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73  2020-12-2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嘉兴一中实验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素质检测试卷
2019-2020学年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嘉兴一中实验学校
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素质检测试题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0 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写出拼音。(4 分)
轻轻地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①cù( ),美不胜收: 有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②倔( )强的坚持;有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③jué( )别的情景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有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④贮(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冬天的温情……在语文的世界里,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答案】①簇;②jué;③诀;④zhù;
【解答】考察学生的常用字词的识记能力。
2.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江南逄李龟年》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忆作者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
(4) 《秋词》诗中描写秋天美景,并隐含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迈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由现实转入梦境,表现作者对朝廷统治者的统治隐隐担忧
和收复失地、统祖国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岛竦峙;(2)险躁则不能治性;(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答】考察学生的古诗词背诵能力。
3.以下有关文化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C】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辞之分:如称对方母亲为令堂,称对方妻子为令爱,为敬辞;称自己母亲为家慈,称自己妻子为拙荆,为谦辞。
【D】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他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起25篇各自独立的小说,组成了自己的成名作《猎人笔记》。
【答案】C
【解答】考察学生的文学常识能力。
4.名著阅读。(6 分)
(1)《西游记中》________给美猴王取法名叫孙悟空。(2分) ( )
【A】玉皇大帝 【B】如来佛祖 【C】菩提祖师 【D】观音菩萨
(2) 《西游记》这样的作品适合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来阅读。下面是小丽和小明关于阅读《西游记》的对话:小丽从整本书的角度谈了如何跳读小说;小明准备以《三调芭蕉扇》为例,谈谈如何精读小说,请帮小明补全对话。(4 分)
小丽:我在阅读时会选择跳过:书中一些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环境气氛的诗词,书中少数降妖伏魔套路雷同的故事等,因为这些内容或与主题关联不大,或与阅读目的无关,或不甚精彩,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小明:阅读《三调芭蕉扇》我会选择精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书中的一些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十分生动,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刻画一个人物的形象,我们要体会人物的性格,体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来体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浏览完整试题【解答】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21分)
(一) 8分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 第①段画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 分)


6.“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那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
的父亲。”句中的“早已习惯”和“还习惯”能否互换,为什么? (2分)


7.文章结尾处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
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 分)


【答案】
5. 环境描写,作用:写出了南方的田野充满着生机,为下文在此散步发生的事埋下伏笔,同时,这也暗示着作者母亲成功地熬过了一个冬天,迎接新的生机,新的春天的到来。
6. 不能互换,因为“早已习惯”是母亲老了,所以“早已习惯”,而“还习惯”是儿子还小,所以用“还”这个字,如果两者互换,就会读得不顺,会出现语病,让读者摸不清头脑。
7. 这一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身上背着的是上一代,而母亲身上背着的是儿子,是下一代,三代人仅仅串连在了一起, 仿佛就是整一个世界。
(二)五张纸条(13 分)
①暴风雪袭来时,卡车却在茫茫戈壁滩中抛锚。天地间霎时昏暗混沌,只剩下狂风、雪
尘与彻骨的寒冷。似乎连空气都冻成冰刃,嘶嘶叫着,从每个人的脖子上划过去。六个人缩
在狭窄的车厢里瑟瑟发抖,血和呼吸仿佛早己凝固。死神-一步步迫近,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了恐惧。
②这是一个很小的剧团,要去戈壁滩的深处慰问一支驻扎部队。六个人里,年纪最大的四十二岁,是团长;年纪最小的十八岁,是剧团新成员。他们是一对父子。
③六个人在暴风雪里坚持了一天一夜。周围除了风雪,连飞鸟都见不到一只。天气越来越恶劣,死神近在咫尺。他们也曾试图丢下车子徒步前行,可是这打算很快被放弃了。走进这样的漫天风雪里,几乎等同于选择死亡。挤在车厢里,等风雪过去或者被救援人员发现,或许还有一丝生还的可能。
④又熬过一天。风雪仍然肆虐,世界只剩一辆被埋起半截的卡车。所有人都知道,假如黄昏以前仍然没有人发现他们,他们将会被无声无息地冻死在夜的戈壁滩。
⑤终于决定让一个人离开,徒步走进暴风雪中寻找救援。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假如运气好的话,那个人可以找到救援队并顺利返回,这样他们就能够得救。团长宣布完这个决定,静静地看着所有的人。
⑥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谁都知道-旦离开车子,生命会脆弱得如同高空中落下的鸡蛋——留在车厢里生还的机会,远比一个人在风雪中独行要大得多。
⑦可是必须有人走出去一一或者找到救援, 或者在雷地里死去。
⑧车厢里死一般寂静。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团长看看儿子,儿子急忙低下头——他的身体是六个人里最好的,或许他不能找来救援,但他可以在暴风雪里走得最远活得最长——他是寻找救援的最好人选。
⑨团长说现在必须做出决定。选到谁。谁就走出去。
⑩仍然没有人说话。
○11团长说那么大家写在纸上吧,票数最多的人走出去。他掏出一张纸,撕成大小均匀
的五个纸条。他将纸条分别递到五个人手里,说,写下来以后,交给我。
○12大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纸条上郑重地写下一个名字,然后将纸条小心地折好,交回团长。
○13团长将五个纸条依次打开,表情越来越严峻。纸条全部看完,他长叹了一口气,把纸条递给他的儿子。他说,大家的意思,改不了。
○14儿子从父亲手里接过纸条,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看完抬头,看父亲-一眼,再看其余每个人一眼,然后推开车门走了出去。他没说一句话。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
他深知走出车厢意味着什么。狂风裹挟着雪尘刹那间涌进车厢,车厢里的温度骤然变得更低。再寻找他,风雪里只剩一个越来越小的暗灰色影子——他在瞬间将自己淹进雪的海洋。
○15剩下的五个人缩在卡车里,开始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一一等待被救,或者等待死亡。
○16他们还是得救了。不是因为团长的儿子领回了救援人员,而是因为暴风雪终于过去。救援直升机在空中发现了他们抛锚的卡车,又在三个小时以后,在雪地里找到团长的儿子。他走出去很远,那绝对是别人不能够达到的距离。事实证明,他的确是六个人里面最合适的人选。他努力了,可是没有用。他没有完成任务。他不是神,他只是一位十八岁的少年。


