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10  2020-05-31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0]
北京市第44中学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北京市第 44 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
语文试卷
2020.5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考生须知:
1.请打印试卷和答题纸。2.选择题先写在答题纸上,再作答在小管家的答题卡上。
3.答题纸共 4 页。答题纸上的主观题请先用扫描全能王拍照,再上传小管家。
4.拍照时务必清楚,每张照片要带有姓名、学号。
5.本试卷共 11 页。考试时间 8:00—10:30。150 分钟。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和上
传。
一、课内古文考查(单选题 29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 )
A.贰(èr)臣 千乘 (shèng) 之国 愿为小相(xiàng)哂(shěn)之
B.胡龁(hé) 觳(hú)觫(shù) 褊(piān)小 舍瑟(sè)而作
C.饥馑(jǐn)以俟(sì)君子 刀俎(zǔ)善(shàn)刀藏之
D.铿(kēng)尔 怵(chù)然 冠(guàn) 者五六人三子者之撰(zhuàn)
2.下列句子中全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技盖至此乎 是罔民也
B.莫春者 距关,勿内诸侯
C.比及三年 拔剑起舞
D.毋吾以也 鼓瑟希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公西华侍坐 侍:侍奉 如或知尔知:了解
B.居则曰 居:闲居、平时 若不阙秦 阙:使秦受损
C.族庖月更刀 更:更换 发政施仁发:发布
D.申之以孝悌 申:申请 若入前为寿 若:如果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 吾与点也 与:赞成
B.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戮力攻秦 戮力:杀戮
C.又欲肆其西封封:封地 彼节者有间 间:空隙
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疾:使…生病 方千里者九 方:正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
C.如或知尔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如或知尔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也
6.下列句中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子路率尔而对曰
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④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与“以.吾一日长乎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树之以桑 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活用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 D.范曾数目项王
10、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居则曰:“不吾知也。” B.大王来何操
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1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比及三年 比:比较
C.以俟君子 俟:等待 D.鼓瑟希 鼓:弹奏
12.下面对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始交待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


浏览完整试题C.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公西华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1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史记》分“书”、“表”、“本纪”、“世家”、“列传”五种体例。作者司马迁,西汉人。
14.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执事:对人的敬称,此代指秦伯。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东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D.失其所与,不知 所与:结盟
1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张良出,要项伯
C.失其所与,不知D.砉然向然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既:既然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道歉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 (驻扎军队)
B.何厌之有 (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 (增加)
C.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地位低下)
D.焉用亡郑以陪邻 (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认为)
18.下列各句中的“焉”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闻庖丁言,得养生焉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动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你,代词)
B.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动词)
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动词)
C.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告辞,动词)
不辞辛苦(推卸,动词)
D. 越国以鄙远(卑鄙,形容词)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形容词)
20.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百姓之不见保
A.夫晋,何厌之有 沛公安在
B.然则一羽之不举 未之有也
C.唯命是从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D.吾属今为之虏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2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⑤⑥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秦两国国君亲率大军围攻郑国,郑国国土被占,国都被围,形势十分危急,佚之狐慧眼识英雄,推荐烛之武去说退秦师。
B.烛之武虽对自己一直未被郑伯重用而牢骚满腹,但在郑伯的自责面前,能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地奔赴敌营以解除国家危难。
C.烛之武说服秦伯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对晋丝毫没放在心上,不卑不亢,委婉得体,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
D.这篇优秀的历史散文,叙事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衅(xìn)钟 舞雩(yǔ) 忖度(cǔn duó) 彼恶(è)知之
B.供(ɡōnɡ) 养 便嬖(biàn bì) 赴诉(sù) 弃甲曳(yè) 兵
C.商贾(ɡǔ) 饿莩(piǎo) 放辟(pì) 邪侈(chǐ)
D.赡 (zhān) 养 衣(yì) 帛 庠 (xiánɡ) 序 孝悌(tì)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①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
C.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②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D.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②莅中国而抚四夷
25.下列句中翻译和解释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谦让。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尽。
——杀人像是怕不能杀尽,给人用刑像是怕不能用尽。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及:推及、推广。
——敬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家的孩子,从而推广
到(爱护)别人家的小孩,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缘:攀援。
——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26.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是乃仁术也
27.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因:就、于是。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辟:开辟,侈:奢侈。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足。
28.通假字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采:通“彩”,“色彩”。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违背。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黑白相间。
D.为之踌躇满志 踌躇:不是通假字,忧愁的样子。
29.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若是其甚与 其若是,孰能御之
C.盖亦反其本矣!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然后驱而之善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 30、31 题。(共 21 分)


展开余下试题《论语•侍坐》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态度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另一种标点如下: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 )“唯求则非邦也与?”
