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31 2021-05-3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一中 2020-2021-2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五月考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第 I 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2 题 劳动与人的关系是密切的。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就一般的日常理解而
言,劳动是付出体力或脑力进行工作,以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或者换取酬劳的活动。但如 何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创造人” 出劳动的育人价值,却不能 。从教育学的立场 出发,要探明“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就需要说明劳动教育有哪些区别于德育、智育、 体育、美育的地方,其他四育薄弱和缺失的环节又如何能通过劳动教育得以完善。
首先,需要 劳动教育和德育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观的培育是劳动教育 的首要目的,甚至认为“劳动教育虽然包括劳动技能学习、 紧张学习生活等功能,但 其最核心、最本质的价值目标却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毫 无疑问是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对劳动价值观的过度强调,也有可能遮蔽更加丰 富的教育意义。劳动作为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对外部世界的塑造和人自身的改变,应该具 有从身到心,从德到体更加丰富的内涵。如果只聚焦于价值观的培养,就有可能又把劳动 教育变成了某种变相的德育或政治教育,这同样是对劳动教育整体目标的偏离。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推演 一蹴而就 厘清 调节 B. 推演 一锤定音 理清 调节 C. 推断 一锤定音 厘清 调适 D. 推断 一蹴而就 理清 调适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作为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对外部世界的塑造和对人自身的改变,应该具有从身到 心,从体到德更加丰富的内涵。
B. 劳动作为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外部世界的改变和人自身的塑造,应该具有从身到心, 从体到德更加丰富的内涵。
C. 劳动作为对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对外部世界的塑造和对人自身的改变,应该具有从身 到心,从德到体更加丰富的内涵。
D. 劳动作为对体力和脑力的使用,对外部世界的改变和对人自身的塑造,应该具有从身 到心,从体到德更加丰富的内涵。
3.下列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武“持节”赴匈奴,“节”是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 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 合之以验真假。
B.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 24 个特定节令,夏季的六个节气按顺序 分别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C. 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 踏青、 荡秋千、 放风筝、 插柳戴花等, 天气转暖, 李清照
形容它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D. 中国古代的名关中,“函谷关”“剑门关”“潼关”都以险要著称。剑门关沟通川 陕,潼关守住了关中。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新时代乡村振兴不能停留在“农村发展只是农业发展”“农村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 的固有思维上,而应该从乡村文化这一内生动力的角度,去推动社会主义乡村的全面发 展。乡村振兴首先意味着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乡村振兴依托于乡村别具一格的 原真文化特质与独特文化创意,也离不开乡村文化产业的勃勃生机与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 塑造。因此,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升级,应将文化创意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动能,与 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文化附加值;创新宣传引导和示范引导机 制,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创新乡村文化资源整合机制,形成地方文化 产业品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恢复乡村自主造血的能力与动力。
浏览完整试题
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它不仅直观反映乡村发展的内在 文明程度,也是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的外在表现。因此,乡村振兴也需要体悟与践行绿水青 山的生态文化。一方面,要激发乡民对乡村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厚感情,增强乡民对 自然人居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村风文化,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 快增值;另一方面,需要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 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在治理体系上,乡村振兴既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也要依托于现代社会 治理思想的浸润实践。要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需要尊重乡村秩序,结合乡村优秀的 传统文化元素,激活与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 治理体系。自古以来,乡村文化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赋予乡贤以声望权威,赋予乡村以 自治功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治理体系中,须将传统的乡贤文化与现代治理思想有机结 合,让德治成为支撑,法治成为保障。
乡村振兴还要注意城乡教育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正视乡村现实的文化 需求,加大投入推进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为此,需要把各项资金切实用在 乡民最渴望、最需要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上;发展乡村教育,兴盛乡村文化,改变乡村 学校的式微状态,发挥文化的引领力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乡民,让乡民用科学思维来观 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站在乡民立场上,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以乡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文 明乡风,引导乡民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向上向善、重义守信。
(摘编自王慧姝《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现实文化指向》)
材料二: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2020 年 11 月 3 日)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 务供给县乡村统筹,逐步实现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多渠道增加农村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继续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 规模学校,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一批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完善农村特殊教育保障 机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面向农民 就业创业需求,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基地。开展耕读教育。 加快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加大涉农高校、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
