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84  2020-07-04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作品多以湘西生活为题材, 出他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水”作为沈从文散文中的一种审美实体,与沈从文有着 的联系,他的文笔也如 。
A. 映现 盘根错节 笔走龙蛇
B. 折射 盘根错节 行云流水
C. 映现 千丝万缕 笔走龙蛇
D. 折射 千丝万缕 行云流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映现”,显现、呈现的意思。结合“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他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等分析,选用“折射”。
“千丝万缕”,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的关系,强调“密切”;“盘根错节”,多形容事物的关系较复杂,强调“复杂”。修饰“联系”,强调密切,选用“千丝万缕”。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思维等自然流畅;“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结合“文笔”分析,选用“行云流水”。
故选D。
2.下面诗句没有描写莲花的一项是
A.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 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
C.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D.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识记古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理解诗句意思,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莲花”别有“菡萏”“芙蕖”“灵草”“水芝”等。
A项,“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出自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B项,“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出自潘岳《 莲花赋》;
C项,“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是描写兰花的诗句,出自爱新觉罗•玄烨《咏幽兰》
D项,“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出自苏轼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故选C。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猎场》遭遇的尴尬,折射的正是当今电视剧整体趋长的现象对作品艺术性的损害。评论家李京盛注意到,眼下很多电视剧为了长而长,大量注水,造成无效时间的耗费和剧情的拖拉,导致在艺术上的粗糙和失败。在他看来, , 。 , , 。 ,将有助于打造精品,提升电视剧的整体质量。
①从这一点来看 话
②电视剧创作应尊重艺术的规律
③电视剧越来越长的整体趋势
④而艺术的规律之一就是要讲究含蓄
⑤原本就是反艺术规律的
⑥控制集数,让电视剧短一些
A. ②④①③⑤⑥ B. ②③⑤④①⑥
C. ⑥③⑤①②④ D. ⑥②④③⑤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结合“艺术的规律”分析,②和④连接较紧;结合“将有助于打造精品,提升电视剧的整体质量”分析,⑥和后面衔接较紧;“电视剧越来越长的整体趋势”是“反艺术规律的”,③和⑤连接较紧,注意①的衔接作用。综合分析A项正确。故选A。
4.对下面一段话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长年的经验累积。但现在有很多人也因此把工匠的形象和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联系起来,把经验与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经验主义,不利于当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显然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回顾历史,很多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能工巧匠”,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而为人们称道传颂,如最著名的工匠代表鲁班也是因为发明锯、曲尺等实用工具而被后人称为木工鼻祖。
A. 任何一个成熟的工匠都要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
B. 经验和创新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相促进发展的。
C. 工匠精神不仅是机械重复、循规蹈矩,而是创新发展。
