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523 2018-12-27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2019高考语文浙江仿真冲刺卷(三)
仿真冲刺卷(三)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à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ó)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
B.咬文嚼(jiáo)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ǐn)严。
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们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zhǎo),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uà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à)风云的人物莅(lì)校讲学,但是没有谁能像博闻强识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解析 B项,“辎铢必较”应为“锱铢必较”。C项,“纷芸”应为“纷纭”。D项,“咤”应读zhà。
答案 A
(2018•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近年来,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大数据”都是热度极高的流行词。[乙]人们在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欢呼的同时,似乎有一种欲将大数据神化的倾向:如认为大数据可以增强经济预测能力,改变商业模式,甚至预防犯罪。[丙]大数据神话的一个新变种,是一位在中国极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不只一次地宣称,随着大数据的普及应用,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如果只是借此噱头为自己的大数据产业做些宣传,做出此等大胆预言倒也情有可原。可是,此预言关涉到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史的百年之争,远不是为自家赚些眼球那么简单。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只 B.噱头 C.情有可原 D.关涉
解析 A项,“不只”改为“不止”,“不只”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不止”是动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停止”,另一个意思是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B项,噱头,①引人发笑的话或举动;②花招儿;③滑稽。句中指“花招儿”。C项,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D项,关涉,关联;牵涉。
答案 A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解析 乙句,“倾向”后的冒号改为逗号。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署名毕沅的《续资治通鉴》较其他同类著作为优,然而本书之文字,似逊于《资治通鉴》,其原因主要由于照录旧史原文较多,未加镕裁,以致通畅流利不够。
B.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C.他们热爱自由,并不是自由给他们什么物质利益;他们把自由本身看作一种宝贵而必需的幸福,若失去自由,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他们感到宽慰。
D.《通知》指出,各要素市场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和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突出风险防控重点,全面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
解析 A项,“其原因主要由于”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改为“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D项,搭配不当,应为“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答案 C