(助理)医师转变,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 服务能力,选建一批中心卫生院。加强县级医院建设,持续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 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行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加强 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推动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伸。深入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完善统一的城 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合理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 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 统筹发展,逐步提高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 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 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 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协调发展。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 分割的体制弊端,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统筹县域产业、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县城 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壮大县
域经济,承接适宜产业转移,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小城镇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有条件 的地区按照小城市标准建设县城。积极推进扩权强镇,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镇。开展乡村全 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推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 的住房供给。鼓励地方建设返乡入乡创业园和孵化实训基地。
(节选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振兴,不仅要大力发展农业,还要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为乡 村的全面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B. 乡村振兴最主要的是提升乡村传统产业文化的创意,打造具有乡土本色的品牌形象。 C. 引导多元资金和人才进入乡村文化产业,同时当地政府也要加大投入教育经费,推进 与城市均等的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
D. 激发乡民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弘扬优秀的传统治理文化,满足乡村对文化的需求。
5.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质和独特文化创意是乡村振兴的依据,因此传统产业文化的 创意升级就很重要。
B. 只有将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赋予乡村以自治 功能,才能建立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
C. 推行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就能提高 农村教育质量,改变乡村学校的式微状态。
展开余下试题
D.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技能培训,培养农民的职业技能,满足农民的就业需求,从而推 动在县域就业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
6.下列不属于乡村振兴文化策略的一项是( ) A.五里界街推行“村民议事日”制度,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交给了村民。 B.十八洞村改善村居环境,打造特色山寨,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远近游客。 C.红寺堡区为乡村学校招聘一批高水平教师,让村里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D.明月村大力发展晚红血橙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实现了村民收入的增长。
三、(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梁工治.丹灶有日矣。或有自三峰①来,持淮南王书,欲授枕中奇秘坎离②生养之法,阴
阳九六之数,子女南北之位,或黄或白,生生而不穷。以是强兵,以是绪余以博施济众。 而其始也密室为场空地为炉外烬山木之上煮天一坏③父鼎母养以既济风火絪缊而瓦铄化
生。方士未毕其说,工悦之,然以为尽之矣。退试其术,逾月破灶,而黄金已芽矣。于是 谢方士。方士曰:“子得余之方,未得究其良.,知其一,不知其二。余弗邀利于.子,后日 不成,不以.相仇,则子之惠也。”工重谢之曰:“若之术殚于是矣,予固知之矣,岂若愚 我者哉!”遂歌《骊驹》以遣送之。束书在于腰,长揖而去。
工日治其诀,更增益剂量,其贪婪无厌,童东山之木,汲西江之水,夜火属月魂,昼
火属日光,操之弥勤,而其术愈疏,为之不已,而其费滋甚。牛马销于铅汞,室庐尽于钳 锤,券土田,质.妻子,萧条褴褛,而其效不进,至老以死,终不悟。
君子曰:术之不慎、学之不至者然也,非师之罪也。居士曰:杇.墙画墁,天下之贱 工,而莫不有师。问之不下,思之不熟,与无师同。其师之不至,杇墙画墁之不若也。不 至,则欺其中,亦以欺其外。欺其中者己穷,欺其外者人穷。如梁工盖自穷,亦安能穷人
哉!
(节选自苏轼《梁工说》) [注] ①三峰:古时相传的海中三山。②坎离:八卦名,坎卦,离卦。③坏,通
“坯”。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
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 曰:“尸鸠②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 于一也。
[注]①惛惛:默默无闻。②尸鸠:布谷鸟。
(节选自荀子《劝学》 )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工治.丹灶有日矣 治:研究
B. 未得究其良. 良:精善
C. 券土田,质.妻子 质:做人质 D. 杇.墙画墁 杇:粉刷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弗邀利于.子 而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不以.相仇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 其师之.不至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 目不能两视而.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而其始也/密室为场空地/为炉外烬山木之上/煮天/一坏父鼎母/养以既济风火/絪缊而 瓦铄化生
B. 而其始也/密室为场/空地为炉/外烬山木/之上煮天/一坏父鼎母/养以既济/风火絪缊/ 而瓦铄化生
C. 而其始也/密室为场空地/为炉/外烬山木之上/煮天一坏父/鼎母养以既济/风火絪缊/而 瓦铄化生
D. 而其始也/密室为场/空地为炉/外烬山木之上煮天一/坏父鼎母/养以既济/风火絪缊/而 瓦铄化生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梁工符合方士所说“未得究其良”的一组是( )
①逾月破灶,而黄金已芽矣 ②若之术殚于是矣 ③更增益剂量
④童东山之木 ⑤操之弥勤,而其术愈疏 ⑥欺其中者己穷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梁工喜欢炼丹。有个方士自称来自仙山,梁工高兴地学习、采用了方士的方法,砍尽 山木炼造,一个多月,学成后唱《骊歌》歌送别方士。
B. 方士走后,梁工每天沉迷于炼丹,贪婪无度,技艺却没有精进,最终耗费家产,到死 也没有觉悟。
C. 苏轼通过梁工的故事来阐述学习的道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让人们明白,即使都跟 随老师学习,但学习的效果却不尽一样。
D. 荀子在语段中对比螣蛇和鼫鼠的不同并引用《诗经》中的话来论证学习中治学态度的 重要性。
四.(24 分)
第 II 卷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若之术殚于是矣,予固知之矣,岂若愚我者哉!(3 分)
译文: .