D. 具有创造性品质就能成为“能工巧匠”,留名于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结合“把经验与创新对立起来,认为工匠精神就是经验主义,不利于当代科学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这显然是一种明显的认识误区”“都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而为人们称道传颂,如最著名的工匠代表鲁班也是因为发明锯、曲尺等实用工具而被后人称为木工鼻祖”等分析,材料主要讲任何行业中技艺纯熟的工匠都离不开经验累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能工巧匠”,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创造性品质,也就是说经验和创新不是对立的,可以互相促进发展。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神庆传
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明经举,则天①时,累迁莱州刺史。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准仪注②: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则天甚然之。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琳位终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崔神庆传》,有删改。)
注释:①则天:即武则天,并州人。 ②仪注:制度,仪节。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 称:符合
B. 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 当:判处、判罪
C. 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诚:确实
D. 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 推:推荐
6.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神庆出身宦门,入仕后,政绩卓著,深得武则天器重,虽然没有担任过尚书,却被破例授予并州长史一职。
B. 并州谷麦价钱飞涨,惊扰了百姓,崔神庆把这一情况上报给皇上,得到了武则天的表彰和赏赐。
C. 崔神庆受张昌宗案牵累,被流放到钦州。然而不久以后,又得到朝廷的昭雪赦免,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
D. 崔神庆荫泽绵长,三个儿子都身居高官,门庭显赫,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其他的亲属后代为官者也很多。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2)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8. 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请简要概括。
【答案】5. D 6. C
7. (1)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这州的长史),无人比你(更胜任)。
(2)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的意见)。
8. (1)事先要有预报。(2)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D项,“推”,结合“而竟宽其罪”分析,译为审讯。句意:崔神庆曾受诏审讯张昌宗。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并被派往幽州担任都督”错。结合“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寻卒,年七十余。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分析,第二年,敬晖等获罪,因受张昌宗牵累被流放贬官的都依例昭雪获免,追赠崔神庆幽州都督。故选C。


展开余下试题【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并州,朕之枌榆”(判断句);“之”,助词,的;“枌榆”,泛指故乡;“简择”,选择、挑选;“如”,比得上。(2)“数”,多次、屡次;“陈”,陈述;“利害”,弊端(偏意复词);“嘉”,赞许;“纳”,采纳、接受;“之”,代词,指建议。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题干问的是“根据第⑤段,崔神庆对‘征召太子上朝’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结合“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分析,期望每次召见太子,事先要有预报;结合“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分析,如果不是朔望朝会(礼节性的朝会),应该另有通知,希望降亲笔敕书及玉契。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崔神庆,是贝州武城人。考中明经科,则天时期,几经升迁至莱州刺史。于是入朝,在亿岁殿等待诏命,奏事符合皇上旨意。则天认为崔神庆在历次任职中都有好的政绩,又因他父亲曾有辅佐的功劳,对他大加奖赏抚慰,提拔授为并州长史。于是对他说:“并州是朕的故乡,又盛产战马,连日挑选(并州的长史),无人比你(更胜任)。前后任长史的,都是由尚书担任,因为职位重要,所以委任于你。”因而亲自为他选定行走路线,选择日子遣发。
