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01 2020-05-18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1]
北京市东城五中分校2019~2020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线上语文学习诊断试卷(无答案)
北京五中分校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线上学习诊断试卷
初一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非选择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卡上,并按照虚线框分块拍照上传。
4.单项选择题答案不用拍照上传,直接线上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今天是2020年5月16日,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来看,现在所处的节气为“立夏”,我们已经告别春天,进入了夏季。请你阅读下列语段,根据要求,完成1—6题。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物 (候 侯),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用于指导农业耕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随后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歌,在古代 【甲】 (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乙】(积淀/积累)。见微知著,
是先民立身处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参照。亘.古以来,生产生活有时,人生社会有节,人身人性有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君子以向晦入宴息”,人们一直
在锲.而不舍地寻求与天地运行的规律和谐共处。节气不仅是时间坐标,也演化成气节,提醒我们人生百年,需要有守有为,这也是先民与自然达成的“默 (碶 契)”。
【注释】廿(niàn),意为二十。
1.对文中括号内词语的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物侯默碶亘.古(gèng)锲.而不舍(qiè)
B.物侯默碶亘.古(gèn)锲.而不舍(qì)
C.物候默契亘.古(gèn)锲.而不舍(qiè)
D.物候默契亘.古(gèng)锲.而不舍(qì)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甲】家喻户晓【乙】积淀 B.【甲】深入人心【乙】积淀
C.【甲】家喻户晓【乙】积累 D.【甲】深入人心【乙】积累
3.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5-7日,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示万物进入旺季开始生长。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此后经历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五个节气,直到每年公历8月7—9日立秋交节,才表示夏季的结束,预示秋季的到来。下列诗词中描述的时节特点与夏季无关的一项是()(2分)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为了更好地传承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优秀文化,学校成立了传统文化活动小组。有一位同学搜集了有关“夏至”和“大暑”的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将下面这两副对联补充完整,横线处所填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浏览完整试题
夏至:【上联】① ,一抹水田滋半夏。【下联】日炎暑酷, ② 。
大暑:【上联】暑气正炎, ③ 。【下联】④ ,扇下群生熬伏天。
A.①雨声渐大 ②夜间四处起萤火 ③三时雨点值千金 ④阳极阴生
B.①阳极阴生 ②夜间四处起萤火 ③三时雨点值千金 ④雨声渐大
C.①雨声渐大 ②三时雨点值千金 ③夜间四处起萤火 ④阳极阴生
D.①阳极阴生 ②三时雨点值千金 ③夜间四处起萤火 ④雨声渐大
5.下列四个选项中关于“惊蛰”“清明”“夏至”“秋分”这四个节气名称中的词义或词性分析有误的是()(2分)
A.惊蛰这一节气,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家中的爬虫走蚁也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因此,“惊蛰”的“惊”是动词“惊动”“唤醒”的意思。
B.清明这一节气,万物吐故纳新,天清气明,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因此,“清”“明”二字是形容词,形容大地回春的状态。
C.夏至这一节气,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太阳角度最高,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因此,“夏至”的“至”是”是动词“到达”的意思,表示夏季达到、来临。
D.秋分这一节气,全球昼夜时间均等,而且这一天的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因此,“秋分”的“分”是动词“平分”的意思。
6.下面文段【A】【B】【C】【D】四处画线语句中,有一处文学常识的错误,还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的错误,请你分别选出来,并修改正确。(4分)
语文课是我们畅读美文名著、结识古今中外名人的重要途径:【A】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有《堂吉诃德》;【B】《爱莲说》的作者是唐代刘禹锡,“说”是表示议论的一种文体;【C】《卖油翁》与《孙权劝学》都是北宋时期的作品;【D】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1)文学常识错误
我选:
修改:改成
(2)标点符号错误
我选:
修改:改成
二、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一)默写(共6分)(前五个小题任选四个小题按序作答,后两个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7.(1)双兔傍地走,。(《木兰诗》)(1 分)
(2),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1分)
(3),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4),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1分)
(5)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1分)
(6)《爱莲说》中,能体现莲花行为正直,表里如一,不拉拢勾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2分)
(7)“子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请你用
《陋室铭》中的一句话解释孔子这样说的依据:,。(2 分)
(二)古诗欣赏(共5分)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所展现的画面。
(2 分)
9.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第一句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B.诗的第二句写在高塔上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即景说理,“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和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10.古人对“云”独有情愫。他们寄情于云,或淡然、或沉重、或迷茫,为后人留下许多关于云的佳作。云,不仅呈现自然之美,也能彰显人的心灵。请再写出一句含有“云” 的诗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1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 8 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 11~13 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 分)
(1)睨.之,久而不去睨: (2)夫没者岂苟.然哉苟:
12.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
(2)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译文:
13.阅读【链接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链接材料】
梁惠王有一个庖丁,就是厨师。有一回,他去看这个庖丁宰牛,只见他丝毫不费劲地就把牛的骨头和肉分割下来,手起刀落,非常利索。梁惠王感到非常吃惊,便佩服地问庖丁:“你的手艺为什么这么高啊?”庖丁笑着回答说:“这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我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非常熟悉牛的骨头和肉的结构,因此才能这样轻而易举。”梁惠王又问:“那么,你使的这把刀一定非常锋利吧?”庖丁轻轻挥了挥刀,他笑着回答:“一般宰牛人用的刀,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因为他们的刀刃经常碰到牛骨。可是我这把刀,已经用了九个年头,宰杀了几千头牛,但它仍像新刀一样锋利。其实,刀刃非常薄,而肉和骨头中间有一条缝,要比刀刃宽得多,把这样薄薄的刀刃插进去还绰绰有余呢!”
