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65  2020-06-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首先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然后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一、基础积累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如苍翠挺拔的参天大木,枝叶繁茂,深深扎根于广茂的民族文化的土壤里。戏曲花园既有京昆大戏的国色天香,也有地方戏曲的( )。戏曲艺术携带着中国人世代承袭的文化基因,镌刻着时代变迁的历史印痕,咏唱着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撬动起文化经济的车轮前行。天津素称“戏曲大码头”,有“京评梆”三大剧种,但今天有点风光不再。溯源追本,稀缺的是舞台,紧缺的是宣传。我们急需搭建好的平台,打破以往( )的桎梏,摒弃陋习,给予年轻人提供磨练、成长的机会;要( )宣传持续发力,使观众给力,只有多方齐心协力,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
1.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茂(mào) 携(xié)带 承袭(xí)
B. 镌(juàn)刻 咏(yǒng)唱 亘(gèn)古
C. 撬(qiào)动 溯(sù)源 桎梏(gù)
D. 摒(bìng)弃 给(gěi)予 青睐(lài)
2.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春暖花开 论资排辈 督促
B. 花红柳绿 论资排辈 敦促
C. 花红柳绿 论长说短 督促
D. 春暖花开 论长说短 敦促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形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和字形的识记,也要注意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A项,“广茂(mào)”中的“茂”书写错误,应该为“袤”。
B项,“镌(juàn)刻”中的“镌(juàn)”读音错误,应该为“镌(juān)”。
C项,正确。
D项,“给(gěi)予”中的“给(gěi)”读音错误,应该为“给(j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第一处,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花红柳绿: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颜色鲜艳纷繁。此处的语境为也有地方戏曲的色彩鲜艳纷繁,和上句的“国色天香”相对,所以应该用成语“花红柳绿”。
第二处:论资排辈:意思是按资历辈分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论长说短:指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此处的语境是急需搭建好的平台,所以就要打破以往按资历辈分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的桎梏,此处应该用成语“论资排辈”。


浏览完整试题第三处,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醒注意。督促:指监督推动,使事情做好,多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有促使别人去做的意思。此处的语境为要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宣传要持续发力,所以应该用词语“敦促”。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新中国70周年,张伯苓先生“爱国三问”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
B. 叶嘉莹先生在国内几十所大学讲过课,吃住行都是自费,这些大学从来没花过一分钱,也从来没付她报酬。
C. 耗时近一年,与国内外多个工程师团队合作,历经千余次调试、试验、论证,“狗不理”研制出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D.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如果已经到了较高的层次,却依然沉湎低层次的享乐,这无疑就是“追求低级趣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成分残缺,“伴随”缺宾语中心语,在“周年”后加“的步伐”。
B项,不合逻辑,大小概念不能并列,“花钱”包含了“付她报酬”,去掉末句,或者改为“包括讲课报酬”;
C项,语序不当,“调试、试验、论证”应为“论证、试验、调试”。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有学者认为,“君子”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因为君子有利人利天下、成人之美、周而不比、有礼知耻等内涵。下列各项中的“君子”没有这种内涵的一项是( )
A.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品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王风》)
B. (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C.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D.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对词语内涵和文言句子意思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文言句子中有没有“君子”的这种内涵,就要先翻译文言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理解有没有“君子”这种内涵,所以理解句子意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A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品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意思是: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由此可知,此处的君子是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谓,并不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故选A。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立论的生命不是对论点被动的追随,而是让论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得以确立、深化,从理性上来说,论证过程并不是寻找论据的过程,而是具体分析的过程。
