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67  2019-12-3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山东省枣庄市现代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现代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5分)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xiá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zhǒng,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舳舻相接( ) 沉檀( ) 摩肩接zhǒng( ) 无xiá( )一顾
2. 解释词语(1分)
络绎不绝:
3. 下列表述述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本句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B. “握篙盘索 、罗锦布匹、高大雄伟、街道纵横”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C. “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这句话中,“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作定语,主干是“船工卸粮包”
D. 本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
B.经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探究,我更喜欢物理课了。
C.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D.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汉语中,有时候某个意思不便或不愿直言,就用一个委婉的说法来代替,这叫婉词。如《背影》中“大去之期不远矣”一句中的“大去”就是“婉词”,表示“死亡”的意思。
B.汪曾祺《昆明的雨》中“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前句出自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春望》,后句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一)。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
C.“孤山寺北贾亭西”,“亭”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报君黄金台上意”,“台”是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
D.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言简义丰。如王绩《野望》中用典“采薇”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
B.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揭开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也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杀虫剂的使用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浏览完整试题 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D.《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等。
7.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2)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朱敦儒《相见欢》)
(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变化,视野辽阔、境界高远的诗句是: , 。
(5)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6)李白《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诗句是:,。
8.综合性学习(8分)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剪纸知识】(3分)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根据上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2)【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2)
(3)【我看剪纸】(3分)
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二.阅读理解(41分)
(一)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9~10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9.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3分)
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答:
10.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和“”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的情感(3分)
(二)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11~14题。(共11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
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
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⑩[瘗(yì)]埋葬。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降者富贵
B.往之女家 为之出涕
C.以君之力 或掖之以归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相与负其尸瘗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
13.阅读两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问题。(4分)
(1)《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富贵不能淫》一文用“妾妇之道”作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没有
,所做的一切无非是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2分)
(2)阅读《郭永传》,依据上下文,“永日:‘吾世受国恩,当以死报,然巢倾卵覆,汝辈亦何之?兹命也,奚惧。’”应是【甲】【乙】【丙】哪一处所省略的语句?(2分)
答:
14.阅读两篇文章,结合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论断,说说郭永能够称得上“大丈夫”的理由。(3分)
答:
(三)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完成15—18题。(共12分)
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 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可是没法说出来。


展开余下试题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 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5.认真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然后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说明的主要内容。(4分)
16.叶圣陶先生是“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的语言堪称典范。下面第一句是语段乙中的句子,第二句是有人修改过的。试比较两句话,说说第一句好在哪儿。(2分)
①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②墙壁上有砖砌的镂空图 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不隔,未界。
17.对甲段中 “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代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松柏和道旁树。
C.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D.没有松柏,没有道旁树。
18.甲段划线句和下面文字中的描写都以藤萝为对象,请简单分析两处描写的语言特点及其作用。(4分)
但是,根据我个人的评价,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象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隐约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季羡林《幽径悲剧》)
(四)阅读《母亲的刺绣时光》一文,回答下列小题。(12分)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①,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www.zz#%&step^@.com]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势,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线里,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9.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②~⑦段的内容概括。
人生阶段 小时候 稍微大一点 结了婚 后来去谋生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 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1) (2) (3)
20. 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21. 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22.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只是为了突出母亲刺绣技艺的灵动高超。
B. 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 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作者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角,绣出画卷。
D.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E. 本文作者拾取变幻流年中的点点滴滴,于叙述中流露真情,在抒情议论中揭示生活的哲理。
三.写作
23.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在时间的长河里,一切都是瞬息,但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这长河里,总会有什么留了下来。中华民族在蓬勃地飞腾中留下了什么,城市在快速发展中又留下了什么……而我们呢,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一路飞奔,风驰电掣,你可曾想过回头看看,一路走来,你把什么留在了岁月里,留在了你的记忆中。也许,当你在努力学习时,就把奋斗的足迹留下了;当你看望年迈的长辈时,就把关爱留下了;当你在青山绿水间戏耍时,就把芬芳留下了;当你对那些不幸的人伸出援手时,就把温情留下了。
我们,你们,他们,一路走来,留下了……
请以《把 留下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600—800 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班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8.(1)历史悠久取材广泛剪法多样
(2)画面内容:一个胖小孩怀抱一条肥大的鱼,小孩身后两侧是荷叶荷花。
寓意:连年有鱼(年年有鱼或喜庆有鱼,“余”字亦可)。
(3)示例1: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可取。剪纸是民族艺术,是中华瑰宝。它经历漫长的岁月发展到今天就说明了这一点。
示例2:我认为这种说法可取。剪纸太古老了,已经跟不上当代社会的发展,也很难融入新时代审美的因素,没必要发扬光大。
9.答案示例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示例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共3分。想象内容合理即可)
10.旗 鼓 忠君爱国 (共3分。每空1分)
11.D(2分)
12.得志的时候(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2分)
13.(1)没有独立的人格与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仁、礼、义的评判标准)。(2分)
(2)丙(2分)
14.答案示例:强敌压境,郭永秉承为国尽忠之心,亲率士卒倾力抗击;城破之时,郭永下定以死报国的决心,内心坚定,目标明确;面对富贵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拒绝,面对死亡的威胁毫不屈服,大骂敌军,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郭永的所作所为,符合孟子提出的关于大丈夫的三方面的标准,因此郭永能称得上是“大丈夫”。
15. (4分)甲: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乙:苏州园林安排墙壁和廊子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16.(3分)①第一句表示既用花墙和廊子隔开,又透过花墙和廊子看到对面的景色,从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的情景,第二句光说“不隔”“未界”,不能表示增加景致深度的意思.②第一句“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读起来上口,精致有韵味,第二句没有这样的效果
17.(3分)C
18.(4分)甲段中的描写有文采但相对来说概括一点.作用:借描写几个园里古老藤萝的奇特造型和开花风韵,生动地说明了栽种花木“着眼在画意”的特征
《幽径悲剧》选段的描写有文采且比较具体.作用: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突出了“最有特色”.写足藤萝之美,为下文写愚氓灭美,揭示藤萝悲剧埋下伏笔.
19. (1)母亲让“我”学刺绣,“我”很笨拙,母亲并不勉强(2)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3)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20. “捏着”写出母亲刺绣时拿针的动作,“执着”写出母亲刺绣时的耐心、坚持。这两个词表现了母亲的沉稳专注,心灵手巧,也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疼惜之情。
21. “刺绣时光”指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刺绣时光”也指“我”以笔墨为针线,绣出活色生香的生活。 “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与母亲拥有了柔软的内心,辽阔的眼界;人生风雨中,生活有了小欢喜,让“我”即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快乐。 22. AC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枣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