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⑥人生之所以异于万物者,即在其能独近于天命,能与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说“天人合一”。此义宏深,又岂是人生于天命相离远者所能知?果使人生离于天命远,亦同于万物,与万物无大相异,亦无足贵矣。故就人生论之,人生最大相标、最高宗旨,即在能发明天命。孔子为儒家所奉称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颜渊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离于天命远近为分别。这是中国古代论人生之最高宗旨,可说是我中华民族论学分别之大体所在。 ⑦以过去世界文化之兴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一体。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前对“天人合一观”没有认识清楚,今天才真正了解了它的本质意义。 B. 作者认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起点和终点。 C. 中国文化过去对世界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 D. 迄今为止,人类碰到的最大的困难,便是有关天的问题,即人与天的关系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通过自己前后的认识对比,简要地说明了对“天人合一观”的认识有时不是一步可以到位的。 B. 第三段采取了因果论证和反面论证的方式,阐述了中国人对天命与人生的认识远比西方早且深刻。 C. 文章第四段中,作者指出了中国与西方在有关认识问题上的不同,及可能导致的错误观点。 D. 本文逻辑严密,说理清楚,有事实,有根据。论证语言言简意赅且有雅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要探究宇宙人生之真相,须把具体天象与人生结合起来,因为它们是会通合一的。 B. 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天”“人”两者间,是没有“隐”和“现”的分别。这在全界其他人类中都没有见到。 C. 作者认为,要想讨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就必须研究中国古代的天文观与人文学。 D.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知,孔子的一生其实也与“天命”紧密不可分,故而,儒学的价值意义也可以说是无穷的。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较、辨析。A项,“以前对天人合一观没有认识清楚”错,从原文第一段可知,以前也有认识,但没今天这么透彻。C项,“在于天人关系的研究”错,因为“天人关系的研究”和“天人合一论”不是同一内容。根据原文第二段可知。D项,少了“最初”两字的限定,原文第二段是说“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题,便是有关天的问题。”。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比西方早且深刻”错,而是主要论证了中国的天人观发明很早且非常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因果关系不当,原文第四段说“‘天命’ 与‘人生’分别各有所归。此一观念影响所及,则天命不知其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两截分开,便各失却其本义,决不如古代中国人之‘天人合一’论,能得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原文要表述的是只有把“天命”“人生”同归一贯即“天人合一”论,才能得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才能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且“天像”与“天命”也有不同。B项,“都没有见到”错,而应是“很少见”。 C项,原文第五段是:“现代人如果要想写一部讨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书,莫如先写一本中国古代人的天文观,或写一部中国古代人的天文学,或人文学。”对比一下,有几外错误,一是“写书”与“研究”概念不大一样,二是“先”与“必须研究”内容也不一样,三是“天文观”与“人文学”之间是“或”,关系错了。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攒点力气去寻死 刘正权 零点时,电话准时响了。 手机调的是震动,秦嫂探起身子,看对面病床,不是那有一搭没一搭的微弱呼吸,病房里可以用死一般沉寂来形容。 偏就不死,这老爷子。 跟阎王较劲呢,这是!主治医师晚上查完房,在外面冲秦嫂摊手自嘲说,老爷子多活一天,主治医师就被多打一天脸,根据他的经验判断,这老爷子根本活不过上月底,孰料,都月头到月中了。 才不是,秦嫂气鼓鼓地,老爷子是在跟她较劲呢。 请她当护工时说得明明白白的,就一个月,月满她走人。 眼下,月满了,她人却走不开,老爷子的子女一个都不在医院陪护,秦嫂甩不开手,也狠不下心。 只能在电话里发泄不满了。
材料二: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80%左右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近年来,受基础设施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一带一路”周边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放缓。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加速增长,有助于加快沿途国家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也有望向“一带一路”沿线区转移。这个过程需要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金融贸易服务等配套支撑体系。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学术前沿专题相关报道) 材料三: 如今,全球贸易自由化面临挑战,区域合作多边机制遭遇梗阻。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行动却能逐渐形成国际合作的广泛共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程大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强调通过外交协调对接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尊重各国主权、经济发展模式。他还表示:“二战后多边体系建立在少数国家主导基础上,倾向于消除多样性。相比之下,‘一带一路’的制度构建更加包容,体现差异化。” “一带一路”具有强大凝聚力,还在于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以中国智慧解题、以中国理念释疑,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一带一路”倡议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全球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是悠远中华文化同当今时代的共鸣,是从5000年中华文明中走出智慧哲理。