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258  2021-03-1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2021学年部编版八(下)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八年级语文•下(R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青青子佩,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不归?(《诗经•式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比喻手法表明作者求仕无门,有愧于盛世,渴望得到引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不要悲伤,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乡村的夏夜,是一首玲珑可人的小令。
以平阔的房顶为床,以缀满星星的夜空为被,手执蒲扇轻轻摇——你就躺在诗的意境里了。天河在很近的地方“哗哗”流淌,波光闪闪,似乎还有活泼的锦鳞熬游浅底。
斑鸠声声敲打着静mì的夜色。
可爱的蛙们用宋词的韵律,唱着农人千年的梦歌。
还有那薄薄的虫鸣之声,如一把小提琴在朗星下轻轻地鸣奏,如一支洞箫在湖波上悠悠地独奏,如一股清泉从溪石间汩汩流过……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缀(  )满   静mì(  )    汩(  )汩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2分)
(3)根据语境,文段中“玲珑”的意思是(  )(2分)
A.玉声     B.精巧细致     C.灵活敏捷
(4)文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后,他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学习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书汇编成书,就是《____________》。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傅聪、________。
4.2020年7月2日是第八个“全国低碳日”。为了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某校八年级(1)班以“低碳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12分)
(1)此次活动定于2020年6月30日在学校录播室开展,班委会打算邀请丁老师前来指导,请你拟写一则邀请函。(4分)
(2)活动小组就“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对本校三个年级的学生做了调查统计。请仔细观察下表,得出一条结论。(2分)

(3)新闻组的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则新闻,请你帮助修改。(6分)
2019年,合肥遂步试点实施碳普惠、低碳社区评选等制度,【A】从食、住、行等方面,在全社会推行广泛低碳生活方式。在饮食方面,强化“光盘行动”,倡导低碳餐饮。居住方面,至2025年,全市低碳社区增加至10个,重点打造1—2个国家级低碳社区。推行“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B】即1千米以内步行,3千米以内骑自行车,大约5千米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①材料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A】处画线句语序不当,可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处画线句语意重复,应将“____________”删除。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8分)
【材料一】


浏览完整试题(浙江新闻4月26日)今天,一到三年级小朋友正式开学啦!一大早,养正小学一组可爱的照片在家长群中刷屏:小朋友们戴着可爱的“一米帽”,开开心心上学去。
记者联系上养正小学副校长洪峰,洪校长笑着解释说:“这确实是我们的创意,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头戴一米帽,保持一米距。”上午,小朋友们戴着“一米帽”都很谨慎,有其他小朋友想要靠近,就先提醒:“注意距离,注意距离!”洪校长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一米的距离,在佩戴体验的同时牢记‘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围绕“一米帽”,学校还开展了防疫知识问答、介绍我和一米帽的故事、评选最喜爱的一米帽、说唱“一米帽防疫拍手歌”等活动,旨在通过活动体验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材料二】
保持距离,是疫情防控的现实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讲究。即便没有病毒肆虐,在公众场合也应适当保持距离。比如,银行取钱、机关办事、车站买票等,凡在需要排队,尤其在一凑近就有探取他人隐私之嫌的场合,都应疏密有度、有条不紊。
有个著名的美学原理叫“距离产生美”。一幅名画,两三米外欣赏妙不可言,硬贴近看,就是五颜六色的一堆麻点。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保持适当距离,会欣赏到对方的种种优点;走得太近,则会发现一堆毛病。更何况,每个人都需要私密空间,都有不想让人知道的大事小情。朋友之间,如果不分你我,看似亲密,其实脆弱,很可能因“越界”出现问题。反倒是一些始终保持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关系的朋友,能友谊长存。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选自陈鲁明《请保持距离》,《北京日报》2020年4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三】
《清平乐》背后的宋人生活情趣
张九龙
在历朝历代的官帽中,大概没有比宋代更博人眼球的。电视剧《清平乐》里,官员上朝时所佩戴的官帽,左右两边长长的翅子足有一米长。
关于其来历,有种绘声绘色的说法。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手下有一帮出生入死的兄弟。等到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兄弟们也个个加官晋爵。不过,这些平时随便惯了的兄弟,没从过去的角色中迅速转换过来,上朝时没规矩,经常交头接耳。赵匡胤很不爽,却又碍于情面,不好发作。于是,他设计出一种新型官帽,在帽子侧边加了一对又硬又平的长翅,每边都伸出去半米。大臣们戴上它,别说交头接耳,就是想挨近点,都有被啪啪打脸的风险。从此,朝堂上再也没有不守规矩的现象。
实际上,这只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宋朝官帽的学名叫“展脚幞头”。如果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留存于世的画像,大家就会发现这种“幞头”早有原型。隋唐时期的幞头是略微下垂,到了宋代,只不过把它给进一步拉直加长了。
幞头最初是一块黑色的方形织物,“裁幅巾出四脚以幞头”,两脚在后面打结下垂,两脚反折到头顶上打结固定,所以也叫“折上巾”。
展脚幞头是古代一种常见的帽子。宋代时,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凡男子皆戴。从古代壁画中可以看到,唐、五代、辽、宋、金时期,不少门卫、乐伎甚至干活的仆人都头戴展脚幞头。
为了行动方便,宋朝身份低的公差、仆役,多戴无脚幞头。由于当时官吏戴的幞头所用罗纱通常为青黑色,也称“乌纱”,后世便有了“乌纱帽”的说法。
展脚幞头在宋代壁画和雕塑里屡见不鲜,但是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目前,仅在1999年江苏省泰州市一职中工地发现的宋代蒋师益墓中看到。蒋师益是名贡士,没有官职记载,但是墓里出土了一件展脚幞头。它高21厘米,通长达到了120厘米,是地地道道的“一米帽”。
至于宋人为什么把幞头的造型给夸张化,王得臣的《麈史》说得很清楚:“制度靡一,出于人之私好而已。”
我们还可以从流行史研究的角度来解读。历史上,很多具有实用功能的用品,会因为穿戴在外而被人们加以夸张化和装饰化。夸张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达到极端,直至脱离了最初的结构和功能。
(摘编自2020年5月1日《齐鲁晚报》)
