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50  2018-06-0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江苏省扬中市中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月度质量检测
一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 枯瘠(jǐ) 坦荡如坻(dǐ) B.湎(miǎn)怀 强(qiánɡ)聒不舍
C. 档(dǎng)案 海市晟(shèn)楼 D.迸(bènɡ) 溅 拈(niān) 轻怕重
2.对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1分) (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A.策:驱使 B.食:吃 C.材:同“才” D.执:握
3.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 )
A.漂泊在外几十年,回到家乡看到满头银发的母亲,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B.当海啸到来时,很多人都在默默无闻中,完全没有察觉到灾难的来临。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 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D.开会时,他们有的玩游戏、有的打瞌睡,真是心无旁骛啊!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 )
⑴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________他们。
⑵________诗歌,可以让我们唤起丰富的想像,体味自然的诗意和人生的情趣。
⑶今年5月在萨格勒布举行的第49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员________,囊括了五项冠军。
A.关爱 观赏 所向无敌
B.爱护 观赏 不可一世
C.关爱 欣赏 所向无敌
D.爱护 欣赏 不可一世
5.下列划横线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分) ( )
_______说早期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________近十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就是人类唯利是图的贪婪所致了。这不是哪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________国家间共同协调行动,________实现人类和自然的重新和谐。
A.如果 所以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
C.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1分) (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经过精心选育,使野生兰花清香诱人,珍品迭出。
C.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而成的。
D.保持艰苦 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6.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1分) ( )
《水浒传》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
A.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小李广梁山射雁
7.宋江是个复杂的人物,如何客观评价他? (1分) ( )
A.假仁假义,是梁山的罪魁祸首 B.大英雄,能屈能伸
C.既仁义又糊涂的双重性 D.愚蠢与虚假的典型
8.《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最大特点是善于把人物( ),扣紧人物的身分、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1分) ( )


浏览完整试题A.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 B.置身于虚构的环境中
C.置身于古 代历史环境中 D.置身于真实与虚构的环境中
9.茅盾是一位作家的笔名,这位作家的原名是(1分) (  )
A. 朱自清 B.沈德鸿 C.茅以升 D.舒庆春
10.入横线处的短句,排序正确的一组是(1分) (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②④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1.对下面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1分) ( )
读书,能使我们在理想的路上拾级而上。当我们游刃于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中时,我们能接受到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能感觉到时代先锋业已倾吐的气息,能分辨出智慧善良和愚昧丑陋。区区五尺之躯,短短荏苒光阴,惟有读书能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A.不读书就一定不能实现理想。
B.读书,能让我们跨越时空,接触到平常生活中不能接触到的人物。
C.多读书更能让人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
D .读书是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的惟一途径。
1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1分) (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不能通其意。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骑在人民头上的, 。
(4)沉舟侧畔千帆过, 。
(5) ,非志无以成才。
(6)无丝竹之乱耳, 。
(7)人不寐, 。
(8)春蚕到死丝方尽, 。
二 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共6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4.末句的“放过”和“拦”用的精彩,请简要分析。(2分)
15.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表达这个人生哲理的?(4分)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14分)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不能名其一处也。( )
(3)曳屋许许声( ) (4)无不毕肖 ( )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①不能指其一端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 ②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①往往留像于馆 ②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分)
译文: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2分)
译文:
19.下列句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2分)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20.【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2分)答:
(三)超越生命的临界点(8分)
俞敏洪
①爬山爬到一定时候,会感到筋疲力尽,再也不想往上多爬一步。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全身开始舒服起来,爬山的乐趣油然而生。跑步跑到一定时候,也会感到筋疲力尽,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呼吸舒畅起来,两条腿也好像自动跑了起来,继续跑下去的勇气会转变成一种轻松地向前跑的惯性,接着跑下去就能跑出很远。
②不管是爬山还是跑步,在你咬紧牙关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临界点。如果你能坚持下去,就会挺过临界点,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不再害怕所面对的更长、更困难的挑战,并且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一份成就感和一份自信。
③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临界点,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临界点。它不像肉体上的临界点那么明显,但更难挺过去。因为它会持续更长的时间,需要人们有更多的内在勇气。
④在工作和事业中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我们有闯过临界点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耐力。很多人在工作中十分浮躁,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小事。其实,小事做不好的人绝对不可能干出大事来,能否认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标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到处寻找金矿,在自己拥有的一块土地上挖了个遍,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只能绝望地卖掉了土地。而买他土地的那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只向下挖了几锹,就挖出了金子。另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挖井,挖了十口井都没有挖出水,其实每口井他只要再向下挖一米,就有一条永不干涸的地下河在等着他——“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就是临界点。只有超越各种生命的临界点,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展开余下试题⑤世界上的事情经常很容易开始,但却很难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圆满意味着必须走完全程,意味着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意味着遍体鳞伤也绝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
善良,意味着在到达临界点的时候咬紧牙关继续拖着疲惫的双腿向前奔跑,直到最后肉体和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合二为一。
⑥不能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会吃尽失败的苦头;要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需经受更多的痛苦。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灿烂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
21.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22.请概述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23.请分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灿烂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 跑的你升起。