回望浩瀚的中华文明,“求和合”“秉大义”的历史血脉绵延不绝。崇尚和谐而不尚独霸的精神守则,让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厚积薄发而稳步向前。 从古人“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到“一带一路”倡导的“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从“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太平”的理念,到“一带一路”提出的“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的宗旨——“和”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着中国的智慧哲思。这是从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传承的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05月09日 01版) 7.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战略在多领域应用中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未来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有望转移到沿线区。 B. “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出前,沿途区域GDP总额并未伴随着全球GDP总额的增长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 C. “一带一路”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核心内容包括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D. “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 、“化干戈为玉帛”的理念表现出中国自古根深蒂固的“和”文化基因。 8.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共建 “一带一路”的倡议,并将其确定为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这是历史和时代作用的产物。 B. 2005年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一带一路”GDP在全球GDP总额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但占比增幅和2005年之前的五年持平。 C. 材料中不止一次提到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是制约沿线区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今后互联互通的重要推动领域。 D. “一带一路”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沿线国家多数工业底子薄,配套支撑不足,区域合作多边机制遭遇梗阻的时代背景也是巨大挑战。 E. 虽然遭遇梗阻,但“一带一路”战略还是逐渐形成了国际合作的广泛共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积极响应,表示支持。 9.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能得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CD 9. ①“一带一路”战略重点着眼全球,不仅让中国得利,也可带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望转移世界经济增长中心。战略着手打造全球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宽产业投资,提高经贸合作水平等,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②战略推进过程中,尊重沿线各国的主权与经济发展模式,包容性大,体现差异化。 ③中国作为战略提出方有深层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用中国智慧、中国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大的人文历史性使“一带一路”具备了强大的凝聚力,为完善全球治理做出贡献。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并未伴随着全球GDP总额的增长……”错,材料一的图表显示的是2000年到2012年的情况,“一带一路”战略在2013年才正式提出。但从图表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沿途区域GDP总额伴随着全球GDP总额的增长呈现出较明显的增长趋势。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材料一可以看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的倡议。到第二年,也就是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把“一带一路”确定为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选项中对于时间和确立“一带一路”为优化经济发展格局的三大战略之一的主体表述都不准确。B项,“占比增幅和2005年之前的五年持平”错,从材料一图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之后的六七年时间里,“一带一路”GDP在全球GDP总额中的占比越来越大,且占比增幅和之前的五年相比,也有提高。E项,材料三中的表述是“如今,全球贸易自由化面临挑战,区域合作多边机制遭遇梗阻。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行动却能逐渐形成国际合作的广泛共识”。遭遇梗阻的并非是“一带一路”战略,而是其它区域合作多边机制。故选CD。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题,题干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为什么能得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题目要求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能得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具有强大的凝聚力的原因。首先在材料中找到这些话,都在材料三,然后联系上下文来分析概括,其次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自身的内容及意义来回答。相关语句是“‘一带一路’建设强调通过外交协调对接沿线各国经济发展,尊重各国主权、经济发展模式。他还表示:……相比之下,‘一带一路’的制度构建更加包容,体现差异化。’”“‘一带一路’具有强大凝聚力,还在于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自信。以中国智慧解题、以中国理念释疑,……是从5000年中华文明中走出智慧哲理。”从“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