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446 2018-09-23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 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这再次阐明了《论语》中“__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寄情于景,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的诗句是。
【答案】遥怜故园菊;一夜征人尽望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解析】(1)遥怜故园菊(重点字:园)
(2)一夜征人尽望乡(重点字: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重点字:郎)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凡是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必须做到熟练背诵,对其中的重点句子还要做到准确默写.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确凿(zǎo) 窃读(qiè) 搓捻(nián) 人迹罕至(hān)
B. 书塾(shú) 叛逆(nì) 攒成(cuán) 疲倦不堪(kān)
C. 秕谷(bǐ) 枉然(wǎnɡ) 自卑(bēi) 一字不漏(lù)
D. 模仿(mó) 涨红(zhànɡ) 感慨(ɡài) 恍然大悟(huǎnɡ)
【答案】B
【解析】A项“凿”读作(záo);“捻”读作(niǎn);“罕”读作(hǎn);
B项正确;
C项“漏”读作(lòu);
D项“慨”读作(kǎi).
答案:B
本题考查字音.要熟记拼写规则,形似字,误读字、生僻字更要注意.
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3.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坤士 绽开 暂时 废寝忘食
B. 激荡 陌生 轻捷 人声顶沸
C. 云宵 争执 和蔼 接然不同
D. 倜傥 磕头 悔恨 油然而生
【答案】D
【解析】A.坤士--绅士;
B.人声顶沸--人声鼎沸;
C.云宵--云霄,接然不同--截然不同;
D.正确;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析,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书写,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本题需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学习时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平时认真书写,规范书写,仔细辨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神秘原始森林.
浏览完整试题
B. 为了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小刚不求甚解,又把这个题目研究了一番.
C. 这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好朋友小红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
D. 请别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情混为一谈
【答案】B
【解析】A.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B.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句中是指“深入了解”.
C.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D.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故选:B.
本题要结合词语的知识来理解.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积累,既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又要注意词语的比喻义,同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此题考查了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 谈论云南文化及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安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 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 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答案】B
【解析】A.“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可以把“态度”改为“热情”或把“提高”改为“改善”;
B.正确;
C.“有无”是两个方面,与后面内容不对应,可以去掉“有无”或在“青少年”后面加上“能否”;
D.否定不当,导致前后矛盾,去掉“不要”.
故选:B.
这道题目考查病句的辨识.病句辨识是考试中经常考到的,这就要明确常见的病句类型,并注意在学习进行归类整理.
本题考查病句的识别.病句有多种类型,这需要熟知,做题时要认真阅读句子,找出语病出现的位置.
6.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里的瀑布变幻多姿,有时像一阵风,________;有时如漫天大雨,________;有时又如三两个隐者,________……
①尽情地沐浴山峦草木
②在岩壑间自由流转呼唤
③在深密的丛林里浅吟轻蹈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风之飘洒与②句的“流转”相对应,第一空中可填②;
①中“淋浴”一词可与“漫天大雨”相对应;
③“浅吟轻蹈”是隐者的特点。
故选:C。
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形式表达的需要辨析作答。
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7. 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_____和⑤_____,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______ ⑤______。
【答案】A、F;I、J;D、E;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解析】《狗•猫•鼠》--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所谓的“正人君子”并阐述作者仇猫的原因。
《五猖会》--对旧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此的厌恶之情。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阿长与<山海经>》--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虽然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
《二十四孝图》--批评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父亲的病》--揭露庸医害人和对封建孝道的不认同。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到日本求学的一段故事。
《藤野先生》--本文回忆藤野先生对自己亲切关怀和严格教诲,赞扬了他的政治热忱,严谨治学和博大胸怀,抒发了感激和怀恋之情,并追述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表现了思念老师的教导,认真做人的决心。《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鲁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答案:(1)①A、F ②I、J③D、E
(2)示例:深沉的情感 理性的批判
了解《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等组成。《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
此题考查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的阅读,阅读名著,要了解名著作者、内容、包含的思想等。
8. 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本报讯 (记者杨升 通讯员王凯、李波)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
展开余下试题
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的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
(2)江汉区某中学的学生小明,星期五放学后,将共享单车骑回家,停放在自家楼下,准备下星期一再骑车返校。针对此事,有网友留言:“共享单车是造福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希望我们都能换位思考,文明接力。”对小明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请也晒一晒你的留言。
【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经分析,本语段的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提炼本句信息.明确事物是江汉区,事件是新添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主要集中在共享单车使用密集区.