5.(2018•浙江宁波余姚中学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浏览完整试题
众所周知,茶叶中含有令人兴奋的咖啡因,喝茶能提神,__①__?研究表明,红茶冲泡后不仅有咖啡因溶出,__②__。红茶前两次冲泡时,γ-氨基丁酸的溶出率明显高于咖啡因,只是到第三泡后,咖啡因才高于γ-氨基丁酸。故而正确地饮用红茶,可以改善睡眠。另外,红茶中的L-茶氨酸还对改善骨质疏松、降低血压、预防老年痴呆等有益。红茶的生产技术和饮用文化均源自中国,但与欧、美、俄以喝红茶为时尚不同,从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文化角度出发,中国人一直偏爱喝绿茶。然而,__③__,国人不应让红茶的价值再被“埋没”下去。
答:①
②
③
解析 ①前面的句子强调喝茶能提神,①句本身是一个问句,后文“红茶冲泡后不仅有咖啡因溶出”是回答①的问题,因此在①处必须填写“喝茶能提神”的问句,可以想到“但你是否知道喝红茶还能助眠”。②前面有关联词“不仅”,根据后文内容,还出现了“γ-氨基丁酸”新概念,②处必须起到引出下文的“γ-氨基丁酸”所以必须填写“还会溶出有利睡眠的γ-氨基丁酸”。③前面是“然而”表示转折,意在强调要改变前文中国人的偏爱喝绿茶的现状,通过前文科学的分析喝红茶对健康是有利的,因此③处可填写“从科学和健康的角度出发”。
答案 ①但你是否知道喝红茶还能助眠 ②还会溶出有利睡眠的γ-氨基丁酸 ③从科学和健康的角度出发
6.(2018•浙江压轴卷)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杏花”“春雨”“江南”给你怎样的联想?请运用“杏花”“春雨”“江南”三个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6分)
答:
解析 本题要注重整体意境的营造,或缠绵朦胧,或清新怡人。修辞手法可以运用常见的拟人或比喻,如“杏花”,可以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杏花的颜色、形状等;还可考虑排比、设问等手法。
答案 我终于来到了江南,那让我魂牵梦萦的水乡。又是一场春雨,如丝般落在泛着氤氲水汽的湖面。这天地间的朦胧,迷醉,让人流连忘返。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一直延伸向远方,空气中分明还有杏花的丝丝甜香。难怪白乐天有词云:能不忆江南?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2018•浙江台州期末质量评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欧洲气候不同,因此产品不同,适宜于产品交换。随着市场关系的发展,产品通过河流或相邻的两个定居地之间开辟的林中道路进行运输。这类商业最重要的特点也许主要是买卖大宗产品,如木材、粮食、酒、羊毛、青鱼等,是为了满足15世纪欧洲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而不像东方商队那样,运输奢侈品。地理因素在这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水上运输商品要节省得多,而且欧洲有很多可通航的河流。四周环海,进一步促进了重要的造船业的发展,到中世纪末期,波罗的海、北海、地中海和黑海之间的海上贸易十分兴旺。可以想象,这类贸易会因战争而部分中断,并受歉收和天灾等地区性灾害的影响;但总的说来,贸易继续扩大,使欧洲进一步繁荣,物品更加丰富,结果形成了新的财富中心,如汉萨同盟或意大利商业城市。定期的长途商品交换,促进了国际范围内汇票、信贷制度和银行业的发展。商业信贷和后来的保险单的存在本身表明了经济状况的基本可预测性,这是以前世界任何地区的私商难以具备的条件。
商业、商人、港口和市场分散地,尤其是不受监督的自由发展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是,没有办法完全压制经济发展。这并不是说,市场力量的兴起没有使许多掌权者感到不安。封建贵族怀疑城镇是异己的中心和农奴的庇护所,经常试图剥夺其特权。同别的地方一样,商人不时遭到劫掠,商品被盗,财产充公。罗马教皇对高利贷的表态,在很多方面可从中国儒教对渔利的中国人和放债人的厌恶声中找到共鸣。但基本事实是,欧洲没有一个可以有效地阻止种种商业发展的统一政权;没有一个中央政府能通过改变发展重点促使某一特定工业兴起或衰落;没有曾严重阻碍莫卧儿帝国经济发展的税收人员对商人和企业家进行系统的、普遍的掠夺。举一个具体而明显的例子,欧洲在基督教改革运动那种政治分裂的环境中,很难想象每个人都承认教皇1494年将海外世界划归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更难想象,一道禁止海外贸易的命令(类似明代中国和德川幕府时代的日本所颁布的)会产生什么效果。
