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用词非常准确,如“我攥着糖……”“将一粒糖裹进嘴里”中的“攥着”“裹进”,都贴切地表现了小孩得到糖果后的兴奋和喜悦。 B 文章简单的叙事背后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母亲听说莲姨来了,仿佛心事重重,叹了声,向家走去”,就表现了母亲复杂的内心感受。 C 文章善于使用衬笔,借以烘托人物的心情,如“终于,芦花鸡欢快地叫了”,就间接地写出了母鸡下蛋后“我”和母亲轻松高兴的心情。 D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叙述“母亲待客”这件小事,加以适当议论,真实反映了从前农村人的贫困生活和真挚情感,读来令人心酸、感动。 8、本文写“母亲几次空着手走进内房,转了两圈后又空着手走出来”,你认为母亲为什么几次走进内房?为什么又空着手走出来?(4分) 9、文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3题。 文言文段(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展开余下试题 秦王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懮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之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文言文段(二)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号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言文段(二)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 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山东:古代山东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战国时,除秦以外的六国都在山东,因此山东有山东六国之称。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B.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以六合为家”是说秦始皇把天下当成了世袭的私有财产。 C.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地孕育五谷,古时帝王都祭祀“社”和“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 谥号是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扬性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12.对文言文段(一)的分析,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振长策而御宇内”及后四句写其守天下的威势,“南取百越之地”“北筑长城”写秦疆域的广大、国势的强盛。 B.秦由攻天下转为守天下后实施的治国之策,主要有愚民政策、弱民政策、暴力专制政策。 C. 第一段全从秦单方面写,把秦始皇的势力和野心描绘的淋漓尽致,愈写愈足,愈写愈神气。 D. 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重点写陈涉起义。极写陈涉的平凡,与秦的盛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13.把文言文段(一)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2)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5.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12分) 16.(1)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或作用的句子是“ , ”。(1分) (2)《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并由此得出“ , ”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2分) (3)在《劝学》中,文章开端连用比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作用,并顺势推论出“ , ”,强调了广泛学习并不断省察自己的重要性。(2分) (4)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3分) (5)《劝学》 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了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 , ”。(2分) (6)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主张“ , ”,这体现了孟子对兴办学校教育、传承孝悌观念的极大重视。(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日前,有媒体报道,谈到境内的旅游商品时,经常听到的负面评价是:做工粗糙,_________,性价比不高。对境外旅游商品的评价则正好相反,往往包装精美、商品精致。 按说,以中国如今的经济实力和制造能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实不在话下。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感到尴尬。最为游客所诟病的是,多数文化旅游商品缺乏创意,设计粗糙。( )。比如,各地的土特产商店、纪念品商店看似_________,但其中所出售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在全国各大景区皆_________。 反观其他一些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商品,且不论其创意水平的高低,就其所显示出的地域特色,可说是让人过目难忘。为国人熟知的瑞士手表、军刀、瑞士旅游商品等,都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具有不可复制性。游客在原产地购买这些商品,一来价格比较优惠,二来独具纪念意义。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国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胜于国内。事实上,受到不少游客交口称赞的国外旅游产品,往往是由国内厂商加工制造的。_________,一件旅游商品的灵魂在于其文化内涵,这也正是旅游商品不同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