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72  2020-06-2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2]
2020届全国Ⅱ卷冲刺高考六月定心试卷(二)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0年全国Ⅱ卷冲刺高考六月定心试卷(二)
语文试题卷
考生注意:
1.本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②“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③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
1. 下列现象,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
B. 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浏览完整试题C. 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斥着“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
D. 各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追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
B. 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C. 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D. 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
B. 只要我们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一定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C. 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
D. 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
【答案】1. A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A项,没有表现出“精神亚健康”状态。选项中介绍的内容没有表现出“为生计忙碌着的人”是“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亚健康”状态。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A项,“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错误,对导致“精神亚健康”的原因性质表述不当。第三段相关表达为“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据此可知,“全球化浪潮”只是原因之一,而非根本原因。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最后一段为“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 ,“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只是帮我们寻找到归宿感的一部分条件。选项以偏概全,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偕1.3万欠100余万》)
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
材料三:
非法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兴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在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进行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业内人士认为,非法校园贷潜滋暗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借贷机构用较低的门槛诱骗学生上当;二是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三是虚荣心所致。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最终就会迷失自我。“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不应再被妖魔化。当非法校园贷被禁绝,也应增加合法借贷资源的供给。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小额信用贷款的业务。
(摘编自《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材料四: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联合相关单位开展2019年防范和处置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全面深刻的警示教育。文艺会演将宣传防范非法校园贷等金融知识融入歌舞、小品、快板等节目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自觉抵制非法校园贷。
(摘编自《湖北开展防范非法校园贷活动》)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 一些不良校园贷从“小贷”滚成“巨债”,这与个别大学生轻信不良校园贷机构虚假宣传、不识其套路陷阱有关。
B. 在网上借贷、网络支付流行的今天,缺乏金融常识是大学生易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
C.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加强防范意识。
D. 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为非法校园贷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所以大学生要加强财商教育。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具体案例对某类非法校园贷的形成进行了报道,材料二则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具体形式,并对学生做了提醒。
B. 不良校园贷机构采取“免费”“打折”等虚假宣传,隐瞒了其诈骗意图,这是某些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的原因之一。
C. 校园贷的本质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
D. 大学生成长成才关键是要学会自我管理,如果学生自己不能提高警惕、抵制诈骗,即便非法校园贷没有了,还可能会有新骗局出现。
6. 从政府角度考虑,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①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②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学校园的网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需要考生仔细认真阅读文本,迅速提取信息,与选项内容加以细致比对,筛选、聚焦错误点,并灵活理解准确做出判断。
D“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的说法错误,首先材料未提及“爱好时尚和潮流”;其次材料三中虽提及“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但材料中观点对此持肯定态度,文意强调的是合法借贷,题干范围太大,只是部分大学生。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选项中可能有问题的敏感处,再次回归原文,筛选并提取出能与选项敏感处加以对照分析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做好抉择。常见问题有:推测变肯定导致表述绝对、信息杂糅不合文本、时空错位、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过度解读文本等等。
C 项,“其暴力催贷方式对在校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所以应严厉禁止”混淆概念。注意材料二第一段第五行代词“其”,指代“非法校园贷”。此题混淆了“校园贷”和“非法校园贷”的概念,另外这几则材料报道的都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非法校园贷,应该严厉禁止的也是非法校园贷。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从政府角度考虑,简要分析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止非法校园贷事件的发生?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明确只需从“政府角度”考虑;然后通读材料,分析材料中关于“非法校园贷”的信息,明确这些内容主要是从学生角度分析非法校园贷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防范和抵制非法校园贷,那么针对这些原因和做法,可以考虑政府能做的有哪些。另外,还需要联系现实思考政府对非法校园贷的治理问题。例如,根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可知,①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根据“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这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可知,②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从现实思考政府对非法校园贷的治理问题,可知,③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学校园的网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
【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摸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展开余下试题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究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的场景,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 小说写金豹睡不着这一细节,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C. 两位老人关于大雪的对话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D.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8.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9. 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营造出紧张、凶险的氛围,突出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②因海浪风雪越大,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由此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③描写海浪风雪之大,能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点燃铺子救人的品质。④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的举措也无意救了他们儿子的命,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
9. ①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使这个故事紧凑,结构浑然一体。②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张力。③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④引发读者不尽的思考,能起到言有尽意无穷的作用 。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C项“两位老人关于大雪的对话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错误,从原文来看,他们的话语中有对年老的感慨,但并没有无奈的伤感。他们不是对“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而是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生命像雪花一样脆弱;人生虽短暂和艰难,但要脚踏实地地去面对、经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基本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回顾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环境的特点以及环境描写所在的位置来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
本题: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的作用,能表现天气的寒冷、恶劣,突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结合文本内容“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等分析可知,落水者和迷路者才找不到方向,才需要大火指引方向,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合文本内容“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分析可知,从侧面烘托两位老人舍弃个人利益而救人的高贵品质。结合“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等内容分析可知,因海浪风雪之大,点燃铺子救人,无意救了他们儿子,体现本文的主题“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段落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等。
本题:
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结合文本内容“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及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内容分析,与前文情节互为照应。结合“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可知,使主题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舍己救人的歌颂,凸显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温暖主题。结合“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分析,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发读者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20届全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