(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30.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 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 分)
31.默写(15 分)(请直接作答在答题纸上)
(1)方六七十, ,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
(2),三十而立,,……
(3)非曰能之, 。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为小相焉。
(4),不亦君子乎?
(5)何伤乎? !
(6)子曰:“其恕乎! , 。”
(7)莫春者,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风乎舞雩, 。
(8)夫仁者, , 。能近取譬……
Ⅱ卷(50 分)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32-34 题。
七里濑
谢灵运①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②。
既秉上皇③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④,想属任公钓⑤。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注释:①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诮,自京都赴任永嘉, 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濑时所作。②要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学。④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着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恬淡少欲的想法。④严子濑: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⑤任公钓:《庄子•外物》有寓言说,任公子以五十头键牛为饵,钓于东海,一年后才钓得大鱼。
3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
B.“潺湲”“沃若”“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
C.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
D.“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
33.“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一句,景物描写远近相谐,带给人一种立体、旷远的空间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 分)
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断句》)
B.十里青山远,湖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忆旧》)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D.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4.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 分)
四.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6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35-39 题。
五年时,某送别介卿【1】于洪州。黄生年十四五,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至介卿之门者,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骤称之。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而畏且慕之。其大父【2】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犹朝夕待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非特如是也,其喜殆甚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也。何则?黄生在其家,无以异于众童子,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为其大父与母者,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乎?予闻之亦喜甚。
而子自洪州归,虽其身去介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至于今且三年。然日孜孜念之,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于奴隶人犹然,况衣冠降登,洁然为士者乎?況吾介卿朝夕所与居,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日企而望之,庶乎其来视我也。
居一日,黄生来。望其表,其步趋之节.,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入而视其色,听其言,其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间而省其书,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问介卿之事,皆能道其远者、大者焉。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吾得之,废食与寝而从之。吾喜也,惟恐其去我,而尚恨.其来之不早也。嗟乎黄生,岂特一时慰我也!于是知介卿之德,入人之深,化人之速也如此,使得其志于天下,何如哉?
以从介卿于淮南者数人较之,不人人皆然,而黄生独然,则又知黄生之所自致者亦荦荦【3】绝众,使坚且久,其所至如何哉?因介卿之教诲、黄生之自致而思乎人莫不欲有立,然而有贤父兄之渐泽,而卒不入于善者,其自反于心如何也?亦思介卿之道德,于今为大备,而黄生为日进,独予断然不一二备而不尺寸进,比其少之时缺且忘者众矣,其自愧于心如何也?以心之愧也,则欲重警戒自修。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黄生之自致不独裕于己,而皆有以及予也,其喜不又多乎?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注释:【1】介卿:即王安石,字介甫。【2)大父:祖父。【3】荦荦:卓越。
3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亦骤称之 骤:强烈
②而畏且慕之 畏:敬服
③其喜殆甚于朝夕侍其旁 殆:大概
④虽其身去介卿之侧 去:离开
⑤庶乎其来视我也 庶:希望
⑥其步趋之节节:关键
⑦而尚恨其来之不早也 恨:遗憾
⑧因介卿之教诲 因:通过
A.②⑤ B.①⑥ C.③④ D.⑦⑧
36.下列对“黄生在其家”中的“其”指代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王安石 B.曾巩 C.黄生 D.众童子
3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生之能浸浸闻 黄生能够渐渐被人知道
B.而异其业之进 而且为黄生学业长进感到惊奇
C.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 黄生和我的好友介卿太像了
D.是介卿之教不独裕于黄生 这样看来介卿的教诲不只是对黄生有益处
38.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39.文中写到“予闻之亦喜甚”“吾喜也”“其喜不又多乎”,一个“喜”字贯穿全篇。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作者“喜”的原因。(6分)
五、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2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40---45 题。
儿女
①回想四个月以前,我犹似押送囚犯,突然地把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从上海的租寓中拖出,载上火车,送回乡间,关进低小的平屋中。自己仍回到上海的租界中,独居了四个月。这举动究竟出于什么旨意,本于什么计划,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也不相信。其实旨意与计划,都是虚空的,自骗自扰的,实际于人生有什么利益呢?只赢得世故尘劳,作弄几番欢愁的感情,增加心头的创痕罢了!