(2)术之不慎、学之不至者然也,非师之罪也(2 分)
译文: .
(3)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2 分)
译文: .
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反映的苏轼和荀子的治学态度分别是什么?(3 分)
.
.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8 分)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诗人作客凉州,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中和众多好友相聚,夜饮欢畅。
B. “肠堪断”写出了琵琶曲的凄凉哀伤,也写出了在座的人的思乡之愁。
C. “萧萧”,拟声词,形容风声;“漫漫”,叠音词,形容黑夜漫长。再加上一个 “兮”字,使诗歌的节奏舒缓下来。
D. 作者在诗中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起来,读者也会从人物的神态中感 受到时代的脉搏。
(2)诗歌的前四句“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
琵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 分)
(3)请指出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 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 分)
(1) ,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凄凄不似向前声, 。(白居易《琵琶行》)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策扶老以流憩, 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运用夸 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20 题 御风而行
朱以撒
①这只长尾巴的鹳在树顶长叫一声,一朵硕大的木棉花扑地掉了下来,把潮湿的地面 砸了一个坑。又是一个落花时节到了。再过不了多久,木棉的果实经不住暴晒,嘭地一下 打开弹匣,刹那雪白飞絮随风起舞。这种植物身高数丈,借风力传送种子,年年如此,惹 得许多人鼻头痒痒,喷嚏连连。
②在城市里,一棵树的种子落在地面要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可能性非常小。即便有 这种可能,也会因为生的不是地方,很快被清除干净。只有那些在园林工人培育下的植 物,大小成批、均匀如一,才有可能纳入计划之内,栽种在道途两边。那种以前我们在原 野上看到的落地生根的景象——生命一沾上泥土就开始了长大的历程,毫无规划自由的伸 长,在城市里是受到制约的,这也使城市的树木趋于一致。修剪是有时间表的,芟除那些 生长过度的,以符合整个形态的一律,就像上班下班的钟点,踩着它是最可靠的。
③那些没有被改造的老树,必定连着还没有改造的旧坊巷。由于苍老,没有哪一棵树 是笔直站立的,或俯于前或仰于后。种植者早已不在人世,当初还是拉着绳子齐齐种下 的,岂料风雨南方,品相也生出了那么大的变化。这也应和着老坊巷木板房的疏影横斜, 斑驳脱落,已非初始时的严丝合缝。走在其中,四处望望,步子就快不起来。现在,一座 座崭新的城市,已经缺少了差异的审美空间。我接连几个傍晚在中州的街巷散步,走了很 长一段,如果不是耳畔充满陌生的语调,我还以为身在熟悉的居住地呢。这种雷同,也使 许多城市的掌权者,在某一个角落开辟一两条仿古街或者仿古城堡,调节一下民众的口 味。我对假古董没有兴趣——仿古术,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古人也拿它没办法,
展开余下试题
《吕氏春秋》就直说:“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其实假古董也就骗骗那些没有
眼力的人,一个城市热衷此术的人多了,甚至拿它做谋生玄技,城市的恶俗也就越发盛行
了。
④我站在中州国际饭店大立面的玻璃窗前,俯视隔街的博物院,它的外在形态有些像 我插队时戴的锥形竹笠,罩住下边的宝藏。抽空我去了两回,那里正展出一批文物精品。 第一回草草走了一趟,第二回就有目的地细看了。在锈迹重迭的青铜鼎彝间穿行,心绪不 免沉重,直到几个元代青花瓶出现,才砉然松了下来。这个地域的青铜、碑刻太多了,青 花反而稀罕,就像体态修长的清纯少女,立在一群孔武的大汉当中。那么多时光过去了, 依旧那么新鲜、清洁,不染尘泥。它的旁边是一匹厚重的辟邪,也被磨洗得英雄迟暮神色 钝拙。喜欢青花的人很多,我想未必是价值上的缘由,而是它的神采、光泽。时光之锉锉 不动它的皮表,容颜不改一贯的清雅,让人惊讶其完好如新。完好如新也是生命存在的一 种方式,规避伤害,渴望保全。晋人石崇说:“士当身名俱泰”,这是我见到的最有保全 意识的一句名言,并不一定要以残破伤痕来显示时光过后的美感。我现在很厌烦的就是看 到许多的作旧之作,很拙劣的手法篡改着生命的历程,然后声称这是清代的或者是明代 的。
⑤时间尚早,我穿过大片的阳光,买了一张票,进去听一场华夏古乐。当眼睛适应漆 黑的空间时,才发现几百人的演奏厅,不过七八人而已。我喜欢这样的场面,很宽松地坐 着,很安静地倾听。这几位弹奏者的神情平静如水,举止安详,服饰也特别得体,我觉得 一定有我期待的情调从他们指下、唇下流淌出来。瑟、箫、磬、编钟一起,开始了一曲