具体分析的论证要坚持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不仅在矛盾两方面,而且是在矛盾的多方面。它要求把同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关系中去考虑,如果不这样,光凭一点感想、一得之见,是完不成论证任务的。报刊上不少评论文章之所以不具学术性,缺乏科学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论证没有论文所要求的全面性。
具体分析的论证更要坚持层次深化性原则。全面性并不等于面面俱到,不能对各个方面都一视同仁,否则,表面上的全面,实质上可能导致表面性,导致论证的肤浅。肤浅的原因,往往从分类开始。例如,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培养写作兴趣》,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激活素材。方法是:第一,关注生活,仔细观察;第二,丰富生活;第三,课文引路;第四,课外阅读。分门别类,像流水账一样写了许多,但是没有提出问题,更没有分析深化论证。比如,学生关注生活了,也仔细观察了,可他还是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怎么办?问题在哪里,没有提出来阐述。接下去写丰富生活,带学生去进入大自然,由此写出来的还像流水账一样呢?这里依然没有深挖就转向了下一个方法。作者似乎根本就忘记“为什么要培养”的问题了,各个点之间只有表面的并列,没有内在的逻辑层次。这就是所谓的“开中药铺”似的罗列,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看来篇幅不小,却是论证深化的障碍。
所谓层次深化性原则就是把论点在具体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然后不断进行再分析,在层次上不断深化,在这方面,苏洵的《六国论》表现得最为典型。世人认为六国之灭是战败于秦,他认为恰恰相反,是不敢战而败:“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在强敌面前不敢战,总是割地求和,削弱了自己,种下了失败的种子,文章的精彩,不仅在于论点精辟,也在于主动提出对论点不利的论据,然后加以分析,使之转化有利于自己的论点,从而深化自己的论点。他的第一层深化是“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个国家并不是每一个都制地求和的。苏洵的分析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不求和的,因为别人求和了,失却了强大的同盟军。第二层深化是:齐国并未向秦国割地求和,不也是灭亡了吗?苏洵论证是:因为五国在被侵凌的时候,齐国见死不教,等到五国都垮台了,齐国也就不能自保了,第三层深化是:燕赵两国敢于和秦国抗衡,最后不是也灭亡了吗?苏洵的分析是:小国屡屡战胜大国,这是确凿的事实。可惜的是,赵国把李牧将军诛杀了。这个事实恰恰说明,不是战而败,而是敢战的战略不能坚持下去,说明敢战之败优于不敢战之败。


展开余下试题总之,抓住论点的实质,对论点要进行多层次深入地分析论证。
(选自孙绍振《用具体分析统率“三要素”》,有删改)
5. 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论证过程是运用论据等进行具体分析,使论点得以确立、深化的过程。
B. 论证的全面性原则要求把同一个问题放在不同的关系中去考虑。
C. 论证中如对问题的各个方面都一视同仁,易导致表面性,使论证肤浅。
D. 论证中的“开中药铺”似的罗列,看来篇幅不小,其实是错误的思路。
6. 下列关于《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议论文的论证部分,最能体现“层次深化性原则”的一项是( )
A. 英雄有舞刀弄枪的高手→英雄有脚踏实地的凡人→英雄应是新时代的模范
B. 英雄撑起了历史的天空→崇尚英雄是民族的基因→英雄精神仍是今天的源动力
C. 英雄富有担当精神→英雄有默默奉献的精神→英雄亦有人间的大爱情怀
D. 做英雄要双跟注目家园→争先锋要关注学习质量→做先锋要关注学习成绩
7. 下列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有理性的具体分析的论证,必须坚持论证的全面性原则或论证的层次深化性原则。
B. 《培养写作兴趣》如果避免各点之间表面的并列,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那就是好文章。
C. 《六国论》最精彩之处在于提出对论点不利的论据,通过分析转化来深化自己的论点。
D. 抓住论点的实质,对论点进行多层次地分析论证,是符合论证的层次深化性原则的。
【答案】5. D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相符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其实是错误的思路”不正确,只是甲乙丙丁似的罗列,这样做是论证肤浅的表现,难以让论证深化,所以不能算是“错误的”思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前两点是并列的例子。
B项,英雄撑起了历史的天空,因此崇尚英雄是民族的基因;因为英雄是民族的基因,所以英雄精神仍是今天的源动力,所以论证部分最能体现“层次深化性原则”。
C项,虽然强调了论点的必要性,但是仅罗列三点并列的内容,没有层次的深化。
D项,各个点之间只有表面的并列,且从“注目家园”到“学习质量”“学习成绩”,思维不是在一个角度上,有点错乱;况且“学习质量”与“学习成绩”是一个方面的事。
故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项,“或”改为“和”,是要同时具有,不是选择性具有的东西;
B项,以偏概全,做到“避免各点之间表面的并列,有内在的逻辑层次”,只能说论证上有了层次深化性,不能说就是好文章了;
C项,“最精彩”不当,由原文“所谓层次深化性原则就是把论点在具体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然后不断进行再分析,在层次上不断深化,在这方面,苏洵的《六国论》表现得最为典型”可知,是“最为典型”,最典型不一定是“最精彩”。
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述睿,赵州人也。曾祖昌宇,膳部郎中。祖舜,监察御史,父齐参,宝鼎今。述睿少与兄克符、弟克让,皆事亲以孝闻。既孤,俱隐于嵩山。述睿好学不倦,大历中,转运使刘晏累表荐述睿有颜、闵之行,游、夏之学。代宗以太常寺协律郎征之,转国子博士,历迁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德宗践祚,以谏议大夫银章硃绶,命河南尹赵急伯赍诏书、玄束帛,就嵩山以礼征聘。述睿既至,召对于别殿,特赐第宅,给以厩马,兼为皇太子侍读。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诏报之曰:“卿怀伊挚匡时之道,有广成嘉遁之风。养素丘园,屡辞命秩。朕以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亦何必务执劳谦,固求退让!无违朕旨,且启乃心。”述睿既恳辞不获,方就职,久之,改秘书少监,兼右庶子,再加史馆修撰。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而又性谦和退让,与物无竞,每亲朋集会,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人皆敬之,时令狐峘亦充修撰,与述睿同职,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让之,竟不与争,时人称为长者。