②当时我独自回到上海,走进空寂的租寓,心中不免虚空起来。
③晚上整理房室,把剩在灶间里的篮钵、器皿、余薪、余米,以及其他三年来寓居中所用的家常零星物件,尽行送给来帮我做短工的、邻近的小店里的儿子。只有四双破旧的小孩子的鞋子(不知为什么缘故),我不送掉,拿来整齐地摆在自己的床下,而且后来看到的时候常常感到一种无名的愉快。


展开余下试题④朋友们说我关心儿女。我对于儿女的确关心,在独居中更常有悬念..的时候。但我自以为这关心与悬念中,除了本能以外似乎尚含有一种更强的加味。所以我往往不顾自己的画技与文笔的拙陋,动辄描摹。因为我的儿女都是孩子们,最年长的不过九岁。所以我对于儿女的关心与悬念中,有一部分是对于孩子们——普天下的孩子们——的关心与悬念。他们成人以后我对他们怎样?现在自己也不能晓得,但可推知其一定与现在不同, 因为不复含有那种加味了。
⑤回想过去四个月的悠闲宁静的独居生活,在我也颇觉得可恋,又可感谢。然而一旦回到故乡的平屋里,被围在一群儿女的中间的时候,我又不禁自伤了。因为我那种生活,或枯坐,默想,或钻研,搜求,或敷衍,应酬,比较起他们的生活来,明明是变态的,病的,残废的。
⑥有一个炎夏的下午,我回到家中了。第二天的傍晚,我领了四个孩于——九岁的阿宝、七岁的软软、五岁的瞻瞻,三岁的阿韦——到小院中的槐荫下, 坐在地上吃西瓜。夕幕的紫色中,炎阳的红味渐渐消减,凉夜的青味渐渐加浓起来。微风吹动孩子们的细丝一般的头发,身体上汗气已经全消。百感畅快的时候,孩子们似乎已经充溢着生的欢喜,非发泄不可了。最初是三岁的孩子的音乐的表现,他满足之余,笑嘻嘻摇摆着身子,口中一面嚼西瓜,一面发出一种像花猫偷食时候的“ngem ngam”的声音来。这音乐的表现立刻唤起了五岁的瞻瞻的共鸣,他接着发表他的诗:“瞻瞻吃西瓜,宝姊姊吃西瓜,软软吃西瓜,阿韦吃西瓜。”这诗的表现又立刻引起了七岁与九岁的孩子的散文的、数学的兴味:他们立刻把瞻瞻的诗句的意义归纳起来,报告其结果:“四个人吃四块西瓜。”
⑦于是我在心中默默地批判他们的作品。我觉得三岁的阿韦的音乐的表现最为深刻而完全,最能全般表出他的欢喜的感情。五岁的瞻瞻把这欢喜的感情翻译为(他的)诗,已打了一个折扣;然尚带着节奏与旋律的分子。犹有活跃的生命流露着。至于软软与阿宝的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表现,比较起来更肤浅一层。然而看他们的态度,全部精神没入在吃西瓜的一事中。其明慧的心眼,比大人们所见的完全得多。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我实在不敢受他们“父亲”的称呼,倘然“父亲”是尊崇的。
⑧我在平屋的南窗下暂设一张小桌子,上面按照一定的秩序而布置着稿纸、信箧、笔砚、墨水瓶、浆糊瓶、时表和茶盘等,不喜欢别人来任意移动,这是我独居时的惯癖。我——我们大人——平常的恭止,总是谨慎,细心,端详,斯文。例如磨墨,放笔,倒茶等,都小心从事,故桌上的布置每日依然,不致破坏或扰乱。因为我的手足的筋觉已经由于屡受物理的教训而深深地养成一种谨惕的惯性了。然而孩子们一爬到我的案上,就捣乱我的秩序,破坏我的桌上的构图,毁损我的器物。他们拿起自来水笔来一挥,洒了一桌子又一衣襟的墨水点;又把笔尖蘸在浆糊瓶里。他们用劲拔开毛笔的铜笔套,手背撞翻茶壶,壶盖打碎在地板……这在当时实在使我不耐烦,我不免哼喝他们,夺脱他们手里的东西,甚至批他们的小颊。然而我立刻后悔:哼喝之后立刻继之以笑,夺了之后立刻加倍奉还,批颊的手在中途软却,终于变批为抚。因为我立刻自悟其非: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我——我们大人——的举止谨惕, 是为了身体手足的筋觉已经受了种种现实的压迫而痉挛了的缘故。孩子们尚保有天赋的健全的身手与真朴活跃的元气,岂像我们的穷屈?揖让、进退、规行、矩步等大人们的礼貌,犹如刑具,都是戕贼这天赋的健全的身手的。于是活跃的人逐渐变成了手足麻痹、半身不遂的残废者。残废者要求健全者的举止同他自己一样,何其乖谬!
