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7 2021-10-07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凤城一中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取材于2021年01月27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有19部,2019年则有26部,作为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上映6天,累计票房已突破2021万。
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已任的中国文史纪录片更是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纪录片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央视播出的2020年至2021年的跨年之作《我在故宫600年》成功引爆荧屏,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大量使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历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它代表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0纪录片:新时代,影像志的新表达》)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三:
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四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传统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350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259部,都显示了2020年纪录片的昂扬姿态。
B.《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做到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
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中国纪录片在作为新闻宣传主阵地的网络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B.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
C.如果要给海外观众拍摄--部能体现中国神秘瑰丽特点的文史纪录片,那故宫肯定是不可忽视的。
D.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相册,代表着中国的声音,纪录片人理应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命。
3.材料三指出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策略方法范畴的一项是(3分)
A.纪录片《熊猫淘淘》将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淘淘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围绕--场跨国医疗救助事件展开寻访,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谊。
C.中国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滚动播出。
D.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着力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记忆。
4.文中画线句子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6分)
《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現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钻玉米地
张炜
无边无际的大玉米地里有什么?肥壮的玉米稞遮天蔽日,一片连着一片。无数的刺猬、兔子、黄狼、草獾,还有狐狸,都从里面跑出来。各种乌雀一群群钻进钻出,喧闹着。
我们钻进玉米地,就像刮了一阵风。呼啦啦,玉米棵儿一溜儿摇动,叶子乱舞,大玉米穗子乱晃悠。如果趁月亮天里钻进去,那就更来劲了,各种声音响个不停,从声音里你就可以明白,这里面的东西和故事多了。
小村里的人守着庄稼地过了一辈子,知道土地的脾性:能滋生各种东西,也能招引来各种东西,更能埋藏下各种东西。所以你缺了什么不用愁,只管跟土地要去。
小孩子们嘴馋,嚷着要吃瓜。哪里有钱去买?自己去找吧!玉米地藏下的瓜儿多极了,但你得用心找才行。小炕理胆子很大,他敢一个人钻进钻出。他在地里像个野猪一样,呼噜呼噜拱着,不知寻到了多少好东西。他还找到了野葫芦,做了一个挺好的水瓢。
小炕理的奶奶喜欢养猫。自从老猫没了以后,炕理奶奶就想它,整天说:“我的猫呀! 我的猫呀!”炕理说:“奶奶,我设法到玉米地里找一只去!”奶奶说:“胡诌! 地里什么都有呀?”小炕理就弄了一个暗扣绳下在地里,又设法把一只小麻雀放在机关上。
坚持了十几天,有一天他正在地里打瞌睡,突然有喵喵的叫声,一声比一声凄厉。他一下跳了起来,跑近一看,见套住了一只长爪儿黑白花小猫。小猫胡乱蹬人,咬人,大嘶大叫,一看就知道是在野地里生活久了的东西。小炕理把它绑上,带回了家来。开始几天不喂它,硬饿硬饿,后来才由老奶奶喂一点点东西,再后来它终于死也不肯离开老人了,温顺得很,老人可以一天到晚抱着它。
土成熬到了三十多岁,还是没有媳妇。土成焦急得很,动不动就发火。他脸色发黄,不愿洗澡,身上灰尘很多。这样越发没有姑娘跟他了,大家都说土成的事要麻烦。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常常去玉米地里了。有时一整天在里面瞎蹿。大家说,他是想在里面找个媳妇也说不定呢。
展开余下试题
一个秋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土成创造了个奇迹。
那是一个黄昏,他走出了玉米地,后面还跟着一个头发黄黄、瘦瘦薄薄的姑娘。姑娘除了两眼有光,周身都是暗淡的。
原来姑娘是穷地方下来的,秋天蹿在玉米地里,走哪儿算哪儿。她有一天见一条长虫爬近了睡着的土成,就替他赶开。他醒了,不敢相信眼前怎么会有个姑娘。夜里土成揣了几个玉米饼钻进玉米地里,把东西放下,就回来了。一连多少天过去,他终于把姑娘领回家了。
后来那个黄瘦姑娘渐渐胖了,像模像样了。土成也讲究起来,不仅按时洗澡,过节时还要穿袜子,冬天戴护耳套。
小古妈妈是个小脚女人,男人早死了,小古妈妈不嫁人,安安静静守着小古过日子。可是她越来越想小古爹,她做梦做他,说话说他。“过年过节孩子他爹也不来家!”她埋怨。有人听了就说:“你老糊涂了,人死如灯灭,怎么还能回来?”