事实是,即使有人在掠夺和驱逐商人,欧洲总还有些诸侯和地方王公愿意容忍商人及其做法。据资料记载,受压迫的犹太商人、破产的佛拉芒纺织工人、受迫害的胡格诺派教徒带着自己的专长,迁往他乡。一位莱茵兰的男爵对过往的商旅征税过重,就会发现商路改到别处去,他的收入急剧减少。一位君主若要赖债,再次受到战争威胁并急需资金装备部队和舰队时,要借款就极其困难了。银行家、军火商和工匠都是重要的,而不是无足轻重的社会成员。欧洲大多数政权与市场经济逐步地、不同程度地建立一种共生关系,为市场经济提供了非任意独断的法律制度(甚至对外国人也不例外),并通过税收获得日益增长额贸易利润的一部分。早在亚当•斯密提出他的正确论断之前,西欧某些社会的统治者就已意识到。一些缺乏洞察力的领导人——西班牙的卡斯提尔国王或偶尔某位法国波旁王朝国王——实际上往往是杀鸡取卵,其结果是财富减少,军事力量随之削弱,这一点,除了最迟钝的人,大家很快都明白了。
(选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有删改)
7.下列关于文中欧洲市场形成的分析,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欧洲因为气候不同导致产品不同,适宜于东方商队跨越地理障碍输入亚洲产品进行交换。
B.为了满足大量人口的需要,大宗产品的运输规模大,只能通过河流或相邻地区间的道路。
展开余下试题
C.欧洲造船行业的发展同地理因素密切相关,欧洲有很多可以通航的河流,并且四周环海。
D.因为海上贸易受战争及歉收、天灾等灾害的影响是可以想象的,故而经济状况可预测。
解析 A项,原文说欧洲需要的是“大宗产品”,“而不像东方商队那样,运输奢侈品”。B项,“只能通过河流或相邻地区间的道路”说法绝对,不合文意。D项,曲解文意,据原文“商业信贷和后来的保险单的存在本身表明了经济状况的基本可预测性”可知,“可预测”不准确,且不是因为战争、歉收、天灾等地区性灾害的影响而可预测。
答案 C
8.下列关于欧洲市场力量的发展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商人不时遭到劫掠,商品被偷被盗被抢或被充公,不受监督的自由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后果。
B.教皇对高利贷的表态,在很多方面可以说是由中国儒教对渔利的中国人和放债人的厌恶声引发的共鸣。
C.基督教改革时期欧洲的基本事实是没有一个中央政府,不能通过改变发展重点来促使某一特定工业兴起。
D.政治分裂的环境中,很难想象教皇1494年将海外世界划归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会产生什么效果。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文中“不受监督的自由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后果”并不包括“商人不时遭到劫掠,商品被偷被盗被抢或被充公”。B项,“由中国儒教……引发的共鸣”混淆时态,原文“罗马教皇对高利贷的表态,在很多方面可从中国儒教对渔利的中国人和放债人的厌恶声中找到共鸣”,二者有相似点,没有直接关系。D项,张冠李戴,原文“会产生什么效果”的对象是“一道禁止海外贸易的命令”,而不是“将海外世界划归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答案 C
9.概括文中提到的不利于国家繁盛的做法。(4分)
答:
解析 答题区间在末段。要关注一些反面的说法,从中加以概括,如“而不是无足轻重”“非任意独断的法律制度”等。
答案 ①掠夺和驱逐商人。②征税过重。③视银行家、军火商和工匠为无足轻重。④任意独断的统治。
(二)(2018•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冬 夜
高沧海
康麻子来提亲,康麻子看中了我三姐。
两床红缎子被面,一匹蓝平纹棉布,重要的是,康麻子找人背来一袋面。天爷呀,那可是精打细作的一袋面,细皮嫩肉的一袋面,不掺麸皮不掺糠的一袋白面呀。爹手指肚儿捻着白面说,皇帝佬儿吃啥,咱吃啥哩!
娘抱着棉布抽抽搭搭地哭了,在她有限的关于布料的记忆中,她所能拥有的布从来都不是以这种奢侈样子出现。去年,娘家兄弟娶儿媳妇,她偷偷裁了二尺半的确良,给自己做件新衣裳,在娘家人面前不能太寒酸,多少体面一些。吃酒回来,爹脱下脚上的鞋,用鞋底狠狠地教训了她一顿,败家娘们呀,老李家,家门不幸!
抿过二两小酒的爹乜斜着娘,乜斜着那卷布,他说,败家娘们,可劲嚎!
娘号啕大哭,哭过后,不知哪来的胆量,她竟然把爹的酒杯从桌子丢到地面上,还一脚踢到墙旮旯,她说她要一下做两身新衣裳,谁也管不着。爹撅腚拱腰把酒杯掏出来,用袖子擦擦。天爷呀,爹竟然在笑,他竟然如此无视娘的无礼和败家,而不是像原来那样骑身上去劈头盖脸地揍一顿。
爹从村东到村西穿街而过,他说,看看今儿冰冻封住河没有。他又从村西到村东迂回而来,听说有三只狗在村东树林里打架。爹像一条鱼。娘说,爹把身上的鱼鳞来来回回都蹿掉了。
爹的心思,估计家里的狗都明白,只是狗不会像人那样吹捧爹,老李呀,赚了个有钱女婿,恭喜,恭喜!
爹做梦都双手抱拳说,同喜,同喜!
爹已经完全以康麻子的老丈人自居了。
至此,三姐将来要嫁给康麻子,是铁板上钉钉,铁打的事实。
但是三姐不同意,她把被面扔到娘身上,谁爱嫁谁嫁!
爹把桌子拍得震山响,他的三钱小酒盅都从桌子上跳起来。爹说,反了!三姐要出去,爹说,锁起来!
