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初中发展联盟2019年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胶擦擦干净后再重新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项是( ) A. 炽痛(chì) 圈(quān)养 味同嚼蜡(jiáo) B. 摇曳(yè) 恪守(kè) 头晕目眩(yūn) C. 栈桥(zhàn) 拾(shí)级 顶礼膜拜(mò) D. 褴褛(lǚ) 剽悍(piāo) 潜心贯注(qiǎn)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圈(quān)—— juàn,C. 拾(shí)—— shè,膜(mò)——mó,D. 潜(qiǎn)——qián。 【点睛】 2.下列词语书写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眼花潦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B.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彰,表彰。 C. 思贤如渴:比喻不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D.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眼花潦乱——眼花缭乱;B.彰:显著;C.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不法分子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只将牟收暴利作为他们的不二法门。 B.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那就不能说他是个有教养的人。 C. 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D.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二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别无选择的方法。与语境不符。 【点睛】成语辨析常设制的考点有是否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是否恰当、与语境是否相符、语意是否重复、使用对象是否正确等。在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判断。 4.下列有关语文知识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赞成”“恭敬”“终于”(分析:这三个词依次是动词、形容词、副词)。 B. “留守儿童”“绿水青山”“关注民生”(分析:依次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C. 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欧亚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语是“先辈”,宾语是“陆上丝绸之路”) D. 我要热饭。(分析:这个句子有歧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B. “留守儿童”是偏正短语,“绿水青山”是并列短语,“关注民生”是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B. 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C. 清代的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D. 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答案】C
浏览完整试题【解析】 【详解】C.这是一个陈述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6.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 ①③⑤②④ B. ②①③⑤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①⑤④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首先,提出“孝”的观点,然后在论述“孝”存在的意义。③是观点,①⑤④阐述并例证,②结论。因此答案是③①⑤④②。 7.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 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 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 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D.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左传》是他根据鲁史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春节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二、古诗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 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又何间焉(参与,动词) B. 必以信(相信,动词) C. 虽不能察(即使,连词) D. 公将鼓之(击鼓,名称活用为动词) 9.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0.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 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 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 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1. 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8. B 9. A 10. D 11. ①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②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勇气,第二次鼓士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已经完全消失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信——实情,名词。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本句中可借助句意和谓语动词“测”和“惧”,“难”修饰“测”,是“难以推测”的意思。所以应在“难”和“惧”前断开。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即取信于民。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狱,案件;虽,虽然;情,实情 ②鼓,击鼓;作,振作;再,第二次。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