《蒹葭》的旅程。四周太静了,只有这些乐器的交织、承续。如果没有听错,此曲是以商 音和羽音为主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清音和沉细音,安和中揉入了些许幽怨,朝着那不 明之处轻轻滑落。以音乐来复活远久之诗再也合适不过了,那么寻常的植物、流水,那么 普通的人之常情,好像都在眼前了。音乐厅的冷气开得那么充分,我抱着双臂,如同站在 白露为霜的蒹葭丛中,静默地等待那个人的到来。许多书读过一遍,如果没有机缘,再翻 动的可能性很小,前边还有更多的阅读在等待。现在在这里,应和着古乐重温,已不轻易 忘却。还有更多的绝妙文字被尘埃捂着,显不出生命之新鲜。情形就是这样,迅疾奔驰 中,竟至于缺乏听一曲《蒹葭》的功夫了。
⑥所谓功夫,对于不同的城市、居住者而言,有功夫和没有功夫差别是很大的。功夫 茶就是为有功夫坐下来的人设置的,反过来说也很得当,这些有功夫的人找到了以品茶打 发时光这么一种闲适的形式。这么多男女,或者老少,围着茶案,嗅着茶壶、茶盅袅袅而 起的清气,一泡一泡地品尝,说着闲话,有些时辰悄悄过去了,还不见散去的迹象。那种 挺身站立,匆匆仰脖倒下几盅的人,若不是没工夫,就是不通晓功夫茶的饮诀。腾出功夫 来的人,明显喜欢生活中的散漫,浮生闲情,从容为之。有很多人在时光里奔跑,也就有 很多人坐了下来,他们的上一辈是这样,下一辈也是这样——家中至少备了一套茶具,而 上好茶叶的出现也是让人安坐不起的原因。这些因素挨在一起,也就自然地散发出闲淡的 味道。我经常把这看成一个整体,我相信各自的生命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嗜好组成的,一定 是感到了适宜痛快,才如此轻松地代代相传,不会中断。
⑦这和我开头写的木棉花絮是很相同的,一以贯之地持抱自己的生长方式,到了时辰 就结出许多的成熟种子,被轻悠悠的花絮裹着,御风而行,满城飘白。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 本文由木棉果实飞絮随风起舞写起,叙述了城里的树在园林工人的培育下自由生长的 情景。
B. 引用《吕氏春秋》的话来突出相似的仿古街和仿古堡使人产生不了兴趣。 C. 那些未曾改造的旧坊巷和苍老没有被改造的老树相映成趣,富有美感。
D. 本文中的“御风而行”与庄子写的《逍遥游》中不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列子御风而行, 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E.本文语言凝练流畅,含蓄蕴藉,叙述了自己欣赏古城和古乐的情形,表达了要人们 停下脚步慢慢欣赏的愿望。
17.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_
_
_
18.作者在第五段描述了自己听《蒹葭》古曲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_
_
_
19.纵观全文,作者以“御风而行”为题有哪些含义,请分条作答。(4 分)
_
_
_
20.让绝妙的文字不再被尘埃捂着,你有什么好的设想。请设计一个主题活动,简要说 明,并拟出活动宣传语。(4 分)
_
_
_
六、(11 分)
21.每年的 4 月 23 日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 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 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请结合小说情节(《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名句, 谈谈你的阅读乐趣,要求 100 字左右。(5 分)
22.(6 分)
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王凯介绍:“导致近视发展的因素分为先天性遗传 因素和环境因素,而受环境影响形成近视的原因主要由两个方面造成。②一个是眼睛近距 离工作的时间长、强度大。③包括看书、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还有弹钢琴等 各种活动;④第二是缺少户外运动。⑤阳光能够刺激视网膜多巴胺的生成,而多巴胺能够 减少近视的增加速度。⑥一般建议每天在阳光下进行 2 到 3 个小时的户外运动,但实际上 很多孩子无法做到这一点,这与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都有关系。”
(1)上面文段有两个句子有语病,一个句子标点有错误,请找出这些句子并把序号填写 在括号内。(3 分)
有语病的句子( )( )标点错误的句子( )
(2)请根据材料概括导致孩子近视的原因。(每条不超过 10 个字)(3 分)
1
2
3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面对西方媒体的不怀好意,赵立坚毫不留情地怼了回去,作为中
国外交的形象代表,赵立坚的刚性语言圈粉无数。 习主席说:“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
上一篇: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训练(二)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五月供题训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第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