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00  2020-06-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三语文
试卷说明:本试卷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试卷包括第I卷(单选题);第II卷(客观题)两部分。
第I卷(3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消行一向就甚为寥(liáo)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B.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tóng)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通宵做噩(è)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
D.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永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yín)而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对于汉字字形题平时要适当拓宽阅读面,要辨明字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辨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正确答题。
A项,“消行”改为“销行”;
C项,“没精打彩”改为“没精打采”;
D项,“丰盈(yín)”改为“丰盈(yíng)”。
故选B。
【点睛】形近字有以下情况应掌握:
1、音同而又形似的字,这类字与上节谈到的同音误记误写有交叉现象。
如把“璧”(完璧归赵)写成“壁”;把“毖”(惩前毖后)写成“毙”;把“措”(不知所措)写成“错”;把“恻”(恻隐之心)写成“侧”等等。这种误写,多为以常见字代替次常见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或者是阅读时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者是阅读量少,造成文字积累量不足。
2、单纯形似而造成误记。
比如“徒”与“徙”,“茶”与“荼”,“刺”与“剌”,“蒿”与“篙”,“管”与“菅”,“苔”与“笞”,“裁”与“栽”等等。
2.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 ,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寥寥的 ,也可以是不停的絮絮叨叨;可以直时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素不相识的陌路人;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的一个暗示的眼神。
A. 和风细雨 片言只语 悄无声息
B. 温文尔雅 三言两语 默不做声
C. 和颜悦色 一言半语 默默无闻
D. 平易近人 轻言细语 无声无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第一空,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平易近人:指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和风细雨:温和 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和风细雨”与后文的“雷霆霹雳”相对应,选用“和风细雨”。
第二空,片言只语:零零碎碎的话语,形容语言文字数量极少。一言半语:很少的一两句话。三言两语:很少的几句话。轻言细语:形容说话轻而柔和。根据“可以是寥寥……”,选用“片言只语”。


浏览完整试题第三空,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默不做声:沉默不说一句话。默默无闻:做事无声无息,无人知晓,做了好事不声张,不图名利,没人知道。无声无息:没有声音和气息,比喻没有动静或没有什么影响、作为。根据语境“也可以只是 的一个暗示的眼神”,选用“悄无声息”。
故选A。
【点睛】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累赘、褒贬不当、用错对象、前后矛盾、不合语境。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三个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词语的积累记忆。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下雨的时候,我爱它那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③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④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枚。
A. ③①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顺序、逻辑顺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本题“④看它怎样……”和“②看它怎样……”句式一致,两个紧挨着,“④……伸开柔软的卷须”“②……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根据植物生长时间顺序,④在前,②在后,排除BD;“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和“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嫩叶”“嫩芽”连着,②之后是①,排除A;第四句是希望常春藤长得快,“③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故顺序为,④②①③。
故选C。
【点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通读语段、把握语段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段的结构层次,要清楚空缺处所处的位置是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者拓展句。再结合空格处的上下文,选择空缺处的句子;同时,如果有与空缺处相对应的句子,要考虑句式结构的照应及关联词的正确使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期《流浪地球》《烈火英雄》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这充分证明过硬品质是新时代文艺实现文化引领的基本条件。
B.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们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C.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D. 中国的哲学蕴含于人伦日用之中,中国建筑处处体现着人伦秩序与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五千年前的中华文明正是良渚大量建筑遗址的见证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A项,“近期《流浪地球》《烈火英雄》等一批精良艺术品质和积极价值取向的文艺作品受到观众广泛认可”错误,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
C项,“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错误,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了一起,留一即可。
D项,“文明是遗址的见证者”错误,不合逻辑,应是“遗址是文明的见证者”。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5.一面与两面不搭配。
6.否定与肯定顾此失彼搭配不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久经磨难,如今100多年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兼容并包,其中重要的文化精神是儒释道合一,这三家共同特点是顺应自然。天地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形成,天地人三才中,人类因为有分辨能力具有特殊性,所谓“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人有能力也应该全面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规范自己。中华文化根本特点是自觉和自律。自觉就是认识到人类跟万物不同,成己成物;自律就是要求人类管理好自己,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情。我们把这种自觉和自律总结为人本精神。这种人本精神早在西周就已经确立,而西方到了近代才破除中世纪神本主义,有了理性智慧的发生和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西方政治家、哲学家都在反思西方文化的片面性,提出要建立新的人文精神,而且几乎一致认为,要到东方、到中国去寻找。上世纪末,肯•威尔伯对西方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做了全面反思,认为西方二元思维造成人类的灾难痛苦。“愈来愈多的科学家开始同意物理学家卡普拉的看法:‘现代物理的两个基本论点,反映出东方人的世界观’。”这两个基本论点就是钱学森先生经常提到的系统论和整体论。当代著名化学家,197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金在其著作《从混沌到有序》中译本序言中写道:“中国的思想对于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进入现代社会,西方重举新人本主义大旗,为的是将人从财富牢笼中解脱出来,成为遵循人道、关爱人类、懂得自觉自律的人。伴随科技高速发展,人们更容易被“物”蒙蔽,现代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如生态破坏、沉湎于虚拟世界等等,都在剥夺人们对幸福的感觉。