⑨儿女对我的关系如何?我不曾预备到这世间来做父亲,故心中常是疑惑不明,又觉得非常奇怪。我与他们(现在)完全是异世界的人,他们比我聪明、健全得多;然而他们又是我所生的儿女。这是何等奇妙的关系!世人以膝下有儿女为幸福,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我实在不解他们的心理。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君臣、父子、昆弟、夫妇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广义的友谊。所以朋友之情,实在是一切人情的基础。“朋,同类也。”并育于大地上的人,都是同类的朋友,共为大自然的儿女。世间的人,忘却了他们的大父母,而只知有小父母,以为父母能生儿女,儿女为父母所生,故儿女可以永续父母的自我,而使之永存。于是无子者叹天道之无知,子不肖者自伤其天命,而狂进杯中之物,其实天道有何厚薄于其齐生并育的儿女!我真不解他们的心理。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这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是在人世间与我因缘最深的儿童,他们在我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
1928 年夏作于石门湾平屋
(取材于丰子恺的同名散文)
40.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批判:批驳否定 B. 悬念:惦记思念 C.端详:端庄安详 D.穷屈:拘谨屈从
4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④段“更强的加味”指作者除了有对儿女们的关心与悬念,还有对普天下孩子们的童真与天性的尊崇。
B.第⑧段中,面对儿女们天真的行为,作者的态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由不耐烦到欣赏,最终到遗憾无奈。
C.在记叙“吃西瓜”事件时,认为对于生活的表现,散文的、数学的、概念的比音乐的、诗歌的肤浅。
D.这篇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挖掘宏旨精义,用语质朴自然,亲切率真,散发着恬淡的人文情味。
42.第①段中写作者回忆送儿女回乡间的情形,画线句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5 分)
43.结尾处作者说小燕子似的一群儿女在自己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请简要回答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 分)
44.文中提到世人“希望以儿女永续其自我”,请从《红楼梦》贾政对待宝玉的相关言行中举出一例,谈谈你对这种观念的看法。(6 分)
Ⅲ卷(50 分)
45.作文(50分)
命题作文,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一把小小的钥匙,能打开闭锁许多年的门扉;一支用完的笔芯,尘封着年少笃志向学的热忱;一封家书小信,倾诉着别离时缱绻缠绵的深情;一双破旧的草鞋,带我们穿越历史的烟尘,重新望见父辈们筚路蓝缕的艰辛,如今当下呢?什么是你光阴的钥匙?……光阴茬苒,让我们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以待后来者重溯往昔鲜活、激荡的岁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以“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期中考试(2019—2020 高一下 5 月)答案
Ⅰ卷
一课内古文单选题 29 分,一题一分。
1B 觳觫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北京市第44”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