锈蚀攻陷了它的眉心。
12犁铧,没有人再提起它,都把它给遗忘了。犁铧在空荡里看得到时间的来来回回,它在时间的来回里反刍着自己的辉煌,反刍着一个村庄的来路。
13村庄太小,已经容不下一张犁铧。我偶然回去,还能看到它,只是我不再怕它,我和它默默相望,从它衰败的眉眼里,能感知到传递过来的泥土的温度。
14擦去时间堆叠的锈迹,上面有一行清晰的字:光绪二十四年。
15它是我家唯一的古董,是我那个村庄的图腾。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叙述家中犁铧的命运变迁,以小见大,揭示了农业在现代工业社会中逐渐衰败的宏大主题。
B.曾祖父以犁铧进行艰难的生存斗争,养活了一家人,因此在“我”眼中,犁铧打着沉重和温暖的烙印。
C.文章第③段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再现了祖父对犁铧的擦拭过程,表达了祖父对犁铧的敬意与喜爱。
D.第⑤段中画线处的“数不清的光斑在游荡”,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翻耕的繁忙情景。
5.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5分)
6.文章是怎样围绕“犁铧”来组织全文的,请对此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张烁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 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 “诺亚方舟”。


展开余下试题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 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 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
(有删改)
【相关链接】
链接一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洞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
链接二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
链接三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发达国家一直不见硝烟地进行着,耗资8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纳入各国的种质资源,并计划在2020年收集到全世界25%的植物物种。 (王丹阳《青藏高原土的“种子方舟 ”》)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钟扬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
B.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科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
C.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
D.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种子的“诺亚方舟”,其意义不在
当下,而在未来。
B.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
集种子的决心。
C.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
当地科研力量。
D.红树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但在上海种植红树的尝试并非没有科学依据,只是其效
用短期不可见。
E.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让他与
深爱的土地相融。
9.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伯父玚,深所嗟尚,每称曰:“此儿吾家之颜子也。”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士谦服阕,舍宅为伽蓝①。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不敢驰惰,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 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日:“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或谓士谦日:“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士谦平生时为咏怀诗。又尝论刑罚,其略曰:“今之赃重者死,是酷而不惩也。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有识者颇以为得治体。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日:“我曾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七•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
【注】①伽蓝:佛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B.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C.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俊/下其腕无不止也


展开余下试题 D.语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谓此罪宜从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断其右腕/小盗宜黥/又犯则落其所用三指/又不悛下其腕/无不止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时男女成年行冠礼笄礼时所取;名,出生后由父母所取。“字”与“名”在语义上有所关联。
B.髫龀,垂髫换牙之时,指童年。“黄发垂髫”“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中的“髫”“龀”与此处含义相同。
C.春秋二社,即春秋两季的社日。社日,是古代劳动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其标志性习
俗是祭祀和宴饮。
D.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黥、刖、劓、杖、笞、髡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其中刖比黥更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事母至孝,淡泊名利。为母守丧,形销骨立;少为参军.后拒绝举荐,隋朝建立后
仍矢志不做官。
B.李士谦勤勉好学,才华横溢。他不仅博览群书,时常写诗,擅长天文术数,对刑罚也有合
情合理的见解。
C.李士谦乐善好施,富而不奢。赈济施舍,不惜倾家荡产;家境殷实,却非常节俭,故而招
待亲宾常用黍米。
D.李士谦仁厚谦虚,生荣死哀。利益被他人侵害,不加追究反予宽慰;生前深受百姓爱戴,
死时百姓流涕送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
(2)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诗人暮年漂泊潭州时所作。②隐几: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he)冠:传为楚隐者鹬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
B.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 节当饮、以饮浇愁的复杂心绪。
C.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鹗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
D.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
E.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
15.第三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自居易《观刈麦》中“ ,_ ___”两句,通过描写村妇孩童送饭的场景侧面
表现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
(2)《赤壁赋》中,描写与客共饮、吟咏为乐的句子是“ ,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中华五千年,兴亡万千事。每逢光风霁月之时,诗人们大多吟诵承平盛世的繁华,每逢阴雨晦冥之时,诗人们大多悲唱忧国忧民的挽歌。
②他在自己生活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依然用微薄的收入资助山区贫困儿童。此项义举,让人感动,纵使是木人石心,也忍不住泪流满面。
③成都人一直是“太阳的后裔”,只要一出太阳就倾巢而出,或去近郊骑行,或去赏花喝茶,休闲的背后,体现的是生命最本真和舒适的状态。
④我知道这幅画并不值钱,但是敝帚自珍,一直舍不得丢掉。每当看到这幅画,我都会想起一起历经磨难的战友,想起那段激情奋进的岁月。
⑤审理此案的法官认为,李某犯罪动机不是出于恶意,后来又有自首行为,考虑到李某认罪态度良好,罪不客诛,最后仅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⑥十年磨剑,计日程功。在黎明的曙光即将到来之时,同学们更应该分清主次,统筹安排,精心规划,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有“生产力”的地方。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18.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开通都江堰到四姑娘山的观光铁路,不仅能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民族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更能让游客便捷地观赏到川西的壮美风光。
B.记者从气象台获悉,今明两天,四川和云南东北部以降水天气为主,局部地区伴有短时
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请相关部门注意防范。
C.这群平均年龄还不到35岁的年轻人,在工作中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用青春和智慧推动
了航天事业的新发展,为我国航天事业争得了话语权。
D.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步伐升级,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
3%,进入了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区间。
19.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校长会研究决定,任命市消防大队王勇队长担任我校的消防安全辅导员。
B.学生会决定5月10日在体育馆举办第一届学生艺术节,欢迎大家惠顾。
C.今中午在食堂遗失一个典雅别致的书包,如有拾得,请交至教学楼101。
D.兹介绍我校高二李华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区块链”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 ① :可以运用到智能合约、证券交易、电子商务、物联网、社交通讯等多个领域。区块链具有开放性,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其他信息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可以说, ②.。区块链采用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在去信任的环境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不是对“人”的信任, ③ ,“人”的干预不对机器起作用。
21.下面是近十年中美两国进出口贸易图,请结合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十年中美两国间进出口贸易量

(1)概述近十年来中美两国间进出口贸易的整体情况。(3分)
(2)针对中美两国可能进行的贸易战,结合上图,你有何看法?(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人离开故乡去城市发展生根;随着全球化进程,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国外求学谋生。人们距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其实,所谓“故乡”,不止是我们的生养之地,也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文化的原乡。乡愁源于人的内心,不仅是因身体远离故乡而生出的念想,更是因心灵之家遭遇变故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现象。
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有人心怀乡愁,故乡成为心灵的慰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