贞元四年,命赍诏并御馔、衣服数百袭,往平凉盟会处祭陷殁将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悫故也。九年,以疾上表,请罢官。诏不许,报之曰:“朕以卿德重朝端,行敦风俗,不言之教,所赖攸深,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述睿再三上表,方获允许,乃以太子宾客赐紫金鱼袋致仕,放还乡里。仍赐帛五十匹,衣一袭。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来,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命河南尹赵惠伯赍诏书、玄束帛 赍:带着
B. 养素丘园,屡辞命秩 秩:俸禄
C. 多以细碎之事侵述睿 侵:侵凌
D. 未依来请,想宜悉也 悉:全部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展开余下试题A. 召对于别殿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 无违朕旨,且启乃心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久之,改秘书少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以疾上表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B. 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C. 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D. 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
11. 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主人公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
①皆事亲以孝闻 ②好学不倦 ③就嵩山以礼征聘
④兼为皇太子侍读 ⑤述容既恳辞不获,方就职 ⑥尝恂恂然似不能言者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⑥
12.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孔述睿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他和兄弟们都不热衷功名。在父亲去世后,他们一起隐居在山中。
B. 孔述睿德行和学识受到刘晏的赏识,在他的荐举下,孔述睿被皇帝征召,开始走上仕途的道路。
C. 皇帝每次任命孔述睿官职时,他都先答应然后再求辞归,说明他既有学而优则仕之心,又有归隐之情。
D. 孔述睿受到两朝皇帝的恩宠,官职不断变迁。放还乡里时,得到多种赏赐;死后被授予尚书一职。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旬日后累表固辞,依前乞还旧山。
(2)述睿精于地理,在馆乃修《地理志》,时称详究。
(3)故事,致仕还乡者皆不给公乘,德宗优宠儒者,特命给而遣之。
【答案】8. D 9. B 10. A 11. A 12. C
13. (1)十天后他多次上表坚决辞官,依照前例请求回到旧日的山林。
(2)孔述睿对于地理很精通,在史馆就重新修撰《地理志》,当时的人称赞(这本书)内容详细考究。
(3)按照先例,退休回乡的人都不配给公车,唐德宗优待宠爱儒士,特意命令供给车子护送他。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D项,“悉:全部”错误,“未依来请,想宜悉也”的意思是:没有依从你的请求,想来你应该能理解。所以“悉”的意思是“理解、明白”的意思。D错误。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的意思;第二个“于”,介词,“对于”的意思。
B项,两个“乃”都是代词,“你的”的意思。
C项,第一个“之”,助词,用时间词后,无实义;第二个“之”,动词,“到”的意思。
D项,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介词,“用,拿”的意思。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
“加恩命”的意思是“升职诏令”,“加恩”修饰“命”,作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命”后断句,排除选项BD,“辞疾”的意思是“借病辞官”,中间不断开,所以“疾”后断句,排除选项C。
故选A。
句子翻译:孔述睿每次接到升职诏令,都暂时到朝廷感谢皇帝的恩德,十天后就借病辞官,退回到原来隐居的地方。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
①表明他的孝顺。②表明他的好学。③通过朝廷征聘,间接体现他的德行。④担任的官位。 ⑤归隐愿望强烈。⑥表明他的谦和。
所以①②⑥都直接表现主人公美好品德。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C项,“有学而优则仕之心”错误,由原文“述睿每加恩命,暂至朝廷谢恩,旬日即辞疾,却归旧隐”可知,他的归隐之心情是明确的、坚决的,为官是迫不得已。
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旬日:十天。累:多次。固辞:坚决辞官。依前:依照前例。乞:请求。(2)精于地理,介词结构后置,应该为“于地理精”,对于地理很精通。乃:就。修:修撰。时称详究:省略句,应该为“时称(之)详究”,之,这本书。详究:详细考究。(3)故事:按照先例。致仕:退休。公乘:公车。优宠:优待宠爱。特:特意。遣:护送。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孔述睿是赵州人。他的曾祖孔昌宇,官职膳部郎中。祖父孔瞬,担任监察御史。父亲孔齐参,担任宝鼎县令。孔述睿年少时与兄长孔克符、弟弟孔克让,都因孝顺侍奉父母闻名。失去父亲后,他们一起在嵩山隐居。孔述睿喜欢学习,不知疲倦,大历年间,转运使刘晏多次上表荐举孔述睿有颜渊、闵子骞的德行,有子游、子夏的学识。唐代宗用太常寺协律郎一职征召他。转任国学博士,先后连续升迁到尚书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孔述睿每次接到升职诏令,都暂时到朝廷感谢皇帝的恩德,十天后就借病辞官,退回到原来隐居的地方。
唐德宗即位,用谏议大夫职务的银章朱绶(征召孔述睿),命令河南尹赵惠伯带着诏书、玄纁束帛,到嵩山按照礼节征召聘用。孔述睿到了京城之后,(皇帝)在偏殿召见并向他征询问题,特意赏赐他宅第,配给厩马,兼任做皇太子侍读。十天后他多次上表坚决辞官,依照前例请求回到旧日的山林。德宗诏令回复他说:“你怀有伊挚匡正时弊的大道,有广成子合乎正道的避世的节操。在丘墟园圃中修身养性,多次辞去官职。我就像到峒山问道,渭水求师,你又何必执意谦恭,坚决请求辞官呢!不要违背我的旨意,暂且开启你的心扉。”孔述睿诚恳辞官不被允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部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