5.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3分)
6.养正小学的“一米帽”一出现就受到关注,请结合所给的材料,试着阐释什么是“一米帽”。(4分)
7.材料三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8.小学生戴“一米帽”上学的现象引起了热议,对此你怎么看?(5分)
[二](24分)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 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婶到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我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展开余下试题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年第7期,有删改)
9.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6分)
母亲寻找钥匙——(①      )——(②      )——陪母亲回老宅——(③      )
10.阅读第⑨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4分)
11.理解文中第⑭段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12.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个人物形象。(4分)
13.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13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小石潭记》)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五色交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树翠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俶尔远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3分)
三、写作(55分)
17.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漫长而曲折。走过平坦的大道,能感受到一路顺风的畅快;走过崎岖的小路,能感受到跋山涉水的艰难。虽有苦有甜,但我们毕竟走过。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1)悠悠我思 (2)长河落日圆 (3)式微式微
(4)气蒸云梦泽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感时花溅泪
(7)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8)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zhuì 谧 gǔ (2)熬游 遨游
(3)B (4)排比 比喻
3.傅雷家书 傅敏
4.(1)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丁老师:
您好!
兹定于2020年6月30日在学校录播室开展“低碳生活”综合实践活动,特邀请您光临指导。期待您的到来!
八年级(1)班班委会
2020年6月5日
(2)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较了解低碳生活,但九年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远高于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
(3)①遂步 逐步 ②从食、住、行等方面,在全社会广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③大约(或“左右”)
二、[一]5.开学第一天养正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戴“一米帽”上学。
6.一米帽,形似宋代官帽,即宋朝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所有男子皆戴的帽子,学名叫“展脚幞头”。传说是宋太祖赵匡胤为了让官员们在朝堂上守规矩讲礼仪而创制,即在帽子侧边加了一对各长半米的长翅,又称“一米帽”。当下又出现了很多新创意,比如自制一米帽出行以保持一米的安全距离。(意对即可)
7.列数字,举例子。举宋墓中发现展脚幞头一例,具体准确地介绍了幞头的高度和长度,强调了一米帽存在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了宋代展脚幞头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
点拨: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介绍仅在“宋代蒋师益墓中”出土了“展脚幞头”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展脚幞头留存下来的实物极少,“高21厘米,通长达到了120厘米”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一米帽的规格。
8.示例:“一米帽”本身作为学校老师们的创意展现在社会面前,让人耳目一新。每顶各具风格的“一米帽”又展示出学生们不同的兴趣和性格。在这个层面上,“一米帽”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是老师的教育创新,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一米帽”将“防疫”与“创意”结合,最终凝聚为一股创造力。这种寓教于乐、释放童心的新态度,是值得被肯定和弘扬的。
[二]9.①弟弟卖掉老宅 ②三婶送回钥匙 ③“我们”珍藏(保存)钥匙
10.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朗,感受到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再想到“我”和弟弟瞒着母亲卖掉老宅,怕母亲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
11.老钥匙的一个个齿痕都能让“我们”想起老宅,唤醒、开启“我们”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
12.①重情重义。三婶买下老宅,主动送回钥匙。②淳朴热情,善解人意。“我们”回老家,三婶周到热情地接待“我们”;三婶懂“我”母亲的心思。③热爱故土家园。三婶讲述自己家“老钥匙”的故事;老房子将拆迁时三婶感叹还有钥匙。
13.①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文中人物珍视老钥匙,依恋老宅。②血脉亲情。三婶讲述自己家“老钥匙”的故事,回想与亲人生活的场景。③邻里真情。三婶送回钥匙;“我们”回乡时,三婶热情周到地接待“我们”。
[三]14.(1)交相辉映 (2)四季 (3)翠绿的藤蔓 (4)忽然
15.(1)(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16.清澈、透明、纯净。
三、17.思路点拨:①审清题意。这道题目旨在让学生通过写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从作文题目可以看出,内容要求写亲身经历过的往事,“毕竟”是对“走过”的强调,表明自己对所回顾的这段往事的情感态度,即从那些曾经的经历中汲取营养,向那些有益于自己成长的点滴表达感激之情。②构思选材。写作前首先要确定文体,然后根据文体选材。如果写记叙文,可选取某段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经历或者是某件往事,这段经历或往事伴随着“我”的一段心路历程,促使“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当然这种认识或感悟是积极向上的,比如说经历某次挫折之后认识到人生就要勇于接受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不经历风雨就看不到彩虹,困难和挫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等;如果写成议论文,所表达的观点可围绕“感恩”这一主题,对生命中曾经经历的挫折、磨难甚至伤害表达感激之情,所选论据如果是事例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能够充分地证明论点,如果是道理则要有说服力。 例文略。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