(四)采浆果的人(16分)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丈夫不撒手,她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 ,只能守着他。
③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着她的服侍而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④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 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 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苍苍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竟一发而不可收,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⑤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
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睛响睛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⑥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⑦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 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团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仅仅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有删改)
24. 阅读全 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25.第②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4分)

26.请结合文中划线语句,简要概括大鲁二鲁的形象特点。(4分)

27.这是一篇具有“社会反省意识”的小说,意蕴深刻,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作品的寓意。(4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选择放弃,但我选择咬牙坚持;
本来我可以选择沉默,但我选择勇敢说出自己的声音;
……
但这可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要有真情实感。(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A 7.B 8.C 9.A 10.B 11.A 12.C 13.略
14. 答案: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15. 答案: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16.⑴夹杂 ⑵说出 ⑶拉(4)相像(相似)
17.D(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千里马)
18.⑴(客人们)起 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 逃跑。⑵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
19.C(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
20.【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观巴黎油画记
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


展开余下试题21.(2分)持之以恒,不怕痛苦,超越生命的临界点,方能取得成功。(用文中原句回答给1分)
22.(3分)首先提出了“在工作和事业中要取得成功,需要有闯过临界点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耐力”的观点(1分);然后分析了一些人在工作中浮躁的原因,提出要认真地做完每一件小事,以掘金矿和挖井的两个故事来形象具体地论证观点(1分);最后强调观点:“只有超越生命的临界点才能成功”(1分)。
23.(3分)采用比喻论证,将人生的临界点比作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将成功比作太阳带着灿烂朝霞升起(1分),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只要忍受痛苦超越生命的临界点,就一定能迎来成功 的观点(1分),语言生动有力,使全文在 鼓舞人心的力量中结束(1分)。
(四)
24.(4分)秋收时节,金井人都放弃秋收去采摘浆果(1分),大鲁二鲁这对智障兄妹却不为眼前利益所动,坚持秋收(1分),一场大雪掩埋了金井人一年的收成(1分),最终大鲁二鲁这户成了村里唯一收获庄稼的人家(1分)。
25.(4分) ①与上文“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相承接;②突出采浆果也有危险,刻画了曹大平夫妇为了挣钱不惜冒险的形象;③预示着金井人的悲剧。④与大鲁二鲁不为所动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1点1分)
26.(4分)坚守传统和诺言;勤劳肯干;热爱生活(或:爱美、乐观等);质朴、不贪心(1点1分)
27.(4分)作家批判的锋芒,直指人性的贪婪和本末倒置的愚行。
①启示人们抵制金钱诱惑,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舍本逐末。如曹大平夫妇贪心不足,涉水过河采浆果时,赔了夫人又折兵,落得大病一场;精明的金井人采浆果赚钱的欲望无止境,最后反而两手空空。
②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传统的生活和劳动方式。如急功近利的金井人,一年的收成因采浆果之误被无情地封冻在大雪之下,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③愚钝的人与精明的人的结局差距大,启示人们不要过于精明。如金井人采浆果赚钱,看似精明,实则因贪婪而愚蠢, 大鲁二鲁反而成了智者,他们一直恪守组训,种地、收获,这个冬天只有他们家是殷实的。
(写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观点分别为1分,结合内容分别为1分)

三、表达与作文
28.作文(60分)。
按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切入分42分。 (110.52.94.8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扬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