爹说,捎信给康家,过年节礼跟上轿衣一起送。定喜日,年前接人。
爹又交代娘,咱也不能作践自己,便宜了康家是不是?跟媒人说,咱厚道,康家来礼,也要厚道,厚实!
三姐被锁在西厢房里,我从窗棂里看,三姐说,七弟,你还记得张生吗?我当然记得张生,夏天里我跟三姐割猪草,张生还往三姐的筐里扔写字的纸,三姐就像吃了糖。
三姐让我告诉张生,来救她。我说,张生早就来了,天天在咱家后面转悠,爹拿铁锹,打跑好几回了。
腊月十六,康麻子来送礼,爹把西厢房的锁去掉,叮嘱我看好三姐,等夜里客走了给我吃鱼吃肉。康家彩礼肩挑手挎,果然厚实,爹高兴,把三钱小酒盅换成了一两一个,从日晌喝到天黑,滋溜滋溜痛快淋漓,脚下无根,脑壳跌破了鲜血直流。爹还唱,好年景了,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
三姐问我,七弟,张生还在外头吗?我说,在外头。
三姐说她去看看张生,三姐跟我拉钩,说一会儿就回。我说,好。
三姐抱住张生,三姐哭着说她不嫁那个麻子。
张生说,我带你走。
三姐挥手对我说,七弟,自己好好回家。
我正发呆,娘出现了,娘说,妮,先别走。
月亮亮堂堂地照着娘的新衣裳,蓝棉布的新褂子新裤子,蓝棉布的新鞋面。康麻子是贵客,贵客上门,娘自然要表现得体面,这种从头到脚的光鲜,甚至百年都难得有一回,谁叫贵客是康麻子呢,有钱的康麻子,富贵的康麻子,百里挑一万里挑一的康麻子,跟咱是一家人。
娘捂着脸蹲下,康家的面,咱吃了,康家的布,咱穿了,康家的钱,咱花了,咱家落下的饥荒,康家替咱扛了……妮,爹娘老了,只有你七弟这一根男苗,康家的债,你忍心他替你还?
三姐看一眼张生,寒夜霜重,风冷心凉,他衣衫单薄,瑟瑟发抖,三姐一阵哽咽。
她给张生整一整衣衫,理一理头发,三姐说,回吧,回去找个好女子成家。
腊月二十六,美丽的三姐嫁给了很老的、跟我爹一般老的康麻子,1977年那冬夜的凛冽,她留给了自己。
10.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答:
解析 先分析修辞手法,再分析含意、作用。结合上文以及句子的关键词“蹿”来理解父亲的得意,结合“掉”来理解父亲的变化。
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把爹比作“来来回回”的鱼,形象地写出爹在村中不断穿过、迂回,显摆自己是康麻子老丈人的身份,听村人吹捧自己的得意忘形之态。“把鱼鳞都蹿掉了”:在娘的眼里,爹像换了一个人,由生硬、粗暴变得柔和、圆通了。
11.第三自然段有什么作用?(5分)
答:
解析 表现手法上,插入娘因偷做衣服被打的情节,是表达方式上的插叙手法。人物形象上,突出爹娘的性格特点。从情节结构上,与后文爹娘的反常举动对比,为三姐最终出嫁作铺垫。从主旨上,引发读者对人性的思考。
答案 插叙,娘的回忆揭示她的软弱虚荣、爹的专制粗暴和家境的贫困,丰富小说内容,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完整。与下文娘的大胆主见、爹的不怒反笑形成对比,性情前后的反差引发读者对贫穷与人性这一深刻命题的思考。
12.试析以“冬夜”为题的好处。(5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解析 先从“冬夜”的双关义入手来分析。表层含义,是交代时间、环境,尤其是“腊月十六”“腊月二十六”两个时间点要注意;深层含义,“1977年那冬夜的凛冽,她留给了自己”,是指三姐内心的凄冷。再从作者的角度分析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
答案 ①小说情节高潮和结局部分都发生在冬夜。腊月十六月夜,姐逃婚,娘劝嫁,冲突激烈;腊月二十六,姐被迫出嫁,小说默然收尾。②穷困潦倒的父母无视女儿幸福来换取物质上的满足,足见生活的艰辛和无奈。贫困的生活和由此导致的人性的扭曲,正如冬夜般寒冷,以此为题,隐喻小说的主旨。③小说结尾写到“1977年那冬夜的凛冽”,联系时代背景,冬夜又可以象征为改革开放的前夜,寄寓作者对改变贫穷的热切期盼和对人性美好的呼唤。
13.探讨小说三次写到“酒杯”的用意。(6分)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物象作用的能力。人物形象方面,爹的酒杯与娘的新衣服一样,都突出了人物性格;从表现手法方面,对酒杯的描写是细节描写;从情节结构方面,酒杯由小变大,暗示情节变化、人物心态变化。
答案 ①巧妙展示人物性格。娘“丢”“踢”酒杯,爹“掏”“擦”酒杯,直写“乍富”之后爹娘性情的转变;“小酒盅都从桌子上跳起来”侧面写爹的暴怒;“小酒盅换成了一两一个”暗写爹的幸福感和炫耀心。②体现生活化、追求细节的真实。酒杯是极富生活画面的一个道具,对它的描写也展示了小说的细节之美。三处着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设计。③暗示照应情节。酒杯从三钱换成一两,酒从“舔”到“喝”既是情节前后呼应严谨的体现,也暗示家境和人物行动、心理的转变,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2018•浙江宁波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教 约
[明]王守仁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偏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未能情切否?温清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贱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每学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