崔神庆到了并州,有个富豪伪造了皇上有关钱币的诏令,文书下到州里,谷麦价钱飞涨,百姓恐慌担忧。崔神庆上奏皇上,认为不妥,则天下诏表彰赏赐他。在这之前,并州有东西两个城,中问隔有汾水,崔神庆开始筑城相接,每年可节省防御兵几千人,边州人认为很便利。
不久他哥哥崔神基被投进监狱论处死罪,崔神庆飞速到京都求情,得到召见。则天拿出崔神基的审问状子给他看,崔神庆根据状子申辩,崔神基最终得以减免死罪,崔神庆也为此受牵连获罪贬授歙州司马。
长安年间,多次转任礼部侍郎,屡次进呈奏章陈述当时政治措施的弊端,武则天常常赞许并接受(他的意见)。调任太子右庶子。
当时有突厥使臣入朝,按礼仪制度,太子应当参预朝见,先颁下诏书。崔神庆上疏说:“我认为五品以上官员之所以佩戴玉龟,是由于皇上另外下达诏令,害怕有欺诈,拿出的玉龟相合,然后才会接受命令。况且太子是国家的根本,被天下所敬慕,古来征召都用玉契,这的确是慎重之极,是从防范来考虑的。昨天因为有突厥使臣朝见,太子一起参加朝见,只有文书下达东宫,不曾颁布诏书。然而古人(总是)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考虑事情,(这是)时常没有令人后悔过错的原因。况且太子至关重要,不能不深加慎重。以臣愚见,太子既然和陛下不在同一个宫殿,期望每次召见太子,事先要有预报,如果不是朔望朝会(礼节性的朝会),应该另有通知,希望降亲笔敕书及玉契。”则天很赞同。不久令崔神庆和詹事祝钦明每天轮换到东宫侍读。
不久历任司刑、司礼二职。崔神庆曾受诏审讯张昌宗,而竟然宽免了他的罪,神龙初年,张昌宗等被杀,崔神庆为此获罪流放到钦州。不久去世,终年七十多岁。第二年,敬晖等获罪,因受张昌宗牵累被流放贬官的都依例昭雪获免,追赠崔神庆幽州都督。
开元年间,崔神庆的儿子崔琳等都当了大官,堂兄弟辈有数十人,在朝廷任职。每年的家宴,组带及玉佩(古代官员的习用服饰)相互辉映,用一榻放置笏板,重叠在上面。开元、天宝年间,内外亲属都不用细麻布制作孝服,其福禄昌盛到了这般地步。东都私宅门前,崔琳和弟弟太子詹事崔珪、光禄卿崔瑶都做了大官,当时号称“三戟崔家”,崔琳官位终于太子少保。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感怀①
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②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注释①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时。②湘南人:屈原于楚顷襄王时被流放在湘、沅流域。
9. 请分析首联的表达效果。
10.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9. 首联照应题目,“春至”“人未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屈原自比,抒发了有家不能归的痛苦,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10. ①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愁(或者回答“被贬不能归家的痛苦”)②朋友散落的孤独之感③对以前所为反思后的痛苦④对年华老去的感伤。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分析首联的表达效果”,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注意明确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振蛰”,冬天潜伏的昆虫开始活动;“潜”,悄悄地;“湘南”句,以屈原之遭遇喻自己被贬难归。抒发了有家不能归的痛苦,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结合标题《元日感怀》及注释内容“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时”分析,首联照应题目,“春至”“人未归”形成鲜明的对比。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一日长”,指从旧年除夕到新年元旦,过了这一天,年龄便增加一岁。对年华老去的感伤。“去年”,泛指以往,非实指;“非”,缺点、错误。刘禹锡被贬后,仕途之险恶、改革之艰难都可能出乎他的预料,事后不免感到自己的天真、幼稚。故发此感慨。结合注释“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司马时”及首联分析,身在异乡的羁旅之愁。“异乡无旧识”,异乡度岁,旧友星散,梦庭冷落,这已经够凄冷了。作者又以儿童过节时候无忧无虑的欢乐、嬉戏作衬托,更深一步显示自己的抑郁和寂寞。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展开余下试题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4)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7)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的《竹石》)