七姑建议小古妈妈不要闷在村里,不如到田里走走。那时正是秋天,是玉米棵茂盛的时候。
小古妈妈提个篮子钻进去,她觉得无边无际的大玉米地里有一万种声息,细碎而且渺远,在远处,好像有个男人在深长地喘息。
“小古爹!小古爹!”她呼叫着。
然后是倾听。有他的声音吗?似乎他在很遥远的地方哩。“你呀,你不来家,哎呀,还笑,笑什么?你不想我,也不想孩儿?你说说,啧啧啧啧!”
小古妈妈拍打着膝盖;数叨着,又惊喜又绝望。
“你走了多少年了?早不回来晚不回来,到了快收玉米的时候就往回跑。我知道你是馋个秋天,馋又大又香的玉米棒子!”
小古妈妈笑哈哈地拍手:“俺这回可看见你了,你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这回可瞒不过俺的眼去!我知道,你出门回来都是先看看庄稼,这样心里才踏实。你这回看明白了吗?”
她数叨一会儿坐下来,闭着眼,一脸的皱纹飞快地活动。她这样说着,笑着,走着,一直忙到天黑,这才恋恋不舍地往村里走去。
有人亲眼见到她在玉米地里干什么,回村里对人说:“小古妈妈痴了。”七姑反驳说:“谁
的事情谁自己心里有数。她或许真的看到了自己的男人呢……”
玉米地的另一面是什么?走不到边,走不到边!
一个人只要耐住心性,只要信服大玉米地,大玉米地就会帮你。你要什么?你只管跟它说,不用不好意思。不过你得是个好人,是个诚心诚意的人。就是这样,嗯。
(有删改)
文本二
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中,情节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人物还要次之。那是环环相扣、跌宕起伏的一条情节链条,讲究伏笔、悬念、回环,什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什么“且听下回分解”,什么“看官你道怎地”,都是那样的小说作品不可或缺的佐料。这样的小说与其称之为文学作品,不如称之为曲艺作品。我们这里是说它的品质靠近曲艺,而不是说曲艺就低于文学多少。我们只是讲,它们是不同的两个大类。
现在的文学作品,已经是集哲学、美学、历史、小说于一体的散文。我们认为,一个这样意义上的短篇小说,不妨称之为“短篇文学”,而中长篇就可以称之为“中长篇文学”。戏剧、诗、散文、报告文学等等,都可沿袭原来的叫法。而通俗小说则可固定为“小说”的叫法。这样既名副其实,又清晰明了,有利于各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至于情节的重要与否,这就看它放在哪个门类当中了。如果属于我们以上讲的“小说”类,那么它就是根,如果属于我们以上说的“文学”类,那么它就是叶。
(摘编自张炜作品集《时代:阅读与仿制》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A.文章对玉米地环境的描写,诗意盎然, 妙趣横生,散发着原始生机与蓬勃活力,为故事的上演提供了天然的舞台。
B.玉米地孕育了自然万物,既为村庄里的人们提供了有益的物质馈赠,更为精神困顿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与慰藉。
C.文章的叙事方式富有个人特色,既像喃喃自语,又如对人倾诉,用炽热高昂笔调表达了作者对大地的深情与热爱。
D.文章如同乡村童话,字句灵动活泼,作家淡化了苦难和贫穷,以夸张恣意笔法,渲染了乡村大地上的和谐与希望。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桃花源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在描写乡村时只把自然视为寄托人格的工具,而本文则凸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B.玉米地的“好”正是对人类用心伺弄的回报,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呼吁人类开辟荒野,充满活力的自然也会回馈人类。
C.文章充分展现了人性之美、情感之美,在情感与主题表达上与张洁的《捡麦穗》有异曲同工之妙,天真纯洁而又充满了温情。
D.小古妈妈在玉米地对丈夫的呼喊念叨,感人至深,这与鲁迅的《药》中夏瑜母亲对逝去的夏瑜的呼告所表达的情绪是一致的。
8.文章写到的人物众多且身份各异,但在人物行为及精神品质上却拥有一些共同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依据文本,你认为张炜《钻玉米地》中情节的作用究竟是作品的“根”还是“叶”?请回答并给出你的理由。(6 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公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鲍叔遂进管仲 进:保举,推荐
B.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鲍叔不以我为贪 以……为:认为
D.管仲因而信之 信:相信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项是(3分)( )
①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 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③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④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⑥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诸候: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
展开余下试题
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
B.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被封者享受该地的赋税,可在封邑内制定一些不违背当朝利益的政策。
C.仓廪:谷藏曰仓,米藏曰廪。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粮食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入贡: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二是乡试合格的贡士入京参加会试。本文是前一种释义。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管仲胸有谋略,才能卓著。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统一天下。
