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935  2020-03-2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5]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同步练习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读导航
走近作者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其“基地三部曲”“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阅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和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的观点。两文都表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阅读时,首先要把握科普文章的主要写法特点,要注意分析文章标题与说明对象之间的逻辑联系,思考两篇文章之间的层层推进的内在逻辑关系,感受文章蕴含的科学之美。
字词积累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正确书写汉字。
骨骼(gé)   piāo(漂)移
流逝(shì) xié(携)带
褶皱(zhě) huì(彗)星
两栖(qī) yǔn(陨)石
劫难(jié) 潮xī(汐)
致密(密) 追sù(溯) 
2.查阅工具书,辨析下面两组近义词。
(1)流逝 流失
【答案】__略。
(2)熔化 溶化 融化
【答案】__略。
课前预习
阅读本文思考:
1.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答案】 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
2.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作者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6500万年前的一次巨大的撞击。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骨骼(gé)     褶皱(zhě)     携带(xié)
B.地壳(ké) 劫难(nàn) 两栖(qī)
C.潮汐(xī) 漂移(piāo) 追溯(sù)
D.链条(liàn) 陨石(yǔn) 膨胀(zhàng)
【解析】B项,地壳(qiào)。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1)滴滴答答的钟声,告诉我什么是渐渐远去的光阴;岁月的________,告诉我什么是成长。
(2)防治水土________,要以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植树种草,才能以绝后患。
(3)当那只大而软和的手落到他的肩上时,他感觉全身都要________了。
(4)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________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
A.流逝 流逝 熔化 融化   B.流失 流失 融化 熔化
C.流失 流逝 熔化 融化 D.流逝 流失 融化 熔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A.历史是不能忘却的,人们追溯历史的渴求也不会停歇。
B.面临机遇和挑战,公司全体员工向社会承诺,给客户至诚至信的服务,提供天衣无缝的产品。
C.睡眠不足还会引起记忆力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人类,乃至所有的动物都需要睡眠,这仍是个不解之谜。
D.国庆节文艺汇演,同学们有的载歌载舞,有的深情朗诵,还有的甚至拿出了绝活——表演中国功夫,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解析】B项,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浏览完整试题4.下面的句子都有句式杂糅的语病,请修改。
(1) 根据这些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
【答案】____“根据这些情况显示”杂糅,可改为“根据这些情况”或“这些情况显示”。
(2) 在超过四十亿年以上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
【答案】____“在超过四十亿年以上的地球发展史中”杂糅,可改为“超过四十亿年的地球发展过程中”或“在超过四十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_
(3)一个人成绩的好坏,外在的条件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他的学习兴趣和勤奋程度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__“关键在于他的学习兴趣和勤奋程度起决定性作用”可改为“关键在于他的学习兴趣和勤奋程度”或“他的学习兴趣和勤奋程度起决定性作用”。
(4)“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答案】__结构混乱,偷换主语,“依旧热情不减”的是“北京市民”。_
(5) 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为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答案】__“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选用其中一种即可。_
(6)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答案】__“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选用其中一种即可。
5.将下面语段组成语意连贯的一句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区有非常长的聚水期。
②早在3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还是连在一起的大海,后来这里的地壳逐渐抬升。
③这一时期一直持续了数万年,使得塔里木地区积聚了大量地下水。
④但还是个湿润地带,降水比较丰富,草原、沼泽密布。
⑤为什么塔里木盆地地下会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库呢?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①⑤②④③
二、课内语段精读
①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②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1)________(迁移 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2)________(漂移 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④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⑤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1.为文中的横线上选填词语,再说说为什么。
理由:【答案】__(1)漂移;(2)迁移。理由:因为“漂移”是指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指离开原来的地方而另换地点。“漂移”强调在水中移动,而“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陆就像漂移在海洋上的物体一样随着板块运动而一起运动。
2.第②段中加点的“这些”所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__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出现的原因。
3.第③段中“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中加点的“驮”字换成“背”或“扛”可以吗?为什么?
【答案】__不能。因为“驮”是指“负载”着许多大陆。“背”“扛”指承担着东西,不能准确地说明大陆漂移的形态。
4.第④段中加点的“大约”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案】__“大约”在文中表示推测,因为所推测的年代久远,不可能用确定的数字,用“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根据所选文字内容,为“泛大陆”下一个定义。
【答案】__“泛大陆”是指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地球上形成一个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的主要陆地。
直击中考
①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期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
②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
③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
④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 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目前,世界上地震短期预报的最高准确纪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
⑤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
⑥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


展开余下试题⑦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
⑧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这次成功有效的预报手段,很可能在下一次地震预报中就失灵了。正如著名探险家兼地质学家位梦华所说的,地震预测迄今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
⑨地震预报的难度,核心问题还在于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尚不成熟。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月球,甚至是对火星的了解深入。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是此一时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于彼一时,如海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后来的汶川等一系列地震。
⑩此外,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是因为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当地震监测机构将可能发生地震的推断上报给政府时,负责决策的官员会严肃地发问:“你们的把握有多大?”这就让监测机构犯难了。最终只得“继续监测”。
○11政府的确有政府的难处,它的着眼点是尽量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秩序不被打乱。如果接到一个把握只有30%的大地震预报,无论是东西方哪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
○12地震预报属于危机管理范畴,就必须纳入危机处理的轨道。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所有的科学难题都解决了,要想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不是一件易事。
(根据2018年泸州中考试题改编)
1.为什么地震预报很困难?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答案】__①人类对地震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②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③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尚不成熟;④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__举例子;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说明在当前科技水平下,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仍是一个难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目前,世界短期预报的最高准确纪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是由中国保持的。
【答案】__不能删掉。“目前”一词从时间上做了限制,“准确”一词从地震预报的精准度做了限制,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__本文采用的是总分的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先提出预报地震是很难的观点,然后分别例举美国、日本、中国对地震难以预报的事例加以证明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最后从对地球内部结构的认识、短期与长期预报的矛盾、政府管理等多个方面说明了地震难以准确预报的原因。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阿西莫夫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