(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针对某一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围绕着“共享单车”私用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要注意有理有据,但表述不能过于直接生硬.
答案:
(1)江汉区新添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主要集中在共享单车使用密集区.
(2)“共享单车就是为了更便利大众,爱护公物从你我他做起!”“每个国家发展共享经济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提升国民素质,支持共享经济.”
【解析】第一小题考查学生概括新闻的能力.第二小题针对某一现象发表观点的能力.
新闻内容的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具体方法是:1.抓关键词语;2.关注重要句子;3.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9. 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⑥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饭疏食,饮水______
②博学而笃志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④逝者如斯夫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了______。
【答案】动词,吃;坚定;以…为乐;指河水;要珍惜时间;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吃粗粮,喝白水.饭:动词,吃;
②句意为: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③句意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
④句意为: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斯:指河水.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语有:义:正义,正当;于:介词,对.句子翻译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笃志:坚定志向;切:恳切;近:眼前,当前.句子翻译为: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3)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要理解“水的流逝”一般和“时间的消逝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4)本题考查理解对比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的能力.句子的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题目又明确指出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突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然后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①动词,吃;②坚定;③以…为乐;④指河水
(2)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3)要珍惜时间
(4)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②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③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④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⑤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⑥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1、善
①岂爱人之善(专长,名词)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
③罗敷善蚕桑(擅长,动词)
2、舍
①至舍(shè学舍,书馆)
②屋舍俨然(shè房屋)
③舍文轩而窃敝舆(舍弃)
④便舍船,从口入(舍弃)
⑤意难决舍(丢开,离去)
⑥故决然舍去(丢开,离去)
⑦舍与你的(施舍)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
10. 母校永在
凸凹 我指的是我初中的母校,一所默默无闻、现在已完全消失了的山区学校--九道河中学。
这所学校地处家乡的瓶口之处,离村落有八里之遥的山路,又没有住宿条件,每天都要往返地走。村里的学童在村里上完小学,畏惧那每天十六里的跋涉,就基本辍学了。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缘于对苦难生活的“仇恨”。
故乡给我的感觉是,无论人们多么不屈,多么勤谨,多么隐忍,多么乐观,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依照故乡的伦理生活,我不会走上希望之途,因为一如海子给他城里的恋人的献诗中所说--
你的母亲是樱桃
我的母亲是血泪
所以,我的“樱桃”之境,只能靠苦读、升学,考到山外去来实现。
这种自省意识,使我有别于其他学生--收敛浮躁,不用督促,埋头学业,这让老师们对我刮目相看,视我为学习的“种子”,对我倍加爱护。
展开余下试题
班主任老师陈国如教数学,他叮嘱我一定要用铅笔做作业。起初我不明白,后来方知,他有深刻的用意。作业本发回来,在做错了的习题上,他不打“×”,只是轻轻地划一斜“\”,待改正后,随下次的作业返回时,他都补成了“√”。一个学期结束,他把我的作业本作为样本在全班传阅,对同学们说,你们看人家是怎么学习的,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始终是对的。这不仅让同学们惭愧,也让我自己惭愧,因为真相并不是那样。但是,这种“始终是对的”的赞美,变成了一种心理暗示,让我更加刻苦、更加认真,使自己名副其实地“不错”。