凡习礼需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定矣。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闲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
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字字句句紬绎反覆,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
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施矣。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
(选自《阳明传习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家所以爱亲敬畏之心,得无懈忽 得无:是不是。
B.往来街衢,步趋礼节 趋:小步快走。
C.审其仪节,度其容止 审:反复分析、推究。
D.此其大略也 略:大的方略、谋略。
解析 D项,大略:大概。
答案 D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毋躁而急,毋荡而嚣襟三江而带五湖
B.习礼之日,免其课仿何为其然也
C.久则义礼浃洽,聪明日开矣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D.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解析 A项,连词,表并列。B项,代词,他们的;代词,它,指箫声。C项,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连词,表转折,却。D项,介词,引进行为对象,于;句末语气助词,呢。
答案 A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阳明给他的书院订立的规矩中,明确要求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并且强调要常抓不懈,养成习惯。
B.王阳明注重诗教,《教约》第二段一、二句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后三句是对教员和学校提出的要求,思虑十分完备。
C.王阳明对修习礼节要求简明而严格,每日清晨诸生必先参揖,强调久而成习,养成德性。“揖”为相见礼,站立姿态,不需跪拜。
D.王阳明对文化知识教学提出的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熟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暗合心理学规律,在今天依然有借鉴意义。
解析 B项,《教约》主要是针对教员提出的约束。第二段第一、二句,表面上看是对学生“歌诗”的要求,实际上是从教员的角度提出的,主要是对教员怎么教学生的要求。
答案 B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解析 “次”表明顺序依次所为,其前断;“凡”“皆”,位于句首,讲一般要求;“使”后内容为应达到的目的;“乐习不倦”语意完整,其后断。
答案 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数/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4分)
译文:
(2)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4分)
译文:
解析 (1)定,沉稳;清朗,使动用法,使……清晰、响亮;审,控制。(2)则,就;患,担心;而,表转折关系,却;得,收获;美,乐趣。
答案 (1)唱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面容庄重、气息沉稳,要让学生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要控制节拍和声调。
(2)让他总是感到精力充沛,这样就不会产生厌学情绪,反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参考译文】
每天早上,学生向老师行过礼后,教师按次序讲课之前,要向全体学生提问:“你们在家的时候,自己那尊敬热爱父母的心,有没有懈怠的时候?能不能情真意切?每天早晚侍奉父母的礼节,有没有亏欠和疏漏?能不能按照礼仪的要求一一做到?在路上过往的时候,步履姿态有没有不检点的地方?能不能谨慎小心?言语行动和内心活动,有没有欺骗狂妄和非礼之处,能不能
上一篇:
2019高考浙江宁波十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19高考语文浙江仿真冲刺卷(一)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19高考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