展开余下试题○17人们没能将他救活。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
○18整理遗物的时候,有人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五张对折的小纸条。
○19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
8.有人说,文中的团长是一张写满字的白纸。细读文本,写上他的心路历程。(2 分)
死神迫近,充满恐惧→(1)______________→矛盾不舍,民主投票→(2)__________________
9.赏析文中第○14段划线句。(3 分)
他的眼睛里饱含泪花,表情很是悲壮。(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10.“五张纸条上,写着五个不同的名字……”请从小说主题及艺术效果两个角度简要说说
小说这样结尾的妙处。(4 分)


11. 小说结尾划线句说“他的死去,看起来,毫无价值”,有人说,团长为什么一定要派人去寻找救援,白白牺牲了一条生命,你觉得团长的这个决定有价值吗?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4分)


【答案】
8. (1)风雪肆虐,选人呼救 (2)名字各异,难以抉择
9. 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让儿子去呼救后儿子的神情和表现,写出了儿子的伤心,悲伤和对父亲所做作为的感动。突出了儿子对爸爸的理解。
10. 1.主题:不同的名字说明了并不是都投给儿子的,而父亲却让儿子去寻找救援,体现了父亲的伟大,而儿子也能理解父亲,也体现了儿子的懂事和理解他人。2.艺术效果:放在最后一段,是一个转折,让读者恍然大悟,最后用省略号结尾,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设置悬念。震撼人心,给读者增添希望。更能体现一对父子敢于自我牺牲,暗示其他人害怕死亡。
11. 有价值。虽然最后5个人获救了,但是他们开始也不知道,而团长的这一个决定让一个最有活力的人去呼救,体现了他的伟大。就算找到了救援人员但他被冻死了,那也是用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五个人的生命,也是值得的,这也是让儿子一个成长,独立的机会。
三、文言文阅读(16 分)
(一)狼(其二)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容,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己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之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二)牧竖①
蒲松龄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
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
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
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páo) :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2.解释下列加点字(6 分)
(1)屠惧,投以骨 ( ) (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4)谋分捉之 ( )
(5)意甚仓皇 ( ) (6)狼闻声四顾 ( )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14. 两文都写到了狼,你觉得两文中的狼形象一样吗?结合内容说说为什么?(4 分)


【答案】
12. (1)把 (2)一起 (3)从通道 (4)计划 (5)非常,很 (6)看
13. (1)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2)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几十步。
14. 不一样,前文中的两只狼十分狡猾,两只狼孩为了吃屠夫而出了一个计策,他们十分团结,但最终还是被屠夫勇敢聪明沉着地打败了。后文中的狼是有母爱的,老狼因小狼被抓,救子心切,最终劳累而死。
四、语言运用(40+3 分)
15.请以“一个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记述身边真人真事,亦可虚构小说故事。
要求: (1)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2) 不少于600字; (3) 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
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略
【解答】本篇为命题作文,以《一个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作,中心词是“美丽”和“错误”,可以结合自身进行构思。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嘉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