语文老师是一个从市里名牌大学下放来的南方女子。名字叫安近。她说话娇滴滴的,维持不住课堂的秩序。我因为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订阅着“两报一刊”,随手翻阅,就知道很多山外的事,词汇量也多于别的同学,以至于觉得课本的内容过于浅显。夏天上课时,我把手掌放在腋窝里,挥动臂膀,打击出惊人的锐音,把同学们的目光吸引过去,搅了她的课局。她把我拽到讲台上罚站,可她转身写板书时,我冲着同学们做鬼脸,并重复在下边的打击动作,公然弄出声音,全班笑成一团。她气得扔下教案,哭着跑出教室。我被校长狠狠地呵斥了一顿,并警告说,你再捣乱,就干脆滚蛋。我怕滚蛋,因为那会断了我走出大山的愿望,便老老实实地听课。但从此我对安近老师冷脸相对,除了课堂上不得已的相处,课下一见到她,就远远地躲避。有一次是作文课,我在作文后边,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立着一个酷似安近的女老师,近旁站着一个小孩,指着脚下的一只山羊,从小孩嘴里喷出一团云朵,云朵里写着:我恨你!那天中午,我躲在学校西边的水泥桥下,偷偷地吃我的午饭。之所以偷偷地吃,是因为我中午的干粮,总是装在饭盒里用网兜提来的掺了榆叶的稀粥,而那时我已经有很强的虚荣心了。突然就见安近老师走了过来,背着手,笑吟吟的。走到我跟前,她把背着的手移到我眼前,是两个雪白的馒头。我说,你少来羞辱我。她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你吃得很差,学得很苦,是个好孩子,所以你一调皮,我就伤心。这两个馒头是我特意给你拿的,你不许拒绝,不然,我也恨你。”那两个馒头,我到底是吃了,因为馒头里蕴含的东西很复杂,是不能掺杂恨的。
第二年,安近老师调走了,我伤心了很大一阵子。接替她的,还是一个女老师。她叫陈瑞颖,大大的双眼,婀娜的身姿,美得让人不敢直视。但美丽的女性,也不是一味绵软,她很有脾气。有一次她带我们上劳动课,清理马路边上泥石流遗留下来的堆积。我不喜欢劳动课,铁锨就往空里铲,以节省体力。被她发现,受到批评,我就有了火气,故意把铁锨里的沙石往高处扬,让烟尘眯同学们的眼。陈老师蛾眉一皱,撅下一把荆条,直冲我而来。我赶紧逃跑,她一边追,一边喊道,你必须让我打到,不然我决不会轻饶你。荆条打在背上,身体不疼,但心里疼,疼在失去了在同学们面前的傲气。她说,你学习好是不假,但正因为你学习好,才不能放任你,因为只有热爱劳动的人,才热爱生活。后来,她是真打,我是真疼,但始终默默地承受,毫不反抗,因为她的教诲,触到了我的灵魂深处。
九道河中学真是小,小到只有两排教室,它也没有校训,但是在我心里它是有的:它不仅教知识,也教感情、伦理、道德和如何做人。可惜在教改时它被撤了,弃之它用。但是,它却深深刻在我心中,因为它是我的人生之基、人性之源。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我”能坚持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3)在九道河中学,老师们对“我”是怎样倍加爱护的?
(4)文中所写的三位老师,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5)最后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1)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文章主旨会在最后一段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点出.根据本文最后一段可知,全文表现了作者对九道河中学的怀念和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缘于对苦难生活的“仇恨”.“和“所以,我的“樱桃”之境,只能靠苦读、升学,考到山外去来实现.“可作答.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概括事件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细读文本可知,本文一共记叙了三位老师,陈国如老师,安近老师和陈瑞颖老师.陈国如老师认真给我批改作业.安近老师给“我”送馒头.陈瑞颖老师惩罚“我”,教“我”做人的道理.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需联系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逐一分析.结合上一小题的分析可知,陈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教学有方的老师.安老师是温柔善良,富有爱心的老师.陈瑞颖老师是一个美丽严肃,正直无私的人.
(5)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最后一段常有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细读最后一段可知,这一段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与开头相呼应,使全文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内容上,点明我难忘母校的原因,点明了本文的主旨,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老师的感激.
答案:
(1)对母校的怀念以及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
(2)缘于对苦难生活的“仇恨”,希望靠苦读、升学,考到山外去.
(3)①陈国如老师认真给“我”批改作业;②安近老师给“我”送馒头;③陈瑞颖老师惩罚“我”,教“我”做人的道理.
(4)陈国如:认真负责,教学有方;安近:温柔善良,富有爱心;陈瑞颖:美丽严肃,正直无私.
(5)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文章开头相照应;内容上:归纳“我”怀念母校的原因,点明文章的中心.
【解析】本文一共记叙了我在九道河中学遇到的三位老师,三位老师性格各异,但却都给了我教益,让我学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全文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母校的怀念以及对母校老师的感激之情.
文章段落作用的分析:
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方面的作用: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③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⑤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11.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具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回答。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
上一篇: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版七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