(8)__________,小人求诸人 (《论语》)
【答案】 (1). 朝搴阰之木兰兮 (2). 砯崖转石万壑雷 (3). 征蓬出汉塞 (4). 梦啼妆泪红阑干 (5). 报君黄金台上意 (6). 目遇之而成色 (7). 千磨万击还坚劲 (8). 君子求诸己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搴”“崖”“蓬”“阑”“磨”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朝来不知疲倦的雨,只是落,只是落;把人人都落得有点疲倦而厌烦了。
各人在下课后左右无事耍了,正好到电话处去找朋友谈天。那方面若是一个女人,自然是更有意思!
叫来叫去,铃儿时时刻刻是丁丁当当嚷着的。
电话器死死的钉在墙壁上,接线生耳朵中受惯了各方催促,铃儿又是最喜欢热闹的一件东西;所以都还不生出什么脾味来——就中单苦了大耳朵号房。
他刚把一个洋服年青儿的胡子后生从四舍十三号找来,眼见那后生嘴巴对着机子叽叽咕咕开合了一阵,末后象生气似的样子,霍地挂上耳机走出去了。休息还不到十口气那么久,墙上那铃儿又丁丁地在同他打知会。
“喂,你是哪——这是农业大学。……咸先生罢?你贵姓?喔,喔,又找他来?是,是,”他把耳机挂到另一个钉子上去。
从响声沉重中可以看得出他被人无理麻烦的冤抑来。这冤抑除用力的挂耳机外,竟也无从宣泄。“又是咸先生!”他还自言自语说了一句自己能够听到的话。
这本来可以随意扯个谎,说找不到,就完事了。但他是新来这里不久的人,虽然每日里同到专司收发信件那位崔哥一起歇宿吃饭,还学不到这些可以偷闲的事。而且,自己一想到月前住在同乐春每日烧火,脸上趋抹刺黑,肚板油刮得不剩什么时的情景,责任心登时也就增加起来了。少不得又举起那只左手来,(因为如今是穿长衣,所以右手失了空间。)挡拒着屋檐口上掷下来的大颗大颗雨点儿,用小步跑到四舍去找那年青的胡子后生。
桌子当中摆着那一座四四方方的老钟,一摇一摆,象为雨声催眠了似的,走得更慢更轻了。钟旁平平的卧着那一本收信簿,也象在打磕睡。靠着钟身边挨挤极近的一个小茶杯,还有大半杯褐色茶水,一点热气都没有。……他眼睛看到那后生对着耳机笑笑嚷嚷,耳朵却为门外雨声搅着,抽不出闲空来听那后生谈的那么浓酽倒了的,究竟是些什么话。他便觉得那后生但对着耳机大笑,真是无聊。
后生又出去了。
当那后生从他身边过去的当儿,洋服裤子擦到他正垂着在胯骨边的左手时,随着有阵怪陌生但很好闻的气味儿跑进了他的鼻孔。他昨天到消费社时,曾见到那玻璃橱内腼腆腆的躲在橱角上,手指头儿大小的瓶儿;瓶中贮的什么精。——这时的气味,便是那瓶中黄水水做的,他自信没有猜错!
这气味使他鼻子发痒,有打个把喷嚏的意思。不由得他不站起身来随同那后生走出门外。
雨还是不知疲倦,只是落,只是落。瓦口上溜下来的雨水,把号房门前那小小沟坑变成一条溪河了。新落下来的雨点,打成许多小泡在上面浮动,一刹那又复消失。一些小小嫩黄色槐树叶子,小鱼般在水面上漂走。倘若这些小东西当真是一群躼麻哥鱼崽,正望着它们出神的他,不用说早就脱了鞋袜,挽起袖子,自告奋勇跳下去把它们捉到手中了。——这好象它们自己也能知道本身不值价,不怕什么意外危险事到头!不然,眼看到大耳朵在那号房门前站着,痴痴地把视线投到它们一举一动上面来,为甚还是大大方方的在水上漂来漂去?
一九二六年五月十三日于窄而霉小斋
(选自沈从文《鸭子集》,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时时刻刻丁丁当当嚷着的铃声,表现了电话之多,也给沉寂的气氛带来了一点欢快。
B. 接线生把耳机重重的挂到钉子上去,表现了他被那些无理电话搅扰的烦闷。
C. 写胡子后生身上的香水味,表现出西方的生活方式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D. “趋抹刺黑”“肚板油”“黄水水”等方言、口语的使用,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
13. 分析小说首段的作用。
14.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接线生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2. A 13. 点题,采用拟人、反复的手法,突出了雨下得时间之久,写出了人物烦躁、无聊的心理,渲染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
14. ①从他自己一想到月前住在同乐春每日烧火,脸上趋抹刺黑,肚板油刮得不剩什么时的情景,责任心登时也就增加起来了。看出他是珍惜现在工作的。②桌子上的摆设:老钟,收信簿,小茶杯,茶水,以及对电话铃搅扰的愤怒。表现了他的无聊、对工作缺乏热情。③后生的香水味飘进他的鼻孔,不由得站起身来随同那后生走出门外。看出他追求时髦。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也给沉寂的气氛带来了一点欢快”错。结合“叫来叫去,铃儿时时刻刻是丁丁当当嚷着的”“电话器死死的钉在墙壁上,接线生耳朵中受惯了各方催促,铃儿又是最喜欢热闹的一件东西;所以都还不生出什么脾味来——就中单苦了大耳朵号房”等分析,写出了人物烦躁、无聊的心理。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分析小说首段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抓住“不知疲倦”“只是落,只是落”等分析,运用拟人、反复的手法,写出了雨下的时间之久,给人的感觉之厌烦等。照应标题《雨》。结合“把人人都落得有点疲倦而厌烦了”分析,写出人物的厌烦心理,渲染一种沉闷的气氛。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