展开余下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强调人既不能做神的奴隶,也不能做物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即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也不能狂妄自大,去做天地万物主宰,而是要虚心地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伟大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结合,确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不可能异化为“人类中心主义”。
现在我们进入21世纪已近20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还在继续调整,但我们已经看到世界文化正主动转向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当前西医在治疗病患中,借鉴中医方法,在标准化、流水化之外,因人因地不同对待。所以,我们要深入发桩,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并从基础教育做起,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选自楼宇烈《重新认识东方智慧》,2018年2月2日《人民日报》
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万物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人类因有分辨能力而在天地人三才中具有特殊性。
B. 中华民族用10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伟大复兴的目标。
C. 两次世界大战促使西方各界反思西方文化片面性,一致认为要到东方、到中国去寻找新的人文精神。
D. 中国传统文化既强调人要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又主张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主宰自然。
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及发展历程,提出“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价值”的观点。
B. 文章运用较多篇幅阐述西方社会对西方文化的反思,以此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照应开头“是时候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C. 文章第二段运用文化比较的视角,通过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说明释道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精神。
D. 文章列举了不少实例说明西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借鉴,强调深入发掘、宣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觉和自律是一种人本精神,也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点,它要求人类能够认识自己并管理好自己。
B. 西医在治疗病患中借鉴中医因人因地不同对待的方法,说明了世界文化正主动转向中国传统文化。
C. 当前,不少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的现象反映了科技高速发展使人们更容易被“物”蒙蔽。
D. 肯•威尔伯认为,西方二元思维是人类灾难痛苦的根源,要学习东方人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世界观。
【答案】5. A 6. C 7. D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B项,“实现了伟大复兴的目标”错误,原文第一段“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可知不是“实现”,只是“接近”。
C项,“两次世界大战促使西方各界反思西方文化片面性”错误,于文无据;“一致认为”不合文意,原文第三段“而且几乎一致认为,要到东方、到中国去寻找”,可知,不是“一致认为”,而是“几乎一致认为”。
D项,“又主张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主宰自然”错误,原文第五段“另一方面也不能狂妄自大,去做天地万物主宰”,可知“不能……去做天地万物主宰”,而不是“主宰自然”。
故选A。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通过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说明释道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精神”错误,文章第二段的对比是为了说明中国的人本精神确立早于西方。
故选C。
【7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D项,“肯•威尔伯认为……要学习东方人的系统论和整体论世界观”错误,说法于文无据,第三段只是提到“上世纪末,肯•威尔伯对西方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做了全面反思,认为西方二元思维造成人类的灾难痛苦”,而不是“西方二元思维是人类灾难痛苦的根源”。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8.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踵:脚后跟
B.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素:平素
C. 北并陈蔡,却三晋 并:吞并
D.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坐:犯罪、犯法
9.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展开余下试题B. 普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C.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B.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C.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D.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8. A 9. C 10. B 11. D
12.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悼王停尸的地方,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解析】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等。需要放入句中看前后是否符合句意。
A项,句意为:他父亲作战不回头,就死在了敌人手里。踵:行、走。旋踵,回转走。
B项,句意为:楚悼王平素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素:平素。
C项,句意为: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并:吞并。
D项,句意为:因为射杀吴起犯罪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坐:犯罪、犯法。
故选A。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D;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B;
“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A。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B项,“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错误,据原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可知,这里没有说到公叔为相后,吴起有所不满。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所以”,固定词组,……的原因;“乃”,就是,才;“此乃吾……上也”,“……也”,判断句。(2)中“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到。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为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有人说:“鲁国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吴起在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分担劳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作战不回头(旋踵,旋转脚跟,指回头逃跑),就死在了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我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死在什么地方。”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拥护,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呀,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稳固)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从前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德政,武王把他杀了。这样看来,(政权稳固)在于仁德不在天险。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敌人。”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