B.管仲正视自我,心存感激。管仲诚恳地叙述与鲍叔牙交往的经历,不回避自己贪财与胆怯的一面,感念鲍叔牙的知遇之恩。
C.管仲注重民生,以民为本。管仲理解百姓的好恶,执政能够顺应民心,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D.管仲权衡利弊,因势利导。桓公欲袭蔡,管仲以楚国不缴纳周室贡品攻打楚国;桓公想北征山戎,管仲借机让燕国整顿召公之政。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的情状,又含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过程。
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16.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景色或者事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情景默写(10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和自省来提升自己。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3)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表明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师生关系时,以“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学识有早晚、能力各有所长的师生观。
三、 语言文字运用 (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6分)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B. 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C. 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D.执法部门对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反动、暴力、凶杀、封建迷信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应依法从重处罚。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围棋是一种策略型棋类游戏,起源于中国,已经超过四千年的历史,被称之为棋类的鼻祖,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围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围棋的棋盘、棋子含有“天圆地方”的思想;棋盘分为四部分,可以视为象征一年的四个季节;361个交叉点,和农历一年的天数大致相当;( )围棋棋形变化无穷,棋理深奥幽玄,充满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围棋的胜负也和其他棋类不同。其他棋类大多是斩尽杀绝或把帝后抓走才算胜。但围棋中盘胜也是赢,赢半目也是赢,体现了一种和谐、中庸的思想。另外,围棋黑白交融的棋形就像一幅迷人的水墨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趣味。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B.而太极在棋盘的中央,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C.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了阴阳。
D.棋盘的中央是太极,阴阳是黑白两色棋子。
2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语言文字运用III(本题共1小题,4分)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从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启程,奔赴月球背面,在嫦娥三号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
月球,作为地球的唯一卫星,它始终是相对固定的一面面向地球,另一面则背向地球。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对看不到的月球背面充满好奇,但是由于技术等诸多因素,此前还没有任何航天器着陆在月球背面。那么,这次嫦娥四号到月球背面,就有可能获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月球正面发现的珍贵数据。
受月球本身的阻隔,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是无法与地球保持通信的。同时,月球正面有许多宽阔的平原,尽管有许多陨石坑,但坑底相对平整。相较而言,月球背面的地形非常复杂,不仅陨石坑更多,地势也更加陡峭。为了安全着陆,嫦娥四号采取的是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22.请分别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并用疑问句式表达。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
四、 写作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理想照亮未来”。“七一勋章”获得者、脱贫攻坚模范、抗疫先进人物、时代楷模、英雄航天员、空中梯队代表、“00后”奥运健儿等走上讲台,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每个人都要有理想和
上一篇:
河南省渑池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双周练(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丹东”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