【甲】文与【链接材料】都有“熟练了就容易”的意思,但熟练后【甲】侧重说明
(1)的道理;【链接材料】侧重说明(2)的道理。(2 分)
三、名著阅读(共 6 分)
在本学期中,我们阅读了《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两部名著,请选择其中一部作品,并结合这一部作品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
14.这部小说的作者是。(1分)
15.关于命运,有不同的说法。有人悲观地认为“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人类的强者也曾发出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绝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根据你对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了解,你认为他会赞同哪一种说法,并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这种猜测的理由。
(2 分)
16.每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三部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艺术方面各有特色。请结合你选择的作品,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评价。(3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19 分)
(一)阅读《老王》选段,完成第17~19题。(共9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
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我没再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7.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 分)
18.选文第一段两个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9.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理解。(4 分)
(二)阅读《望柳庄》一文,完成第20~22题。(共10分)
望柳庄
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
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A)
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木冬眠的门:醒来吧,我要给你换新衣!他挥锹铲土,一锹铲下去,沙地上就铲出了个盆状的坑坑,格尔木的第一棵树便栽在了这坑里。这个军人就是修建青藏公路的总指挥慕生忠将军。
还是在修路队伍离开西宁途经湟源县城时,慕生忠买了一百棵杨柳树苗。他对随行人员说:“我们要做第一代格尔木人。我们要在格尔木扎根安家。人和树一起扎根,这根才扎得牢靠!”
一百棵树苗,都栽在了刚刚撑起的帐篷周围。一共两大片,杨柳分栽。第二年,这些小苗落地生根,绿茵茵的叶芽把戈壁滩染得翠翠的,叫人看着眼馋。将军给两片树林分别命名为“望柳庄”和“成荫树”。
直到现在,第一次看到望柳庄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午后,我从拉萨执勤回到格尔木,车刚行驶到转盘路口就抛锚了。我无法承受迎面扑来的风沙无情的撕打,便顺势走向路口的一排平房,站在了房檐下。一抬头,门楣的方砖上“望柳庄”三个红漆大字,格外醒目。也就在这时候,我发现平房前的沙滩上横七竖八地半躺半立着一棵棵树苗。这就是将军带领大家栽的那些柳树。有的已经被沙土埋得不见真面目了。这些树站在冬风与春风之间,经受着风沙的考验,它们要告别寒冬实在不容易;要把春天迎来,路途也很艰难。在我的感觉里,它们是亭亭站立的硬汉子。此时,昆仑莽原突然间变得亲切起来,我的眼前仿佛绿树成荫,鲜花遍地。
风沙还是那么大,可它绝对吹不走我心中这春天的世界。
听说,当风沙停止以后,慕生忠带着同志们把那些倒地的树苗一棵一棵都扶了起来,培好土。他边收拾残局边对大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潍上为止。”
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埋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弄清真相是后来的事。望柳庄有三棵柳树死了,慕生忠把三棵死去的柳树掂在手中。端详了几番又几番。末了他说:“它们毕竟为咱格尔木绿了一回,是有功之臣。应该把它们埋在沙滩上,还要举行个葬礼。”于是就出现了这个土丘——独特的柳树墓。这戈壁滩上死去的树,人们没有遗忘它们,常有格尔木人给那土丘浇水。谁也没想到,人们有心无意浇的水唤醒了死去的柳树。到了第二年夏天,土丘上冒出了一瓣嫩芽儿,那芽儿一天一个样,由小变大,由低变高……
经过了一次死亡的墓柳,活得更潇洒更坚强了。青铁的叶子泛着刚气,粗褐的枝干储存着力量。大风刮来它不断腰,飞沙扑面它不后退,寒冬腊月它依然挺立。
时间年年月月地消逝着。望柳庄前的柳树越来越多。树片越来越大。杨柳成林,浓密成荫……(B)
青藏公路通车到拉萨后不久,彭德怀元帅来到格尔木,就住在望柳庄。慕生忠对彭老总说,自己百年之后,就安葬在格尔木。这样能天天望见昆仑山。自己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舍弃,就是离不开格尔木,离不开昆仑山。
1994年10月18日,84岁的慕生忠将军在兰州与世长辞。10月28日,将军的子女们护送着他的骨灰,踏上了昆仑山的土地……
随着将军的骨灰洒向高天,昆仑山忽然飞起了漫天的雪花,天地皆白! 此刻,覆盖看积雪的望柳庄格外庄严、神圣……
[注]格尔木:现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国家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简洁地概括选文描述了慕生忠将军生前的哪些片段。(3 分)
21.“标点符号”不仅提示语气,往往还能表情、达意,请从选文A、B两处中,挑选你认为运用得更精彩的一处,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春天在哪里?(A)
②杨柳成林,浓密成荫…… (B)
我选:
表达效果分析:
22.慕生忠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选取一处语言描写(示例中的“语言描写”除外)具体分析。(3分)
示例:慕生忠将军带着同志们收拾那些被风沙吹倒的树苗时说:“吹倒一次,咱扶它一次。吹倒一百次,咱扶它一百次,直到它可以结结实实地站在沙滩上为止。”不管风沙多么猛烈,要把吹倒的柳树一次次的扶起,这段话表现了慕生忠将军建设格尔木、扎根格尔木的坚定信念,充分体现了慕生忠将军坚毅顽强的性格。
五、写作(共 42 分)
23.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清洁工、看门人和小商小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请以“ 并不平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上。
②在答题卡规定处列出作文提纲,然后进行作文写作。
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上一篇: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无答案)
下一篇:
福建省平潭县城南学校2020年春季返校复学诊断性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无答案)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北京市东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